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示范创建丨京西旅游小山村,如何输出垃圾分类“王平模式”?
视角一
村民形成
垃圾分类的自觉
早在2007年,门头沟区王平镇就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2018年6月,又启动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当时村里开了会,说了要怎么样进行垃圾分类,大家都挺支持,就这么干了。”村民彭大娘回忆。
“一开始肯定对分类不熟悉。”村里负责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干部焦爱霞坦言,“我们村干部就跟着垃圾分类指导员一起上门,挨家挨户帮着居民熟悉分类,慢慢地大家就都能自己分对了。”
抓手一:村里出资对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的村民奖励小票,小票累积起来可以兑换生活用品。
抓手二:德马行储蓄所基层治理模式,用加减积分引导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对垃圾分类等环境治理工作进行正向激励,每年村里按积分多少分配每个人的红利,村民可获得数百元收入,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
视角二
探索民宿休闲经济的
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为发展旅游业,村里引进专业企业建立了一些民宿。针对游客的垃圾分类治理,村里一方面压实民宿经营者的主体责任,面向入住和消费的游客宣传垃圾分类,另一方面优化街巷公共垃圾桶设置,同时强化街巷保洁,在周末等游客到访高峰期加强巡视清扫。一些民宿在屋内配备灰色小垃圾桶,在小院里配备稍大且带盖的垃圾桶专门收拢落叶、树枝等垃圾,在整间民宿设置较正常型号稍小、便于拖动的其他垃圾桶,集中存放从各房间收集的垃圾,安排专人及时清运。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开发建设,针对露营地垃圾分类治理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将进一步完善。
视角三
“王平模式”
提供有力支撑
王平镇有16个村、4个社区,全面推行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镇协同处理”为特色的垃圾分类收运“王平模式”。• 村收集:镇里为各村配备了车辆,每天定时从早7点开始上门收取垃圾,由垃圾分类指导员检视垃圾分类情况,面对面进行指导。收集后的垃圾统一存放在设于村委会小广场一角的垃圾暂存区。
进入王平镇环保中心,右前方就是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中心。不同于简单的露天堆肥处理,这座中心安装有专业且已经多次更新换代的专业处理设备。卷帘门一关,处理中心外面没有一丝异味;站在发酵设备前,异味也能得到较好控制。目前全镇日产生厨余垃圾约1.4吨,都在这里进行就地资源化处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平镇比较小,村落集中,田园也离得近。厨余垃圾变成的肥料能够就近施用,一方面归利于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可能额外造成的污染。”主管垃圾分类工作的镇干部李建平说。
除此之外,镇里还为各村配备了新能源的四桶环卫车、三轮灰土车等,东马各庄村还购置了新能源扫路车,为日常清扫、保洁、巡查提供硬件保障。
02
加强宣传工作
社区通过公众号、电子屏、线下活动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至今已举办20余场宣传活动,与居民直接交流。
视角四
门头沟垃圾分类
特色机制建设
门头沟区一方面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确保及时足额地投入拨付,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机制,压实村镇责任,并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这为包括东马各庄村在内的广大村镇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门头沟区自加压,提出先创区示范,再创市示范,按市级评价标准和流程进行考评审查,建立名单,做到向上推荐有储备,还能择优推荐。
· 加强对示范社区和示范村的督导检查,对问题多、情况严重的,区里对区示范荣誉进行摘牌。
· 加强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设备建设,目前除王平外,还有清水等四处镇一级的环保中心,有效减少运距和污染。
· 接入精细化平台,实现“镇-村-末端”精细化管理,为清运车辆安装称重、定位等功能部件,实现坐标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中控端及时掌握垃圾清运的重量、路线、运次安排等,便于逐级考核减量分出,通过减量评价分类效果。相关工作拟于年内落实。
从东马各庄村观察王平镇,
再从王平镇放眼门头沟区,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近三年来,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聚焦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既有好经验,又有新探索,在践行垃圾减量和绿色低碳方面,不断丰富和创新实践成果。热文回顾
公园的隐藏玩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我们是青年|垃圾分类“赶大集” 环保理念入人心
垃圾分类 我们一起来|小手拉大手,玩转“亲子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