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塞萨尔·马尔凯蒂(Cesare Marchetti)描述了一个被称为马尔凯蒂常数的理论。城市从2000年前诞生起,城市的形态变化正是由这半小时来定义的。
这一原则对城市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城市空间的价值取决于空间的可及性,也就是说,合理运输速度决定了城市空间的价值。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运输技术的不断变化,大城市边界持续扩大,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自那以后,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可以用一张五十岁的地图几乎完美地游览现在的纽约市。从马尔凯蒂常数的角度,我们来回顾一下城市的演进史。
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古罗马,中世纪巴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20世纪初的芝加哥和现代亚特兰大的边界。(大卫·蒙哥马利/城市实验室)
步行城市:公元前800年至1700年
工业革命之前,陆地上大多数人几乎只有一种出行方式:步行。
由于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服务几乎都集中在城市中心,所以城市中心到边缘的发展半径约为1.6公里左右,步行时间是30分钟。
大多数的城市从古代到工业革命,其半径增长都没有超过4公里。罗马:交通运输技术限制了古城的边界,罗马人别无选择,只能走路。资料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CC-BY-NC-SA提供的David Rumsey地图集。(大卫·蒙哥马利/ CityLab)马车作为大众运输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一百多年前伦敦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然而马蹄载人走动的速度并不不人脚快多少,富人也经受不住马车长途颠簸。因此,城市的面积并无变化。同时,当时500万人口的城市需要30万的马匹来运转,每天至少有3000吨马粪排泄在伦敦街头,成为当时最严重的城市问题之一。铁轨上的城市:1840年代至1950年代
蒸汽火车的出现提升了运输的效率,但也并未促使城市扩张。蒸汽火车加速缓慢不能频繁停车,价格也相对昂贵,因此使用火车的人群几乎是城际旅客而不是通勤者。
19世纪的城市环境非常恶劣,此时的公众迫切渴望速度更快,同时不臭气熏天的运输方式。伦敦: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运输不再局限于人类和动物的力量。铁路使相对富裕的人们生活在城市边缘或城市以外城镇的低密度居住区,并能够搭乘火车上班。资料来源:戴维·拉姆西(David Rumsey)历史地图集,CC BY-NC-SA。(大卫·蒙哥马利/ CityLab)自行车、有轨电车城市:1880年代至1950年代
自行车和有轨电车的发明使得城市可开发区呈指数增长,直径约13平方公里的有轨电车可以让城市面积覆盖80平方公里。但真正使得城市爆发式扩张的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连接发明。汽车之城:1950年代至今
在美国,随着福特汽车流水线的发明,量产汽车改变了高成本和缺乏铺装道路的情况。这时候的中产阶级也能负担得起一辆汽车。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将城市街道拓宽,为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交通系统铺平了道路,城市的扩张时代开始了。当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开车到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时,为什么要挤进市中心?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使大量人每天都能长途旅行,分散在郊区的司机们可以在30分钟内上下班30公里,人们的住宅不再限制在火车站附近和小型铁路郊区。如果有轨电车城市覆盖80平方公里,那么直径60公里的高速公路城市可以让城市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这是城市迎来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源自汽车流水线的发明。如今,高速公路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然而因为人口增长,高速公路依然会像它的前辈一样面临失败。即使最宽的高速公路,每天最多可以行驶数十万辆汽车,足以满足小城市和长途旅行的需求,但在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却远远不够支撑。高速公路上的堵车已经屡见不鲜,通勤速度在不可避免的放缓,运输的效率再次限制城市发展。
从汽车发明到城市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已经消化了汽车带来的红利,空间可及性再次陷入瓶颈。我们的城市形态再无变化,人满为患、房价高涨、堵车,人与空间的关系空前紧张。城市,亟待再次变革,而这次变革将由自动驾驶技术推动。来看看PIX如何用自动驾驶技术推动城市的再次变革。也许大多数人认为,自动驾驶实现之后,人们无需购买车辆,移动及服务,召之即来,下车后也并不担心车位的问题,挥之即去,但这并不足以改变车和道路的效率、通勤时间的长短 。这只是自动驾驶最浅层的预测,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自动驾驶能够变革城市的关键在于两点:改变人的心理距离:当我们无需开车,车辆也没有驾驶员的座位,车辆绝对安全有序运行,那么汽车的布置将不再是以驾驶为中心,自动驾驶汽车与今天我们熟悉的汽车截然不同,自动驾驶汽车的舱体可以是客厅、会议室、书房、卧室、影院......你的出行会变得充实,通勤时间与你的工作、娱乐、休息时间重叠,你会从心理上忽略通勤时间,马尔凯蒂常数失效了。
改变人与空间的关系:餐厅、零售店、健身房、酒店、咖啡吧......大量城市空间被部署到自动驾驶底盘之上,自动驾驶汽车的载荷不再只是人和货物,空间资源因为自动驾驶实现了可共享、可移动、可配置、可连接。当空间能自动上门,通勤时间便消失了,马尔凯蒂常数失效了。
有人也许会提出:远程办公——将工作与运输完全分开的想法。从理论上讲,这最终可以实现人口完全分散的愿景。但雇主们仍然认为集中办公能诞生出更大的生产力;下班之后,人们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有人选择立即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人选择上健身房锻炼身体、有人选择与朋友相聚小酌一杯或是看一场电影......
