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沧桑回归路,岂容宵小觊觎之

知青赵凡俊 潇湘韬略 2020-02-19
作者:知青赵凡俊
来源:大民工



1


1842年8月29日,江宁城中异常闷热,知了不知疲惫地叫着,给人带来一种夏日的烦躁,没有一丝风,大地活像一个蒸笼……


南京静海寺,谁也想不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在这个地方悄然结束了……



中英双方的代表团前后在静海寺谈了四次,8月29日这天,谈妥了。


双方在入侵的英方旗舰上,签署了近代以来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就是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书面上的“割让”,只是对既有事实的承认。


早在1841年的1月26日,也就是《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半前,英国人就武装占领了香港岛。事后,清政府多次尝试用武力收复香港岛,但始终不能遂愿。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里子的事情解决不了,只好在面子上做文章。这是失败者的通病,于是堂堂清政府也扮起了阿Q。


清政府也不好过,打不回来的领土是谈不回来的,就是派现在的外交天团去谈也谈不回来。所以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就在清政府里的投降派在烟雨江南的六朝古都签协议的时候,西风古道上,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正在向祖国的西北边陲进发。


而仅仅在三年前,他的身份还是风头无二的钦差大臣,奉命在广州主持禁烟的事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短短三年时间,立下大功的名臣成了发配边疆的罪臣。


1839年的时候,林则徐还在广州做禁烟的工作。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瘾君子,生产凋敝,生活贫苦,都是因为英国输入的毒品鸦片。


山河倒悬,虎门一炬,林则徐救斯民于水火。断绝了鸦片的贸易。


时人有时赞曰:


嶙峋瘦骨气神无,不舍烟枪守榻奴。

幸得先知坚执念,林公把剑万民呼。


刚刚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不干了,他们的公司有着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他们的商品极度渴望着市场,他们的商船游荡在四大洋上,渴求着一个又一个的良港。


殖民者的首领,义律,率领英国的舰队封锁了珠江口,开始进攻广州。


林则徐深谋远虑,严密布防,英国殖民者的企图没有得逞,于是他们调转船头,沿海岸线北上,先攻克定海,后攻陷天津的大沽口。道光皇帝看到架在鼻子上的大炮慌了神。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哪里见过坚船利炮的大阵仗?


惊慌失措的道光皇帝心里,哪有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他一心只要自己的皇帝宝座坐的稳,便把一切后果往林则徐一人头上推,让他当替罪羊,革职查办,发配新疆。


在赴边途中,林则徐仍在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心酸坎坷而唏嘘。


去新疆要路过西安,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林则徐怀着一腔赤诚,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


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2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那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一直落后就要一直挨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如今香港的地界,也不是一天割出去的。


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命令重病的林则徐前去镇压。走到普宁的时候,林则徐逝世。


伟大的爱国者走了,但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中国的历史还没有完结。


1853年-1856年间,英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沙皇俄国一直以来推进的向西方扩张的战略受阻,于是转头将扩张的目标对准了东方,翻开地图一看,东方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清朝。


1853年,清政府焦头烂额。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席卷南方,这一年,太平军攻克了江宁,改名天京。


美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开始在国际上谋求更大的权力,开辟更大的势力范围,隔着一个大西洋都是老牌列强和被瓜分殆尽的非洲,于是扩张的视线就锁定了大洋彼岸的中国。


1857年,印度的民族大起义被镇压,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乘胜东进,目标还是选择了清朝。


法国更是急着攫取财富,迫不及待要求加入到这场瓜分殖民地的狂欢中来。


于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法唱白脸,主当打手出兵,美俄唱红脸,主当和事佬调停。胡萝卜加大棒把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吓得够呛,一口气签了一大堆条约,这其中就有一个中英《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把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


落后就要挨打,一直落后就要一直挨打。清政府虽然软弱,无能,腐败,但毕竟不是傻子。


为了改变天天挨打的被动局面,清镇府发起了洋务运动,高喊“自强”,“求富”的口号。办洋务,学技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样被西方坚船利炮打醒的日本人,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开始了变法运动,史称“明治维新”。日本人也在办近代企业,训练近代军队。


1895年,检验清政府和日本人变法成果的时间到了,谁是花架子,谁是真本事,打一仗就知道。


打完之后,结局就是连日本人都能跑过来要欺负一下清政府了。


比日本还要落后,不挨打是没有道理的。


1898年,英国又趁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时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地区以及附近大小200多个岛屿连同广大水域强行“租借”了去。


弱到这个份上,都不用英国人动手了,人家只要动动嘴,就能割到比以前更多的领土。


就这样,游子脱离了母亲的怀抱。



3


日本人称霸世界的野心不会停止于占领朝鲜半岛,此后的1905年,日本和沙俄开战,日俄战争在中国的东北打响,清政府屈辱的宣称中立。战胜清朝,战胜沙俄后的日本逐渐膨胀,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国内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北洋政府表面上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机构,实际上只能控制极有限的领土,大片国土在名义上尊奉北洋政府的军阀们手中。


