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汇编(202001收藏备用)

扫码加我

下载文档点击

文末阅读原文

人教版 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九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九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人教版 新目标初中 英语八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部编版 初中数学7年级-9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人教版 新目标初中 英语八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汇总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八年级上册

1. 全册知识点精讲

2. 全册教案

3. 全册知识点总结

4. 全册电子课本教材

4.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下载


1. 全册知识点精讲

2. 全册知识点归纳

3. 全册教案下载

4. 全册教学设计

5. 全册期末复习资料

6. 全册填空题+答案

7. 全册常见简答题汇编

8. 全册电子课本下载

9. 全册电子课本教材

10. 全册期末复习精讲


八年级下册


完整版打印WORD文档下载地址:

http://www.1ydt.com

初中物理资料大全

初中物理:电压 电阻 精讲课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微课《浮力》

李涛:初中物理提分精讲视频

新版初中物理视频讲课目录

期末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

 

科学之旅 序言

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 热  、  声   光  、  电  等知识的学科。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学习物理有趣,更有用。

3、要学好物理应做到:①勤于 观察  ,乐于 动手 ;②勤于  思考  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即归纳为:多观察、多动手   、  多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要做到:多读课本、多感知物理情景和过程、记写得法、多巩固应用。

4、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观察法    、  实验法      、讨论法等。

5、会判断:自人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哪些与力有关、与热、与电、光、声有关。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0”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值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 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 圆的直径

 1.90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1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分     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钟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长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少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 长度    的单位和 时间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_.

(5)单位换算:10m/s=__36___km/h     54km/h=_15___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  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函数图像为:                          。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s/t  =

(s1+s2)÷(v1+v2)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钟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震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一切 固体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空气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P31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响度     音色      

 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 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  是不同的。用  音色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音色  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丙乙甲丁      。p37

第3节 声的利用

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2、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 分贝(dB)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产生   2)阻断噪声的 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  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你的建议?)

5、右图是  禁止鸣笛     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

第1节 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摄氏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100等分,每份代表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0C     。“-4.70C读作 负4.7摄氏度                    或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量程      分度值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 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

  稳定     后再读数;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取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的液面     相平如图4中  乙  正确 甲  丙错误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0C,每10格是 10C      分度值为 0.1 0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取出来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 ℃ ;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    ℃  

 

图6

 

图4

     图4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图5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固态   、  液态     、 气态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温度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  热。

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交流与合作。

4、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  热,温度却保持 不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晶体  。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吸    热,温度却不断 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   。

5、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温度     叫做熔点,

6、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温度   叫做 凝固  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7、辨认熔化、凝固图像:

(1)是熔化图像的是  甲、乙    ,是凝固图像的是 丙丁       ,是晶体图像的是 甲、丙  ,非晶体图像的是 乙、丁     

(2)丙图中,EF段物质处于 液态   状                     

   态,FG段处于 固夜共存   态,GH段处于  固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48    c  ,甲图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BC    段。

(3)从甲图中获得的信息有:①  该物质是晶体  ,②  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海波有可能处于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状态。

8、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凝固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熔化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汽化的两种是:蒸发沸腾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变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但要持续的  吸  热。

水沸腾时的现象: 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 温度 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不同     否?)

右图 沸点为  99     ℃。

3)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沸点    ,必须继续  加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3、蒸发:(1) 是在 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温度   液体表面积    空气的流动的快慢    

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降低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    作用。

5、液化:物质从   气态 态变为 液    态的过程叫做 液化     。所有的气体,在 温度  降到足够低时,都  可以  液化;而有的气体  不能  单靠  压缩体积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放  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

2、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例子。右图中填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

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熔化  、 汽化  、 升华  ,吸热温度不变的是 晶体的熔化   液体沸腾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  、  液化 凝华 ,放热温度不变的是 晶体凝固 。

3、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升华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凝华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升华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凝华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升华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凝华  。早上打霜是  凝华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升华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熔化    成雨水。

(2)雾、露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液化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蒸发(汽化)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 液化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 蒸发吸热致冷。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先汽化  后液化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 液化  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凝固   放     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

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 蒸发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 熔化吸热。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下降    上升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不降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光源    。月亮  不是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   和    方向  ,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  真空    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3×108   m/s。在水、玻璃中逐渐 变小    (大、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直线  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光速    声速   快。光年是 长度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指的是 入射光线    法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反射光 线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 光线与  反射  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3)右图中,入射光线  AO     ,反射光线  OB   ,法线是 ON  ,O点叫做 入射点 ∠i是 入射角    ∠γ是  反射角      

