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6期:徐悲鸿的隐藏模块

2017-11-05 杜峻岷 和君商学院

作者简介





杜峻岷,1983年生,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青年教师,艺术学硕士,实验艺术家。

和君商学院第十届丝路学院陕西1班副班长。

06

徐悲鸿的隐藏模块

在我国,徐悲鸿先生是路人皆知的美术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推崇现实主义美学,对新中国的美术教育贡献卓越。

    他著名的作品很多,大家最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画的“马”。我们都知道,油画(西洋画)因为作画相对麻烦,而产量较低。有人统计:一个最勤奋的油画家一生的精品不会超过50件,而中国传统水墨画家一生的精品量可能达到500件。中国画能够“高产量”,来源于咱们祖先聪明的大脑:中国艺术2000年前就已经可以流水线、模件化、规模化生产了。

    模件化组合生产的最佳例子,就是“秦代兵马俑”雕塑。你稍稍留意就可发现,兵马俑的身躯、头部、手是分别生产,然后组装而成的。同样的身躯可替换不同的头部,不同的头部搭配不同的手,搭配方式千千万万无穷尽也。与今天玩具手办“兵人”的原理一模一样。

同样,徐先生的“马”中也隐藏着“中国画”能够量产的密码,请看图:


《八骏图》水墨纸本                                     徐悲鸿 约1940年代

    在这幅著名的《八骏图》中,椭圆标出的身躯是完全相同的模件,除了左前腿做了调整,其他画了几笔是可以数出来的。

在这幅分析图中:椭圆标注的画面左右两端的马头是镜像,而方块中的马首则一模一样(也是左边马首镜像)。徐先生大约储存了40-50种马匹的360度经典形象,作为资料库,进行组合而成为千变万化的画面。

《奔马图》水墨纸本                                     徐悲鸿 约1940年代

      这两幅非常明显,是相同的姿态,施以不同颜色。就变成“白马”和“花马”两幅作品

这两幅构图完全不同的作品,也是“模件”组合而成~ 

后面的比对图,宝宝们自己玩“连连看”游戏就好了。这种中国画中隐藏的组合方式,我们在很多国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如:郑板桥的竹子)。具体起源与何时,很难考证。早期(宋代以前)中国画专属于士大夫阶层,是典型的“精英文化”,这种“活字印刷”式的智慧,对后世中国水墨画的平民化、街坊化、礼品化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我们的先辈在“水墨画”领域中,早就实现类产业化、规模化,将单一生产者的劳动,发挥出了最高产能。

请看马PP是不是很眼熟,左两图上方的树也是“模件”~

30s'

供稿 | 和君商学院第十届丝路学院陕西1班 杜峻岷

编辑 | 和君商学院第十届北京学院北京24班 张研

往期回顾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5期:“英雄远去”悲剧也是美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4期:为什么梵高的画价值上亿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3期:记住这个黑人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2期:达芬奇命真大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第1期:蒙娜丽莎

同学专栏 | 艺术短信30秒之开篇语:“慢慢走,欣赏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