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季:怎样求学,深度解析

德育行 德育行 2019-06-2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3689uu3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弟子规诵读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那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做到心有疑,求确义呢?认真求知的态度固然重要,学而用之方为真!



1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了。

      有句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无数的人都看完了论语依然没有能治理天下的才能,除了个人福报和智力等基础原因之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读书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而且很傲慢,自以为是。就拿身边很多的人来说,似乎学习很多年,可是有些问题自己也说不清楚,却总是让别人观清净心而搪塞。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一定要对自己的心尊重,有任何疑惑一定要正视它,然后直到解决问题。若自己连自己的疑惑都不重视,掩耳盗铃或者得过且过,最终糊弄的就是自己。


2


虚心请教,学海无涯


      心里有疑惑,就要把它记下来,遇到老师就要求解确切的含义。这组颂词告诉我们,无论做学问抑或做事,都要向别人虚心请教,不要不好意思,求教别人就是“脸皮要厚”,这样才能超越自己。课堂上就此问题讨论了下,发现在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很多疑惑,如果要去求得确切的说法,真的不容易。比如有些疑惑就去找“百度”,“百度知道”会有很多热心人回答你的问题,结果你看得多了,反而更加疑惑了。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我个人的见解就是自己多研究,多比较,多甄别,还要去亲自尝试才能下结论。但是有些问题又很专业,没有专业知识是无法去判断对错和下结论的,比如去看医生去问医生,现在看来你只能信一半,还有一半要你自己把握。


3


学尽到,行彻底


      问以辨之,代表求学问,不懂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一点很关键,“能亲仁,无限好”,但我们得要好学、好问,才能得大利益。所以养成一个习惯,听不明白的,看书看不懂的,赶紧把它写下来,遇到专攻这方面学问的人、有经验的人,赶紧向他请教。

      我们想想,怎么我们请教人家学问这么不主动?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没有动力。为什么没有动力?因为没有发愿,或者愿发了不彻底,没有保持。就像《中庸》里面,“有弗学,学而弗能弗措也”,他一定要把它学到,他一定要把它行到彻底。这个是有志气,做圣贤的好弟子。  


4


求取真知,有学且有问


      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知识又被称为学问,本节颂词是对学问最好的诠释,告诉我们学习就是要有学且有问。带着问题、疑惑去求学、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探究,才能求得真知真意,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同时也教了我们两种读书的方法“笔记法”(心有疑、随札记)、“求问法”(就人问、求确义)。把疑问、难点标注出来,将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比对、分析,最终做出结论与总结,这也是我们最近学习中常说的如何将书从薄读到厚,又从厚读到薄的过程。求问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耻下问,无论长幼尊卑,只要他能确实给你启发与帮助,哪怕仅是一个很小细节的真知,他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吾师”、“能者为师”都是这个道理吧。

    这里我觉得应该教孩子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实质交流去求学、求取真知,而不是通过“度娘”、“百度”搜索。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实质交流找到亦师亦友的良伴,这样做也是孩子社会体验的一种形式,以达到锻炼孩子人际交流,减少孩子的孤僻、胆小、怯懦性格的目的。




德育行,我们一路同行,快来关注我们吧!




德育课堂,精彩不断

解码“儿童专注力”,此文必看

孩子不独立怎么办?看这里!

快乐大放送,看看哪款辣眼球?



“长按二维码
关注德育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