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天桥街道:下足绣花功 分类成日常
西城区天桥街道结合实际
紧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不断探索和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方法
通过“四有四进”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动员”
的治理格局
不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
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
探访
垃圾分类成责任 护“春芽”萌发
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天桥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守护地区历史文化环境为己任,带动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听完专业讲解,同学们积极举手答题
在161中学食堂,值守的同学一边服务一边分享垃圾分类知识:“大棒骨不容易分解,属于其他垃圾。”“瓜果皮核是厨余垃圾,可以直接倒入桶内。”
学校党委副书记马越介绍说,161中学分部正式迁址到天桥街道后,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就包含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当时,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李冰给学生们带来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卡通形象玩偶分小萌,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这次分享过后,161中学党支部与社区党委建立联系,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的方式,让学生化身志愿者与居民结对,持续推进“一周一洗”志愿服务品牌。
学生们参与活动收获小礼品
就在上周六,初一六班的关之仪发现,他们的志愿活动初见成效。“打扫过一次的地方,再去的时候都很干净。”居民刘大爷边看边说,“您瞧,这健身器材边边角角都被擦过。咱们得珍惜孩子们的劳动成果,遛弯看到垃圾,随手捡一捡,遇到不文明的行为,温馨提示一下。”天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孩子们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活动,对于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垃圾分类成日常 守护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天桥街道各社区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日常,通过开辟主题宣传阵地,加强责任人监督等方式,号召热心居民、文体团队、地区商户参与共建共享。
大家参加垃圾分类游戏
位于虎坊路幼儿园的“垃圾分类趣味体验墙”,通过科普、体验、示范、展示四个功能区联动小区分类达人,调动地区资源,在众筹众议共治共享中,深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科普展示区内所用到的旧键盘、纸尿裤、电池都是居民从家里找来的,“垃圾分类猜猜”板块一面印着不同垃圾的图片,一面印着所属分类,让孩子们在问答、翻转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达人板块上除了有热心邻里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的照片与文字简介,还有学生们制作的宣传手抄报。
此外,居民常去的餐饮门店,也是天桥街道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点位。工作人员会定期抽查重点餐饮门店后厨运营情况,对于分类不标准、证件不齐全的门店提出整改意见,给出整改要求。
“比起行政处罚,我们更愿意看到门店的整改效果。他们责任意识的提升,对于门前三包,采购市场环境改善、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乃至天桥街道家园建设整体工作的推进有很大帮助。”工作人员说道。
方法
“四有”为载体
街道有专班。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召集,城市管理办公室牵头,相关办公室联动的工作专班。建立“领导班子-包社区干部-专项工作组”三级指导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提档升级。
综合行政执法队员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社区有队伍。各社区广泛发动物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与社区党组织拧成一股绳,同使一把劲,构筑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1+N”工作体系,落地、落细、落实各项垃圾分类主体责任。
党员有责任。依托“党员报到”机制,将党员责任延伸至胡同、楼门、家庭,充分发挥下沉干部、在职党员优势,形成街巷有人巡查、桶站有人值守、楼门有人入户的精准动员体系。
居民有榜样。积极开展“分类达人”评选工作,通过设置“红黑榜”“点赞加油榜”,开展“最美分类达人”评选等形式的活动,树立分类榜样,带动居民参与。
“四进”有服务
检查进社区。建立街道、社区、第三方公司三级检查巡查机制,三级联动,加大检查巡查力度,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
协商进社区。建立了“社区-楼门-居民”三级协商架构,通过“楼门院议事厅”“微信议事厅”等形式,征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确保各项分类措施合民情、应民意。
综合行政执法队员检查厨余垃圾
普法进社区。每周二联合执法检查非居民单位垃圾分类落实情况,每周四开展居民小区普法宣传,将垃圾分类执法落实到位,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到位,实现垃圾分类普法、执法无死角、无盲区。
“互联网+”进社区。广泛应用“互联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推进智能化、现代化服务融入垃圾分类各个方面。
成果
居民参与率达90%
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85%
天桥街道从深化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完善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强化社会动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38%以上。
在党建引领方面,天桥街道发挥社区党组织牵头作用,90个党支部承包了126个桶站,发动2500余人参与“桶前值守”。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等机制,解决桶站设置等问题121件。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通过党员到社区报到,引领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向13000户居民发放“两桶一袋”,入户宣传率100%。
在设施完善方面,天桥街道规范桶站设置,完善便民设施,实现桶站达标率100%。率先设置10个垃圾分类驿站,通过政策宣传、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源头分类率。建设23处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投放点,优化收运体系,实现线上预约与线下定时定点收运无缝衔接。建立全品类精细化收运体系,改造密闭清洁站5座、垃圾运输车辆150辆,建立精准计量、全程跟踪的垃圾投放、收运、处理体系。
在垃圾源头减量方面,108家餐饮单位安装了油水分离设备,130家餐饮单位注册“西城区称重计量”小程序,注册率100%。天桥街道办事处、友谊医院等单位率先试点使用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单位厨余垃圾减量率达到80%。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实现全品类回收,累计垃圾减量20.09吨。建立大件垃圾回收转运处理站,日压缩处理能力达10吨,实现大件垃圾就地分类破碎处理。加强酒店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商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的宣传和检查力度,开展光盘行动,推进净菜进城,促进源头减量。
在宣传动员方面,天桥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分类驿站“三级”全覆盖宣传体系,共开展宣传活动300余次。组建宣传引导队、志愿服务队、普法监督队“3支”分类队伍,深入辖区为居民解读新规、答疑指导监督1200余次,反馈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121次。搭建西城家园社区信息群、街道大数据系统、“京韵天桥”“三类”线上宣传阵地,开辟“分类课堂”“分类心语”等专栏,发布“垃圾分类”相关宣传65篇。
在模范试点建设方面,2021年,天桥街道顺利完成垃圾分类模范片区复验工作。耕天下小区、信然庭小区、朱雀门小区、禄长街头条19号院、东经路98号院、天桥南里小区、西经路2号院荣获“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25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1栋楼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干好这一关键小事需“下绣花功夫”,只有人人发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向我们靠近,城市文明之风才会越吹越盛。
热文回顾
今天,揭秘“管城理市”9名乘风破浪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