2、反射类型: 

(1)  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镜面、水面)

(2)  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反射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逆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0   度,入射角为  0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漫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镜面    反射。

5、夜晚迎着月光走  亮  的地方是水凼,背着月光走  暗       的地方是水凼。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是 正   虚   像,像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像与物体大小  相同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等大   、正立  、虚像

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 反射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选两只同样大小的蜡烛是研究像、物 大小关系 ;尺用来探究像、物 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3)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大小 相同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对应像物点连线与镜面  垂直  ,所成的是虚  像。像物关于 镜面    对称。

3、应用:(1)1.6米高的人站在镜前2米处,平面镜中的他的像高 1.6    米,像离他人有 4   米,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  不变    (“变小、不变、变大”)。

(2)潜望镜、牙科医生检查口腔用的反光镜是 平面    镜。

(3)作图:利用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垂直且相等来作图。

(4)读时间:平面镜中的像如图,则时间为      。[方法:背读法,对称法 ]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标出折射“五要素”   折射角r:是 折射  光线与 法线   的夹角。

3、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法 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增大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 大 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不变  ,折射角等于 0度    。在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大 于入射角

4、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上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 折射   现象形成的。

5、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虚   像 ,是经光的  折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虚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 反射   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虚像    ,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小孔成像是  实   像,是光 直线传播  形成 的。6、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可逆    的。

第5节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混合  而成的。这是英国   牛顿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折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绿    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红外线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紫外线   。

(2)、 红外线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c 。(2)杀死 微生物   灭菌。(3)能使 荧光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主光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用 f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3、作图,补画光路图。方法:(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沿直线传播)(2)对于凸透镜:

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会聚于焦点光。对于凹透镜: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发散光(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上。)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 凸透  镜。照相机成的是 缩小    、 倒立 实    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凸透     镜。投影仪成的是 放大    、 倒立  、的  实   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 凸透   镜。放大镜成的是 放大    、  正立    、的  虚   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  能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 两   (同侧或两侧)。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  。

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 不能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  同侧   (同侧或两侧)。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放大    、平面  镜 ,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 虚   像。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    光屏    火柴 

(2)实验过程:① 蜡烛    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上;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

应     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放大镜

3、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  像变   ,物远像  像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视网膜 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方。可以戴 凹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发散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方。可以戴 凸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会聚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目  镜和   物    镜组成,都是 凸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幻灯机 的镜头,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放大的虚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质量:(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用字母 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 1000   kg,1kg= 1000  g=1000000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kg  

(2)实验中常用  天平    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质量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   的桌面上,之后把 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 0刻线     处,调节 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中线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右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左 盘,砝码加在 右  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 大  的后加质量 小  的,最后加 游码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 质量+ 游码读数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镊子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 位置   状态     温度   形状    而改变。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1kg   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2kg   ,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不变   (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第2节 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正比  。函数图象为         

2、密度:(1)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叫做密度,用字母  ρ   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ρ=m/v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单位为 克每立方厘米(g/cm3)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 的单位和 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换算1g/cm3= 1 ×103    kg/m3; a×103 kg/m3;=    a   g/cm3

3、水的密度为  1 ×103    kg/m3,读作×103 千克每立方米       ,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 ×103 千克;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一样大    

4、密度的大小由 物质的种类   决定,还与物质的 状态   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相同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大于 液体的密度大于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小于   铁的密度 小于   铜的密度 小于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 大于 冰的密度 大于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正比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无关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反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正比

6、图象:右图所示:ρ  大于  ρ

7、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 一半  ,密度 不变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不变  ,密度变为原来的  一半    ;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小    、密度  变大    

8、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减小   ,密度  变大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天平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量筒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ρ

=m/v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 体积      ,(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ml)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量程   分度  值,读数时视线要与  液面     相平。

1 m3 =  1000  dm3 (升)= 1000000  cm3 (毫升)=  109       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3.测油等粘稠性的液体的密度:要用秤剩余质量法来测密度,误差小些,即用天平称出装有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然后倒适量油入量筒,读出油的体积为V,再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2,则油的密度为 (m1-m2)/v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p,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 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pv求出质量。

3、 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p求得

4、 配需要物质的密度:用平均密度p=(m1+m2)/(v1+v2)

5、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密度、质量、体积的变化。

6、 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体积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质量     变小     

7、 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变小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8、 水在  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下  层 ,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4 而不会结冰。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