黄宽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出版(附:修订版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2022-3
页数:344
定价: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22506586
作者简介:
黄宽重,1949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汉城大学访问学人。曾任“中研院”史语所副所长、傅斯年图书馆主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专研宋史,代表作有《南宋地方武力》《宋代的家族与社会》《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等。
内容简介:
南宋在中国史上有“晦暗”之称,且人们往往以北宋的祖宗家法概而论之。在本书中,黄宽重教授探讨了南宋不同形态的地方武力,包括由南宋各级政府所组织的地方军,如湖南飞虎军、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等,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自卫武力,如透过承认北方自卫武力而任命的镇抚使,两淮民众据守的山水寨、陷金地区起事抗金的义军以及由业缘所组成的茶商军等,指出南宋在与北宋立国环境有差异的情况下,对北宋传统国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南宋有别于北宋的政权特质。
目次
自 序 / ⅰ
修订二版序 / ⅴ
绪 论 / 1
第一篇 地方军 / 7
第一章 广东摧锋军 / 9
第二章 福建左翼军 / 47
第三章 湖南飞虎军 / 98
第二篇 民间自卫武力 / 129
第四章 宋廷对民间自卫武力的利用和控制
——以镇抚使为例 / 131
第五章 两淮山水寨
——地方自卫武力的发展 / 181
第六章 茶商武力的发展与演变 / 214
第七章 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
——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璮父子 / 245
第八章 山城与水寨的防御功能
——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 / 274
结 论 南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以地方武力为中心的考察 / 295
参考书目文献
修订版序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这本书虽然是由论文集结而成的论著,却是我研习南宋史历程中思考久、用力颇深的作品,是我学术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具有纪念意义。
五十年前,我步上研习被称为中国史上晦暗的南宋史的道路。当时是受到刘子健教授撰写《背海立国》和《包容政治》两篇宏观论文的启发及自己的兴趣,开启对南宋军政问题的探讨。不过,由于资料庞杂、零碎,难以梳理,议题发散,研究方向难以聚焦。同时,祖宗家法——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思维,仍深刻地影响南宋史,限囿了研究的视野。
直到探索地方武力的议题后,让我看到两宋的异同,对南宋军政研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逐渐领悟两宋政权固然前后相续,其军政政策及运作方式固多沿袭北宋陈规,但立国环境既有差异,面对内外环境的多重挑战,南宋君臣为了国祚的存续,从地方军的设置与利用民间自卫武力的过程,发展出不背离祖宗家法传统的弹性因应方案。从规划建置到终结局,都可以看到南宋对北宋传统国策的继承与创新,形塑了有别于北宋的政权特质。因此本书各篇论文,虽然以个案的方式,探讨不同形态的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但背后实源于我试图梳理南宋在承袭北宋国策的背后,所衍生、发展的立国思维。
具有纪念意义的是,我对南宋地方武力的具体研究,是在刘子健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的。我研究南宋史,既受惠于刘教授多篇宏观论文的引导,学习路径也取法于他,但独学孤陋、思绪杂乱,加上资料零散,难以开展研究。对于本议题,我虽然从先前阅读清末民初的人物传记中,引发探讨宋代地方武力的兴趣,但如何透过数据,发现问题、聚焦讨论,并无把握。
1985 年,我获美国傅尔布莱特奖学金,在刘教授的协助下到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进修一年。这一年,我利用葛思德图书馆(Gest Library) 丰富的藏书,搜集研究资料,更难得的是,有充分的时间向刘子健教授请益。此时,学长黄清连教授返校完成博士论文,老友朱鸿林教授则协助牟复礼教授为普大珍藏日本明清文集撰写题解。我们相约于周四下午到刘教授的研究室聚谈论学,刘、黄、朱三人都是烟枪,刘教授就把这个聚会命名为“烟民同乐”会。除了周四外,我和刘教授有很多时间,讨论宋史问题或进行口述历史的访谈。对我帮助的就是,他肯定地方武力是认识南宋立国的重要议题,也是观察两宋政权异同的好视角,但认为应该透过个案研究,才能深入。在他的建议下,我以辛弃疾创制飞虎军为题,进行研究。每写一段落就向他报告或与大家一起讨论。论文撰成后,获刊于《史语所集刊》第五十七本(1986 年3 月)。同时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让我对南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清楚,并提出中央与地方间军政二元指挥体系,使宋廷得以随时势的发展,调派地方军抗御金、蒙,以及建立利用与控制民间自卫武力以平乱御侮机制的看法。可以说经过半年的充分讨论,让我从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角度探讨南宋中央与地方的军政关系,及南宋对北宋政军的继承与创新,有更充分的认识。此后,继续写了七篇议题较聚焦的个案研究论文,后于2002 年集结成书。可以说我对南宋地方武力的研究,从议题构思到完成,虽然前后经历了十七年,但其中对数据运用、探讨方式乃至论述观点,具关键性的改变,都是1985年在普大受刘子健教授启发与影响所致。这一学习、成长过程,是我学术生涯中足堪纪念的一页。
本书出版后,我仍关注南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联结对家族与社会的研究观察,我将讨论的重心从军政转向政治社会,特别聚焦基层社会。先是探讨县级基层社会力与政治力的构成与互动,写成《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宋代基层社会的权力结构与运作——以县为主的考察》等相关论文。接着关注低阶士人官僚的学宦生涯与家国情怀,完成《孙应时的学宦生涯: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一书,以及目前着手撰写刘宰——另一位献身乡里社会并关怀朝政积极建言,兼具家国情怀的低阶士人官僚,都是在这个脉络下进行的研究。
这一系列的研究,让我发现从这个角度探讨南宋问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限于时间与精力,对南宋地方武力的研究只能抛砖引玉。目前并无余力对本书作大幅度的修改或深化、扩展,因此趁本书再版的机会,仅将初版时的文字或叙述失误加以修订,并记述早期学习与研究历程,以兹回顾。恳请学界同道指教,是为序。
黄宽重
2020 年10 月30 日
南港“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感谢本号编辑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美] 何复平《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出版(附引言)
黄宽重《孙应时的学宦生涯: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