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提升古村落数字化水平

2017-09-26 公众史学 信息史学

   近年来,时髦的大数据分析被引入到古村落保护工作中。记者近日就大数据分析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应用、古村落数字化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呼唤多学科深度融合协作

 

  古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借助于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采用不同类型的数字化方法,将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将古村落数据永久存储于信息世界中,以实现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弘扬。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郭崇慧告诉记者,“就现状而言,我国古村落研究尚处于资料整理、理论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交叉学科的力量整合尤显不足。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公众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数字化的大数据架构更是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果仍只限于延续旧有的古村落保护手法和模式,必将使我国古村落文化保护工作更为滞后。”

 

  郭崇慧认为,古村落数字化属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信息科学、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民族学和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只有通过多学科理论的深度融合以及技术方法的广泛协同,才能系统地实现古村落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我国古村落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保存、推广,探讨古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模式,将为国内外的古村落研究者带来极大便利,亦对我国各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着极好的示范作用。

 

  加强无形文化遗产保护

 

  当前,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古村落保护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国内也有多个科研机构启动相关研究课题和数字化项目。

 

  “大数据目前主要关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古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还有待加强。”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席运江表示,由于古村落数据涵盖了大量历史、人文与社会经济信息,呈现出大容量、多来源、多格式、多类型等特点,是典型的大数据。如何更好地将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统筹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在郭崇慧看来,古村落保护包括三个部分的大数据:一是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如反映古村落选址布局、空间格局的图文数据以及反映村落中历史建筑、遗迹遗存、古树名木等相关数据;二是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包括村落中的文字记录、历史文献、民间文学类图文数据、艺术类音像图文数据等;三是古村落网络大数据,主要包括村落主页与网络词条、村落数字地图、村落网络新闻、村落游记与评论、村落电子文献等反映古村落基本情况的信息,以及反映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各种网络资源。

 

  构建大数据平台

 

  席运江认为,目前大数据在古村落文化保护中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从整体情况看,相关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各地自发采集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规格不统一,导致将来的数据互通融合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下一步迫切要求构建统一的古村落文化大数据平台。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数据要有采集标准,同时应该重视数据采集后的动态更新;大数据层面需要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

 

  关于未来大数据在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运用,郭崇慧认为,我国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方兴未艾。比起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大数据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网络众包模式来研究古村落保护与传承问题,是一种跨界和混搭。对于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获得大量的古村落数据信息只是第一步。有了大数据,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碎片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2017年06月30日 06: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