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让背街小巷成为首善之都的内在底色

管城理市 2023-02-03


在今年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表彰大会上,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报送的《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让背街小巷成为首善之都的内在底色》案例,入选百个接诉即办优秀案例。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

这个优秀案例吧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既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市城市管理委、首都文明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组织各区政府、各部门先后开展两个轮次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努力消除城市管理短板弱项,通过连续集中整顿治理,推动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和景观品质实现新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新的改善,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保障。


01

案例背景


背街小巷事关百姓生活,关系首都形象,既是“里子”,也是“面子”,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


按照全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部署,经过五年的精心组织和合力攻坚,3958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同步推进首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6个示范片区环境综合治理,群众身边的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涌现出雨儿胡同、文华胡同、熊家胡同、三里屯西街、五塔寺路等一批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文明街巷和最美街巷,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直接。


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2021年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满意率达到95.6%。



02

主要做法


1

注重高位统筹 工作推进有力


每年初,北京市都要召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并纳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工作重点任务。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法深入背街小巷调研督导,当面倾听群众意见,提出工作要求,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把脉开方”,指明工作方向。


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加强与中央文明办、中直管理局、国务院管理局等中央单位沟通对接,通报工作情况,协同推进落实。


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背街小巷视察,建言献策。


市级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各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探索实践、示范引领,推进工作落实。


2

注重群众诉求 推进共建共治


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群众反映的街巷环境问题,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靶向。


市政务服务局每月通报梳理诉求前三类的环境问题和诉求排名前十的街道;市城市管理委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一事一策,定期调度、帮扶指导诉求量靠前的街道,督促整改落实;各区认真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强化城市短板治理,背街小巷环境问题群众诉求量呈下降趋势。


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向街巷延伸,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街巷环境从自上而下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


全面推行街巷长制、建立小巷管家队伍,制定出台街巷长、小巷管家指导意见,全市共选派街巷长1.63万余名,招募小巷管家3.98余万名,整合网格员、协管员等队伍,开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推动“门前三包”落实,带动公众参与街巷环境治理;加强环卫、绿化专业化作业,推行街巷物业化管理,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3

注重规划设计 整治效果明显


围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着眼“四个服务”,下绣花功夫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具有首都特色的背街小巷。


编制《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对背街小巷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十大类36项元素明确规范管控标准。


制定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十有”管理标准,以正面清单促长效管理。


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参与街巷规划编制、设计方案审查、指导项目实施、跟踪规划落实。


市级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细化治理“开墙打洞”、绿化美化、业态规范、综合执法等实施标准,为推进工作提供保障。


注重加强施工管理,发扬工匠精神,突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筑立面修旧如旧,门楼恢复原有形制,窗体与周边风貌协调,街巷环境井然有序,空中“蜘蛛网”得到清除,建成一批口袋公园,恢复了胡同肌理,老城风貌重现。


4

注重连片推进 提升区域环境


坚持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与街区更新相结合,由线到面整体推进,分类实施更新改造,试点推进6个示范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群众身边环境。


东城区推进北大红楼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对北池子大街、五四大街、景山前街周边建筑和背街小巷进行保护性修缮提升,传承红色文化记忆;连片推进王府井片区1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通过完善标识系统、花园广场塑造、提高林荫率等措施,打造“健康街道示范区”,同时实施43个美丽院落环境治理。


西城区爱民街片区围绕服务中央驻区单位需求,实施了绿化提升、道路修补和停车秩序治理;天桥片区围绕中轴线申遗,开展地下管线雨污分流改造、建筑修缮和景观提升。


通州区围绕“三庙一塔”区域风貌管控,统筹推进西海子、复兴里片区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实现区域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5

注重协调调度 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议事协调机制,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采取“19+16+N”的组成人员模式,相关部门、区政府和企业主管领导及专家学者、居民代表参加, 定期采取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专题研究等形式,会诊出方,研究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措施办法。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检查调研发现街巷环境问题,组织相关区和属地街道立行立改,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为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同时,全市街道工作和“吹哨报到”改革专班将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纳入街道工作重点任务,坚持每月调度,推进落实;市疏整促专项办把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平台管理,落点落图,实施全程督导,每月通报进度和问题。


6

注重常态督导 加强检查验收


严格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制度,街道落实具体部门和人员,每天组织对辖区街巷进行巡查,每周开展一次覆盖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拉练式检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市城市管理委依托第三方每日抽查背街小巷,检查结果纳入“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环境建设管理考核体系。


市、区每季度组织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点评通报。


严格效果验收,各区组织对整治完成的背街小巷进行逐条自验,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市相关部门严格按“十无”标准开展验收,对达到“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标准的街巷,进行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7

注重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氛围


印发《让我们的北京更美丽》一封信,组织“我家街巷最好看”推选,举办“小巷有我更美丽”论坛和“美丽的街巷我的家”摄影展,推出《向前一步》背街小巷专题,拍摄《小巷管家》电影。


每年评选“优秀街巷长”“优秀小巷管家”“优秀责任规划师”“优秀设计单位”“首都文明街巷”“首都文明商户”等,组织“北京最美街巷”评选,4年来共评选出40条“北京最美街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实地观摩、典型介绍、专题演讲等活动,交流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经验,共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03

经验启示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惠民利民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街巷文明创建,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导向

精准施策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群众“急难愁盼”诉求高发街巷,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紧紧围绕增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要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3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多元共治


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凝聚政府、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以街巷长为统领,统筹社区工作者、科站队所、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队伍,发挥街巷物业、自治理事会作用,引导社会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街巷环境治理,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全面激发社会活力和参与度,共同创造美好环境。




 往期热文推荐

祝贺!城市管理系统这些集体、工作者受表彰

市城市管理委开展行业公厕大检查

趣味测试:来!测一测您的垃圾分类“段位”!

请党放心  战“疫”有我(四)

解读 | 《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关于我们 👇了解我们 | 垃圾分类小游戏丨垃分宝典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