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图文解读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讲解

第一种视频讲解

第二种视频讲解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

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

1.一、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③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王大妈家的小狗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今天清早,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三、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2.古诗诗意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译文】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3.创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4.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渔家生活情趣的词,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人选取水乡最富特色的景物和细节,用质扑欢快的笔调,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渔翁垂钓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明艳新鲜、生动有趣的春景图,反映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怀、隐居江湖的乐趣。


词的首句中“西塞山前”点名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表现出暮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着箬笠,穿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单元知识复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窠(kē) 怡(yí)    凛(lǐn) 冽(liè) 逸(yì)  

桨(jiǎnɡ) 暇(xiá) 袅(niǎo) 嫉(jí) 妒(dù)

 

(2)难写的字

: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黎明 红晕 漆黑 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和谐 规律 榕树 纠正 

应接不暇

 

(2)近义词

固然~当然   急急匆匆~匆匆忙忙   感动~激动

凛冽~寒冷   扫兴~败兴   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灿烂~璀璨 缓缓~慢慢 茂盛~旺盛

纠正~改正 逼近~靠近 展示~展现

清楚~清晰   留恋~依恋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新鲜~清新   满足~知足

踪迹~痕迹   疑心~怀疑 平日~平时

嫉妒~妒忌   粗糙~毛糙   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3)反义词

寒冷→炎热 漆黑→雪白 扫兴→高兴

心旷神怡→心慌意乱 灿烂→暗淡 

陆续→间断   茂盛→枯萎 错误→正确 

光明→黑暗   静寂→喧闹 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   新鲜→腐烂 满足→渴望 

失望→希望  疑心→信任 平日→往日 

嫉妒→羡慕   粗糙→光滑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白茫茫

类似的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 黑漆漆 黄澄澄 

蓝汪汪 灰溜溜 笑眯眯


②AABC式词语:面面相觑

类似的词语:

息息相关 欣欣向荣 息息相通 

心心相印 蒸蒸日上 恋恋不舍 

昏昏欲睡 津津有味


③“××不×”式词语:应接不暇

类似的词语:

坚持不懈 忍俊不禁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临危不惧


④量词:

白灰 一乐曲 一树叶 

鸟叫 一画眉 一小河

净沙


⑤动词:

纠正错误  照耀在水面 拨着桨 立在地上


⑥修饰词:

微微的红晕 漆黑漆黑的暗夜 

蒙蒙细雨的夜晚 朦胧的微光 

成群结队的大雁 凛冽的清晨 

闲逸的心情 寒冷的冬晨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注意地看着


⑦描写四季景物的词语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秋高气爽 白雪皑皑

 

二、佳句积累

1.精彩句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句话讲的是黎明的美,,天空、红晕、彩云构成了春天黎明的美景。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讲了榕树的茂盛和生命力之美。 “照耀”“颤动”表现出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鸟儿们不同的姿态写了出来,表现出了“鸟的天堂”中鸟的数量之多。 说出文中动态描写的作用,是考试中常见的考查点。常见的考查形式:画出文中动态描写的部分并说一说这部分描写的好处。


三、考试热点

1.《古诗词三首》一课,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背诵与默写。2.《四季之美》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优美句段的积累,感受四季不同的美。3.《鸟的天堂》一课易考查作者是谁,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毕淑敏《青虫之爱》

推荐理由:《青虫之爱》是一篇散文,文章趣味性地讲述了从小怕虫的女友在女儿面前,怎样拿起虫来教导女儿,打破了种种心理障碍的事。为了不让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挫伤,本来胆小的女友,竟然如此的处变不惊,战胜内心的恐惧。这就是一种力量,源于母亲的本能。因为她知道女儿的心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如果退缩或惊叫,就会把自己的病态的恐惧传给女儿,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所不能做的事,只能用爱来砸断这已锁住自己的铁链,深刻地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说明母爱是一种默默的、无私的、永恒的爱。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讲述母爱的散文,朗读时要注意到文中的动态描写,并从中认真体会描写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关于母爱的故事。

单元测试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对话框输入语上20036个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