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中永恒的主题

ARTPASS ARTPASS 2022-11-09




撰文|罗小勒  视觉|圆圆圆  出品|文武贝



Aaron Jay Kernis, Musica Celestis For String Orchestra
Aaron Jay Kernis,这位当代作曲家是新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他在创作时受到绘画表现主义的启发,作品中充满着强烈的色彩感和清晰可感的意象,也曾以蒙克的绘画为题作曲。
乐中有画,画中有乐,耐人寻味。


《阿卡迪亚的牧人》,尼古拉·普桑,1638-1639年

这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大师普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我们不久前曾在“美术的诞生“巴黎高美典藏展中近距离欣赏他原作的风采。看似典雅、完美、克制的画面中却有种不可避免的悲凉气息。阿卡迪亚是“世外桃源“,几位无忧无虑的牧羊人在旷野中交谈,但无意中发现的墓碑上面刻着 Et in Arcadia ego——意思是即使在这样的乐土,也有死神的存在。

这是西方艺术史中始终存在的 Memento mori 的概念:记住死亡,记住人终有一死。死亡,是生命如影随形的命题生死,也是艺术、哲学与宗教永恒探索的主题。

《启示录中的四骑士》,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98年
死亡是悬垂在全人类颈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骑着一匹苍白的马,和瘟疫(画中持弓箭)、战争(持剑)、饥荒(持天平)一起随意碾过人间。

在死亡来临之前,每个人可能都曾设想过它的样貌,却又对它一无所知。翻阅西方艺术史,无论是宗教神话中的生死故事、还是战争瘟疫导致的人间悲剧,艺术家们都在创作中不断传达了他们对死亡的直视与想象。



Sublime And Divinity
崇高与神性



在基督教以前、古希腊的世界,生死只不过是命运女神手中的丝线。我们慨叹荷马史诗中英雄的命运多舛,但战争与和平,无非是诸神的旨意。将死的命运早已注定,避死求生反而是懦夫的行为。

《拉奥孔与儿子们》,公元前20-160年
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因为泄露了雅典娜的计划意图阻止神而被海蛇绞死。

《弗西昂的葬礼》,尼古拉·普桑,1648年

弗西昂曾是古希腊雅典的实际领导人,为雅典对马其顿的独立做出了贡献,但最终却因政见不同被处决。草草被埋葬的尸体与田园牧歌的场景对比强烈,仿佛在暗示英雄难被尘世所容。 


而基督教比起死亡本身,更加注重死后世界:人之罪与善将把他们引向地狱或天堂,死亡乃是一个赎罪的过程。耶稣的殉难与复活占据了基督教艺术的核心地位,然而这幅画中,虔诚无垢者即将赴死,需要被救赎的却不知自己有罪,那兽化了的面容证明了他们将永远受困于欲望和纷争。

《基督背负十字架》,耶罗尼米斯·博斯或其追随者,1510-1535年

这些充斥着地狱的纷争与罪孽,被但丁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入了《神曲》中,同时引发了无数艺术家对其的再创作。作品中表现种种地狱恶行的戏剧冲突与暴力张力,总是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冲击。

《但丁和维吉尔》,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50年

《但丁逃离三只野兽》,威廉·布莱克,1824-1827年
这是布莱克为《神曲·地狱-第一诗章》所配的插图。但丁被象征世俗享乐、尘世权力和贪婪的三野兽所围困,而维吉尔则以基督般的形态降临将他引回正路。

面对死的痛苦——或者生的痛苦,无数人笃信天堂。

《揭开启示录的第五封印信》,埃尔·格列柯,1608-1614年
样式主义艺术家格列柯拥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画中人身体比例被拉长、情绪激荡,他们仰望着那高处的荣光,身穿蓝衣的圣约翰呼唤审判降临于应受罚之人身上。

《雅各布的梦》,威廉·布莱克,1805年
根据圣经,雅各布在梦中看到神降下的天梯,这一场梦境也成为艺术家笔下对天堂与神谕的代名词。

即使不直接表现天堂和地狱,死亡的注定性也始终是艺术家探讨的话题。16世纪的这幅双人肖像画看似普通,但当你从侧面观察这幅作品,画面下方扭曲的物体便会变为一个骷髅。荷兰黄金时代,则流行一类以“虚空”(Vanitas)为主题的静物画,表达生命终将逝去、世俗的欢愉和财富亦会随风而逝。

