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故而知新——学院派的来龙去脉

ARTPASS ARTPASS 2022-11-09





又一轮的西方艺术史课接近了尾声。

每一讲120分钟,一共8讲,共计960分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西方艺术史的激流走过一遍,远至万年,近至当下。每一讲的课堂,我们观赏近百件作品,时间跨度动辄几个世纪;在有限的时间内叙述如此短暂又漫长的“艺术的故事”,大家都意犹未尽。

所以艺术史课程+美术馆课堂,是ARTPASS为我们的学员度身定制的学习体验。正值此轮课程结束之际,与老师一同观展,随堂测(聊)验(天),检验学习成果。



2019秋冬,又一个不容错过的展览“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 即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启。还未系统学习西方艺术史的同学,也可以值此机会跟随我们开启艺术史的大门。在艺术史的长河中,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曾辉煌一时,不仅作为教育机构,也是收藏机构。它所设立的罗马大奖亦是艺术家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奖项。


让我们把时间轴往前推到17世纪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回望它的由来,放眼它对现代的影响,在展览现场,更新你的艺术导航。




回望古典——对理想美的崇拜




在巴洛克艺术大行其道的当时,法国却根固于古典艺术,意在为王室服务。“太阳王”路易十四从意大利学来学院体制,集成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留下的优秀技法范式,并将它们系统地教授给学生,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之前身,影响深远。


那么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艺术家绘画风格是怎样的?“西方绘画的经典样式”是什么呢?普桑会为你解答。展览现场我们既是复习课上内容,又是绝佳的机会在家门口亲临原作,正如初见般体验。


上:《阿卡迪亚的牧羊人》,尼古拉·普桑,约1655年

下:《墨丘利, 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尼古拉·普桑,1623年


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是古典主义的“三大金刚”。精确的解剖是必学项目。

左:《人体解剖像》,让-安东尼·乌东,1790年

右:《垂死的奴隶》,米开朗基罗,1513-1516年


展览作品以历史题材和肖像作品为主,这也是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特点之一。所谓的历史题材,可上溯至古希腊,上过课的童鞋们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机会来了,看到作品名字是否可以想到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就频繁出现的人物故事?



上:《阿喀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多米尼克·安格尔,1802年

下:《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埃克基亚斯,约公元前540-530年




坚守理性——在时代中屹立




18世纪的法国王室偏爱轻松欢愉的洛可可风,消散了浓厚的宗教气息。洛可可艺术看起来与学院派大相径庭,但正如《西方艺术史》课堂上讲过,许多杰出的洛可可艺术家都是学院出身的高材生,譬如布歇和弗拉贡纳尔。后者曾画过香艳的《秋千》《门闩》,但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耶罗波安为圣象祭祀》,稳定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圣经的题材都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也反映出艺术家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去发展的眼光去观察。


上:《门栓》,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78年

下:《耶罗波安为圣象祭祀》,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52年


随着玛丽皇后走上断头台,洛可可时代也宣告结束。19世纪的西方艺术界纷繁复杂,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风起云涌。法国作为当时西方艺术中心,各种流派互相倾轧,但学院派始终维持着威严、庄重、理性、严谨,并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用新的技法打造了新古典主义。这次展览中会看到安格尔、雅克-路易·大卫原作。


左:《加拉的玻林娜·埃莲诺尔》,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53年

右:《座椅中的圣母》,拉斐尔,1514-1515年




走向现代——写实将去往何方?




有观点认为:“追随古典的另一面是保守不前。确实,学院在保护艺术遗产瑰宝这一职责上绝对胜任,但是在造就艺术未来上,却止步不前。被学院认可的艺术家会立刻声名鹊起,而被拒之门外的艺术家则经营惨淡。为大众所熟知最不受学院派待见的印象派就是典型一例,但是最先对学院派感到绝望的是早在印象派艺术家出生之前的德拉克洛瓦。


上图是学院收藏:《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发现安提阿哥患病的原因》,雅克-路易·大卫,1774年

下图是浪漫主义风格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1830年


左:《躯干人体》,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00年

右:《坐在墓园的少女》,欧仁·德拉克罗瓦,1824年

你从图像的色彩和人物的神情中看出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了么?


德拉克洛瓦认为:冷静的精密并非艺术……大多数画家所谓的意识,只是将无聊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两位同时代艺术家作品的呢?


另外,随着相机发明,西方传统的绘画艺术受到很大冲击,以写实为规范的学院派绘画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视觉艺术是否只能朝着变形抽象的方向前进?



《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1863年


到19世纪下半叶,学院派与进步派的斗争日益激烈,不仅有马奈,还有后来惠斯勒、毕沙罗、以及成为现代主义之爸爸的塞尚都曾被学院派拒绝,他们的矛盾甚至惊动了拿破仑三世,为这些落选者创办了“落选沙龙”。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们成为了现代艺术首次运动的核心。


不仅如此,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对中国的现代艺术也带来了深远影响20世纪前半叶,正值中国艺术的转型时期,曾有一批杰出中国艺术家赴法国,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吴冠中、常书鸿、颜文樑……都曾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求学,可以说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格局的建立、艺术风格的中西融合都与这所学院紧密相关。



《曲腿裸女》,常玉,1965年;香港苏富比2019秋拍中以1.98亿港元成交。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机构之一,此次展览我们可以从其中一个切面,细数它的年轮,结合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课程,反思我们对于传承和创新的理解。


⚠️现在报名下一轮西方艺术史课程,本次展览及导览免费。(详情请咨询文末课程顾问。)



/ 主 讲 人 /


   王 静   

ARTPASS讲师、艺术史硕士


专业讲授艺术史课程,多家艺术媒体撰稿人。

数年来连续在学术期刊发表艺术相关评论文章。




/ 即 刻 购 买 /





/ 更 多 选 择 /


点击上方图片即刻享受一整年看展优惠




↓更多关于课程咨询,请添加ARTPASS课程顾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