军阀混战,无暇南顾,导致香港一直在英国人的手中。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才有人注意到了这块分离出去近百年的土地。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某人,一直想收回香港。


早在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初期,国民革命军就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为了自己的目标。虽然1927年,蒋某人和汪某人相继背叛了革命,但是南京国民政府还是做了一点好事的。


1927年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发起了“废除旧约、另订新约”运动。


在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列强为了能够继续在中国施加影响,向国民政府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在蒋某人同英国订立新约的谈判过程中,经过多次交涉协商,国民政府从英国政府手中先后于1927年收回汉、浔租界,1929年收回镇江租界,1930年收回了厦门和威海卫租界。


这一系列的外交成果,提升了举国上下的士气和信心,民意的压力促使蒋某人和国民政府把收复香港的意见也提到与英国签约的商谈范围之中。


但是蛮横跋扈的英国人认为,让几块租借给国民政府,是赏脸了,给肉吃了,国民政府应该听话,不应该得寸进尺。所以这事就没有谈成。


不管英国人和国民政府怎么谈,日本的狼子野心是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香港作为海路的重镇,早就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眼中的肥肉,1941年11月,日本正式下定决心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对香港,他们厉兵秣马,志在必得。


英国为应付纳粹德国的崛起,对日本在亚洲的活动采取了绥靖妥协的态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攻克了香港。


香港总督扬慕琦座着一辆挂着白旗的汽车由中环开向跑马地日军司令部,与日军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


日本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刚刚签完字,他本人就做了日军的阶下囚。


日本入城式


不仅仅是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关岛、菲律宾,都受到了日军的进攻。


一时间,国际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英美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亚太地区。面对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而同盟国招架之术乏力的情况,英美两国开始认识到中国抗日战场在牵制日军扩张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


于是英美决定给予中国一定的支持。


1942年10月10日,英美提出要与中国就废除治外法权、撤销租界等问题进行谈判。这一举动,受到了国民政府和国人的热烈欢迎,蒋介石也激动不已,更是在当年的国庆纪念日上说:“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


蒋某人认为恢复国家主权,实现国际平等地位的时机已经到来,随即指派外交部部长宋子文、次长吴国桢、王宠惠等人为代表,着手准备谈判工作。


但是蒋某人真的太天真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帝国,并不情愿放弃在华的所有既得利益。


1942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与英国的谈判在重庆展开,英国代表为驻华大使薛穆。薛穆向中方提交的新约草案。


主要内容包括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和放弃英国在上海和厦门公共租界享有的特权等,而对中方甚为关心的香港问题却在其草案中只字未提。


其实稍有常识就知道,英国人放弃的租借与特权,都已经在日本人的手里了,蒋某人的军队没本事去收回失地,所谓放弃只是镜花水月,空头支票。


这就是用得着你的时候,给你美好的愿景,用不着你的时候,一口汤都没得喝。


谈,从来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到了1945年,战败的日军向盟军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三天,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在杜鲁门总统的授权下,发布第一号受降令:凡在中华民国、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之日军,均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对于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英国政府诡辩称战区不能覆盖主权,明确表示拒绝中国军队在香港受降。其实早在1943年中、英、美开罗会议上,丘吉尔曾就香港问题向蒋介石宣称:“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1945年8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致电杜鲁门总统,表示英国不能接受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强烈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让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
  
1945年8月20日,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开来的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在香港登陆。9月1日,夏壳以香港英军司令的身份成立军政府。同日,蒋介石派遣的军事代表团抵港,与夏壳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

1946年5月1日,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囚禁3年零8个月的前港督杨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


这件事情,我们现在的人看来会义愤填膺,但是凡事要换位思考,英国在二战中出的力,不比中国要大得多?英国在1945年的国力,不比中国要强的多?英国在1945年的世界秩序中,所掌握的殖民地不比中国多得多?