《出访英国宫廷的法国大使》,小汉斯·霍尔拜因,1533年

《有自画像的虚空画》,彼得·克拉斯,1628年
骷髅、乐器、怀表沙漏、倾覆的酒杯都是常见的带有暗示死亡、警醒世人的意象。

               
Realistic And Humanity
现实与人性


脱离宗教的背景,艺术逐渐开始关注人间一个个普通个体的消逝。戈雅记录下了拿破仑针对西班牙反抗者的屠杀:黑暗中行刑者将整齐冰冷的枪口对准了聚光处的起义者。戈雅可能是艺术史上第一个如此直接、清晰地表现强权对平民的镇压,并以这幅作品形成了永不可撤销的控诉。

《1808年5月3日》,弗朗西斯科·戈雅,1814年

《美杜莎之筏》,西奥多·契里科,1818-1819年
契里科用这幅同样取材于灾难的作品,引领了浪漫主义风格。画面极富运动感和紧张感,呈现出浓重的悲剧气息。

如果说浪漫主义作品传递了强烈的情感,那么现实主义画作中的死亡则更显凄凉。库尔贝在家乡亲眼目睹了一场乡民的葬礼,绘制了这幅高达3.1米的画作,让观者仿佛置身人群中。然而画面却没有为逝者留下位置,葬礼上人们的表情显得稀松平常、目光游离,就连狗也扭头张望。既没有增强画面的戏剧效果,也没有表现出死亡的崇高,艺术家似乎意在展现死亡原本的平淡疏离。

《奥南的葬礼》,古斯塔夫·库尔贝,1849-1850年

这也许就是死亡的本质。但对于蒙克这样时刻生活在死亡与痛苦阴影中的艺术家来说,生命本身即是疏离,死神未到,生活中已然充满幽灵。

《圣母玛丽亚》,爱德华·蒙克,1894年
蒙克描述这幅作品:“你的双唇灿然如成熟之果,仿佛因痛苦微启。现在死亡之手触碰生命,链接无数已死家庭与未来无尽世代的锁链,已然铸就。”

《生命之舞》,爱德华·蒙克,1899-1900年
这一曲生命之舞,观者可以感受到舞者之间的疏离感。流动的身体轮廓却呈现出诡谲的静态,令人有种不安的“幻梦感”。所谓的“生”之舞其实是“死”之舞的一个仪式,每个人都是飘渺不定、无根无依的魂灵。

席勒也是一位被死亡气息笼罩的艺术家,然而他所表现出的更多是扭曲与癫狂。进入二十世纪,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让更多人陷入了心灵的挣扎和对命运的疑问,这在今日也不会停止。

《双自画像》,埃贡·席勒,1915年

《死神和少女》,埃贡·席勒,1915-1916年
死神与少女也是艺术史中常见的母题:青春遭遇死亡的斩杀。


《狗》,弗朗西斯科·戈雅,1819-1923年

在戈雅的黑暗时期,他在自家墙上画下了许多作品。寥寥数笔,从狗哀伤的眼眸中我们可以想见画面之外的深沉绝望。


“为何在艺术中有这么多的痛苦?”这是我们学习艺术史时常常提出的问题。相比较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鲜有具象地描绘死亡、超然物外的态度,在西方艺术史中,从古埃及的死亡艺术到古希腊悲剧,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主义,对如何面对死亡和如何诠释痛苦的表现是从未间断过的。

生死循环相依是生命的永恒,便也是艺术中的永恒。最后我们用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作为结束,他认为死亡是瞬间的,而死后的欢乐则是永恒的。死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死亡可以带走个人的一切,但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惧。


死神,你莫骄傲 【英】约翰·多恩 (1572-1631)
死神,你莫骄傲,
尽管有人说你如何强大、如何可怕,
你并不是这样。
你以为你把人们打倒了,其实,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现在也还杀不死我。休息、睡眠,这些不过是你的写照,既能给人享受,那你本人提供的一定更多。我们最美好的人随你去得越早,越能早日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你是命运、机会、君主、亡命徒的奴隶,你和毒药、战争、疾病同住在一起,罂粟和咒符和你的打击相比,同样,甚至更能催我入睡,那你何必趾高气扬呢?睡了一小觉之后,我们便永远觉醒了,再也不会有死亡,你死神也将死去。

Death Be Not Proud

      by John Donne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ak; why swell'st thou then?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你还可以读


西方艺术史:了解更多文中提到的经典、大师与流派

艺术与心理学:对死亡、梦、自我的更深层解读

人之悲欢此刻相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