但遥远的路途,永无止尽的堵车,在交通工具上无所事事只能刷刷手机,这些情况都限制了我们能承受的通勤距离。因为生活的空间是固定的,能移动的只有人自己。而人性的驱动力促使人们固执地团结在一起,以更靠近家人,朋友,文化设施和工作场所。这些驱动力不随技术而改变,我们的运输困境很可能会持续。而在PIX CITY,一切设施都是建立在无人驾驶的基础上,除了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即使是你的房屋每一个房间也都承载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之上。人们的生活将不被马尔凯蒂常数——半小时通勤时间所限制。
试想,下班后的你想健身,经过预约,一间载有符合你的需求的单人健身房已经在公司门口等你。上车,锻炼一小时或两小时,结束时走出这间会移动的健身房,你已经到了家楼下。如果上下班期间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那么这两小时的通勤时间你是否还会得是浪费或是无法选择一个心仪却距离较远的工作。
当你的房间也能够移动时,你在美梦中或是洗漱整理的过程中也能踏上通勤途中,一出房间便是公司大门。加班?那么就让你的卧室去公司找你吧。不用担心公司地下没有停车场能停靠你的卧室了。
PIX CITY 规则型建筑BY PIX CEO Angelo Yu在PIX CITY中,建筑与每一个移动空间都是可以连接的。你的卧室可以通过垂直移动系统来停靠在你的办公桌窗外。加班到深夜也不用趴在桌上将就一晚,你依然可以躺在你温暖的床上,养精蓄锐,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再说到高涨的房价,现代年轻人背负的最大压力,也是城市问题之一。在 PIX CITY 你再也不用为必须要购买三室两厅而发愁。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家面积越大越好,设施越齐全越好,但是我们使用这些空间和设施的时间并不长,这导致了空间资源的紧张和浪费。在所有房屋空间都能自主移动的情况下,除了涉及隐私的卧室、浴室,其他的房间可以在你的需求下随叫随到。甚至是厨房,不爱做饭的人为什么一定需要厨房呢?亲戚朋友上门拜访,你可以呼叫一两间客房加上卫生间,再来一间KTV,今晚一起痛快k歌。
PIX CITY 不规则型建筑BY PIX CPO Matteo Barale
城市演变方式让我们可以得到城市的本质是“人与空间的关系”。从步行到马车,再到汽车、轨道交通,城市进化的核心是提升人获得空间资源的效率。用今天的汽车来定义无人驾驶是一种路径依赖,无人驾驶汽车将不会改变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形态,取消驾驶员也并不能提升人获得空间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人获得空间资源的效率,不是单纯的取消驾驶员,而是应该让空间具备自主移动性,从而实现空间资源的可配置、可共享,人对空间的感知将更具体、更实时。那我们就不应该局限在如何设计自动驾驶汽车,而是必须重新设计建筑、城市,让城市借助自主移动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的第三次联合国人居大会上, 提出一份全球化、多元化时代的全新城市发展纲领:《基多宣言》,《基多宣言》核心理念认为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空间可渗透,不预设叙事方式和完整的建筑形式, 也就是说城市的功能区不应该是孤立和僵死的,这样的城市将是一个空间物理意义上的民主城市。
(本文城市发展史部分,灵感来源于《The Commuting Principle That Shaped Urban History》一文,https://www.citylab.com/transportation/2019/08/commute-time-city-size-transportation-urban-planning-history/59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