所以你是杜鲁门,你也会任由英国人胡作非为。国际上的事情,从来没那么多正义可言。



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金陵一场春梦,蒋家王朝的统治覆灭了。


1949年10月17日,挥师南下的“四野”邓华部之15兵团到达香港的北部边界,但解放军大军压境后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


虽然推翻了蒋家王朝,但是祖国大陆还有地方没有解放,新解放的解放区还有许多工作没有落实,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办。总要分出来轻重缓急。


斯大林和杜鲁门作为新兴的两极强权,对于瓦解旧殖民体系,并占有广阔的原材料产地与市场早已急不可耐。


英国和法国,作为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国,手握广阔的殖民地,首当其冲受到了美苏的惦记。正在衰落的英国面对香港问题也无暇东顾。因为英国正在致力于恢复自己的殖民体系,主要的对手就是美苏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


中英双方都有比香港问题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所以,毛主席向英国弹性做出“暂时不动香港”的意向,对于中国发出的这种信号,英国人敏感地注意到此乃是“维持香港现状”的暗示,欣喜地感到不能错过这一契机。


因此,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英国就决定“率先承认”,并在《华侨日报》上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


但是时间还是救不了英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非洲,埃及人民取得了反对英、法战争的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等国人民先后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暴力行动和武装斗争。


这些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背后,都是美苏的影子。


美苏争霸的战火烧到了朝鲜半岛,我们用生命换回了无产阶级跨越国际的友谊,也换来了一五计划的上马,苏联援助的配套工业设施全面展开,只能造火柴棍的中国,造出了自己的拖拉机,造出了自己的汽车。


 

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结束。义务教育开始向全国推广。生产力在发展,劳动人民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1959年,毛泽东针对某些人的急躁情绪,曾说过“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用处。”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为了避免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中国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为敌的局面。


那时香港作为中国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渠道,开展对外贸易的窗口,沟通中外民间(包括海外华侨)往来的桥梁,作用非同一般。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和美国的封锁,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


维持香港现状,避免公开冲突,有利于安定人心,保持与英国的对话关系,开辟一条与西方国家联系的国际通道。

1974年5月 25日,毛泽东在同来访的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会谈时,两人都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这表明毛泽东生前对香港的回归已有较具体的考虑。



5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舟大地。

1980年 1月16日,邓小平代表中央提出中国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即:加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其中,实现祖国统一这个任务的重要方面,就是收回香港与澳门的主权。

从1979年起,英国不断派员前来中国,想摸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底牌。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香港前途的第一阶段谈判正式开始。

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
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

撒切尔夫人同邓小平会晤时,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香港,她愿意"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邓小平明确表明,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


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


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这三者构成香港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

邓小平坦率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香港,这是谈判的前提。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至今,已经整整 1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


我们不是满清政府,不是李鸿章,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

撒切尔夫人不怀善意地问:"要是谈判不成功怎么办呢?"

邓小平告诉(据说邓小平拍了沙发)撒切尔夫人“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中国政府在作出要收回香港的决策时,已估计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将被迫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中国政府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这场会谈,比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多出了50分钟。撒切尔夫人走出来时,脸色凝重。忽然,她一脚踩空,跪倒在地上。

幸好走在她身旁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港督尤德等急忙上前把她扶起,但这件事立刻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强硬的撒切尔夫人碰上了对手。


国际关系上,桌子下面靠打拿不到的东西,桌子上面也不能指望能谈成。


站在发布会讲话,讲不出来国家的利益。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在发布会从容地讲话。



清政府割让了香港,中华民国收不回香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收回香港。


这背后的原因,还是一辈又一辈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



6


中英第二次谈判历时14个月,在北京共举行了22轮正式会谈和多次非正式接触。

1984年12月19日下午,是世人最为关注的一个时刻,中国总理和英国首相正式签署了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邓小平出席了签署仪式。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它正式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晚23点58分,威尔士亲王军营,一位英军中校对谭善爱敬礼:谭善爱中校,请你准备接收威尔士军营,祝你们顺利上岗,请允许我们下岗。谭善爱说出了那句让我们从1840年就等到现在的话: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说罢,两人握手之后,英军士兵走出了军营。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历史问题,是原则问题。


祖国和香港,深圳河一衣带水,却在世界百年的风雨中各自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期待着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期待着一家人团聚,是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呼声。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终于盼来了今天的中国。


可是现在,却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港独,鼓吹香港人不是中国人,这样的行径,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考虑历史,没有将祖国与香港的历史放在眼里,没有把香港人民的利益放在眼里,没有把中国人的尊严放在眼里。


跪太久了,有些人的膝盖就生根了。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功名,或许只有当狗才会觉得荣耀罢。


英国人哈米什·麦克雷特说过:中国越是不团结,世界就越感到高兴。俄罗斯的普京说过这么一句话:国家越强大,个人越自由。


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紧密相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百年风雨回归路,岂容宵小觊觎之!



最后是学习强国时间: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


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九龙、“新界”也在那个时候被迫离开了祖国怀抱。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只有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并探索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道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经过近40年努力,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崭新局面。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


延伸阅读(点击即阅):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谈香港困境(完整视频)

双城记:深圳的崛起与香港的衰落

请回答1997:英国人在香港埋了多少雷?

江南愤青:写在李首富退休时的瞎扯淡

香港红与黑


欢迎加潇湘韬略主编为好友,建立深度阅读连接


潇湘韬略主编▼



- END -

感谢阅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