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浮沉,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着你的 ARTPASS 2022-11-09


撰文|文武贝  编辑|罗小勒  视觉|圆圆圆



In a LandscapeJohn Cage




亲爱的读者:
见字如面。

我知道你对艺术有兴趣,可能已经默默把我们的内容收藏了很久;
可能与我们邂逅在美术馆的展厅里,看到一群人戴着耳机跟随着老师听得入神;
也可能参加了我们的公开课,接触到了艺术意想不到的有趣侧面;
当然,有很多的你,已经对我们非常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你们陪伴了我们的成长,彼此已是亦师亦友。
你们熟悉了我们的名字:ARTPASS,一个致力于让更多人欣赏和理解艺术的机构。


常常被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 ARTPASS?
从初创到现在,我的回答始终没有变:因为艺术启发了我,我希望它也可以启发你。我认为艺术是“有用”的,简单地说,艺术让我们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深入地谈,艺术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具智性的思考。深度思考不是空气,是雾霾中的净化器。

艺术教育是一种世界观的教育,我们所做的分享并不是告诉你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希望你可以不囿于个人认知的局限,用更包容的心态去感受、接纳多元化的艺术世界。

“然后呢?”你会问。

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丰富的自己。才能够在风云变幻、浮浮沉沉的世界里拥有一颗坚定的心。

《云端的旅行者》,弗里德里希,约1819年


我们的课程试图还原千年前古人的视角,试图透过东方看西方,试图将构成艺术史坐标系的每一根经线纬线呈现出来。我们不仅在讲艺术,也讲地理、历史、社会、信仰、国际关系;我们说庙堂之高的权力与崇拜、亘古原始的神话与灵感,我们也说寻常百姓、江湖之远的生活……艺术是包罗万象的。它从来都不是割裂存在的一幅画、一件雕塑、一个装置,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在全球化其实是西方中心化的当代艺术语境里,我们希望可以与你一道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探寻我们要到何处去。

<--图片从ARTPASS各类课程中节选,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洗浴者》保罗·塞尚 1898–1905年 |《早春图》北宋 郭熙 |《Paris》让·鲍德里亚 1986年 |《宫乐图》唐 佚名 |《禁止复制》勒内·马格利特 1937年 |《自写小像》元 赵孟頫 | 拉斯科洞窟壁画 约公元前1.5万年 |《丘比特唤醒普赛克之吻》安东尼奥·卡诺瓦 1787年 |《瑞鹤图》宋 赵佶 | 约瑟夫·博伊斯演奏现场 1978年 | 《杂花图卷》局部 明 徐渭 |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1830年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没有碎片化;
在消费至上的时代,我们没有娱乐化;
这种逆流而上的做法是不是很难坚持?

不难,因为我们遇到了你们。你们的每一个赞许、每一个鼓励,都让我们相信用户需要深度的解读,懂得甄别优质的内容。在网络时代,我们却常常相逢在物理的空间里,是多么的珍贵与不易。


感谢我们的支持者,作为用户的你。

从 ARTPASS 创立伊始,我就有一种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你的感觉。我们做了很多用户画像,想象着你的样子。而现在,越来越多鲜活的形象在真实生活向我们走来,每一个个体都是那么丰富和生动。沉浸在艺术中时,你们或欢快、或沉思、或疑惑、或倾诉,如果有什么共同点的话,你们都有一颗善感的心,一份对知识的尊重。

因艺术而心灵相通的可爱观众们


“可不可以给我们推荐特别值得去看的展览?”
于是我们有了基于展览的美术馆课堂
“能不能组织大家一起去看艺术三年展?”
于是我们开发了寓学于游的艺术游
“能不能设计给孩子的艺术课?”
于是我们推出了延续 ARTPASS「艺术世界观」教育基因的 artpass kids

因为你们的信任与推动,ARTPASS 才得以成长。



因此我们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鼓舞。
有人身在异国,给国内的另一半报名了艺术课;
有人坚持了两年,每周末从邻近的城市乘坐高铁来上课;
有人因为我们的启蒙,申请到意大利的艺术学院深造;
有人在孕期还坚持上课,认为这是最好的胎教;
有父母与子女一同上课,一同成长的画面真的很美好;
有情侣伉俪一起来看展览,艺术无疑是共同成长的最佳话题。
有人告诉我:“每次上完你们的课,就觉得人间值得。
当我们给你带来了真正的生活灵感,甚至影响了你的人生轨迹时,我们所体会到的欣喜,就是前进的源动力。


“什么是最令你感动的时刻?”

是很多个,无意中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鼓舞了他人的时刻。



感谢我们的同行者,作为成员的你。


在我们的团队里,志同道合的人们因为对艺术的态度而相聚。从卷帙浩繁的艺术史中切入锋利的视角,多维的解读;从深奥难懂的哲学、心理学中提取观看艺术的角度,还要深入浅出,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份艰难却激励着我们的投入。ARTPASS 的老师、编辑、研究员,无论是学养丰富的专家,还是新生代艺术青年,从60后到95后,都有一个共同信念:无论何时,深度学习都能给心灵带来滋养,是抵御平庸与浮躁的宝藏。

正因为这份共同的信念,相聚的人总会相聚。



为了至臻完美的呈现而付出。每一次的头脑风暴与讨论争辩,都是我们为了探究真实而走的必经之路。即使是在最孤独的时刻,我亦深觉荣幸,因为我们拥有如此知识渊博,而且思辨能力极强的团队,正是这样的人们呈现了令你们交口称赞的内容。而且,我们只会做得更好。

在这封信的最后,容我断章取义地引用德国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所写:

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只有爱能够理解它们,把住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你真诚的,文武贝
2019年12月31日



了解更多 ARTPASS 的课程与活动,
敬请期待明日头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