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俗,亦可趋雅

所长 ARTPASS 2022-11-09




    中   国   古   典   艺   术   开   课    

 第一讲:格物致知——诗意的视觉表达 

   为  同  学  们  做  预  习  准  备   


“礼从宜,使从俗。”

现代社会的上元节,会相聚吃上一碗汤圆,但不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吟上几句唐诗宋词,却不知自己是念对还是念错?其实文化从俗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现象,民国时期文转白、建国之后繁转简就是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ARTPASS认为不必为此焦虑,无论时代车轮如何滚滚向前,我们依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从俗,亦可趋雅。切莫因为从俗的需要而抛弃对于中国文化中雅致的追求。


月 上 柳 梢 头 ,人 约 黄 昏 后 。


文末留言你最喜欢的元宵诗句,

将有机会得到我们的神秘礼物。


《中国古典艺术》第一讲,将“格 物 致 知”四个字作为讲解中国古典艺术的中心词汇,就是为了调和中国古典艺术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仿佛可以随心所欲的误会,或者曲高和寡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一种认知——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能以它的独特性闪耀东方,并与西方艺术相互映照,不是因为它对西方的所谓写实的、科学的艺术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在于它博大而生动的视觉表达系统,包含了中国古代人独有的探究万物、观照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宋代大儒朱熹说,“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日常就理应将探究事物作为习惯,并试图去认知,而非人云亦云,这是古代文人一直在做的。这四个字其实非常简洁而高级,但经过历代思想家、学者的阐说又变得非常复杂,这一讲我们就来拨开云雾见真知。


《马超龙雀》铜奔马,东汉


古人爱探究的事物中,马极具代表性。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被纠正名为“马超龙雀”,与一般四脚着地的铜马不同,这匹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拧着脖子,一足踏龙雀,都是古代匠人经过精密的观察与计算,捕捉了马飞奔腾的瞬间之美并铸就永恒。


陕西兴平,茂陵,霍去病墓

法国作家 Victor Segalen (1878-1919) 1914年3月6日 摄


此处为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照片中整个画面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词来形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置有一尊马的雕塑,安静直立,整块石头连接马腹与土地,浑然天成。时至今日这个场景不再,但雄浑与苍凉的情境得以再现一二。古人对事物有着细致而丰富的观察角度,力求归于平衡之美,我们感受杰作的同时,也可以试着用那个时代的眼睛去观看方能得到不同于现代的体验。


莫高窟壁画伎乐图之反弹琵琶图,唐代


格物致知,是一个立场,也是本课程的出发之处。


如果要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独特性作另一种简明的概括,没有什么比“诗性”这个词更合适。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书、画想来不分家,中国古人的诗性,既体现在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中,同时也体现在作为实践的书、画之中。


郭熙 《早春图》绢本水墨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因此,格物致知——诗意的视觉表达,是我们讲解中国古典艺术的立足点。中国人对艺术的认知,很早就达到自觉并具有理论的深度。南齐谢赫在《画品》一书中,提出“六法”,作为品评画家成就高下的标准,“六法”理论涵盖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基本生态系统,为后世所继承发扬。


  

元初 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陈洪绶《自画像》


这一讲,是进入整个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系统之前的精华概览,为了让你在之后的课堂上能够更为清晰的跟上“六法”的节奏,也为了理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已存的对于中国古典艺术芜杂的体验。你将在课堂上听到——


•  艺之起始:先秦的器与物

•  升天之迹:秦俑与汉砖

•  古风时代:从魏晋到盛唐

•  开拓与转变:中唐及至五代

•  格物在致知:宋人的风雅

•  心中的宇宙:文人的创造

•  气势撼人:明清交替之际的艺术地图

•  大写意:晚晴绘画中的近世精神



彭莱老师将根据朝代的演进,对中国古典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梳理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脉络,引领大家游历艺术演变景致,从魏晋风度到唐宋诗意,元明清的承袭和嬗变。本周六上午,我们共赴一场雅集!

 

授课老师

彭莱 

美术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沉浸中国艺术二十年,终究还是倾心那不留意于物的茫茫、漠漠之精神。最爱苏东坡,以及他的偶像陶、杜。诗、书、画连结了中国人素往的幽微与博大,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去感知。


著作:《中国花鸟画通鉴:得于象外》、《中国山水画通鉴:一片江南》、《古代画论》



上课时间:2月23日周六下午14:00-15:30

上课地点:上海市复兴中路505号


记得留言你最喜欢的元宵诗句,

将有机会得到我们的神秘礼物!





《中国古典艺术》

 / 课程目录 /  

*每讲为上下两节,共90分钟


2月23日【第一讲】格物致知

有别于西方,中国人有着生动的视觉表达系统,

古人自有探究万物、观照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3月02日【第二讲】应物象形

该讲指向作品造型,是艺术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古代艺术家如何追求真实、又努力地超越真实?


3月09日【第三讲】随类赋彩

中国画绝非寡淡,却道不明,究竟何为中国的色彩?

换个角度谈墨分五色,水墨画是“另类”的色彩艺术。


3月16日【第四讲】经营位置

此“经营”非彼“经营”,追求的是构思立意非同凡响。

画家想传达何种意涵,决定了他采取何种“布置”。


3月23日【第五讲】骨法用笔

笔墨”,是画家塑造形象的技术和手段。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之间,有没有关系?


3月30日【第六讲】传移模写

临摹,是中国传统绘画传承、创造的一种内在机制。

你可知通过传移模写,还衍生出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4月13日【第七讲】气韵生动

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在肌体之外者。

作品的气质风韵,是绘画语言形式生发的美感。


【博物馆课堂】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3月10日前,不容错过这有生之年难得的相遇




💳


单节课程  🔗点击链接购买

完整课程  🔗点击链接购买



关于课程与导览咨询

请添加ARTPASS课程顾问






ARTPASS集合了艺术、教育、哲学、心理学的专家团队和年轻学者,带来知识性与趣味性平衡的跨学科美学课程。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