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愤青:谈谈新常态下的理财问题

江南愤青 潇湘韬略 2020-02-19

本文为江南愤青2017年在腾讯理财通大讲堂的演讲,探讨了关于新常态下理财的问题,里面的不少观点都得到了验证,重新分享给大家。



演讲文字版如下:


 各个国家对理财的看法差别很大。美国和越南,不同层次的国家的理财理念相同


各个国家对理财的看法不同,很多人说跟经济状况相关,其实不是。美国和越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理财理念是相同的。美国是高负债、高消费的国家,越南也一样。越南唯一的区别是他负债不了,他没钱。但是他也是高消费国家,基本是月光族,家家户户都是月光族。我在越南投了两个上市的证券公司,雇佣了很多越南人,越南的年轻人基本5点下班就走,所有东西一关就走,给他发的工资全都消费光,他们不做任何理财。然后,我也跟很多人聊过,越南整个国家平均年龄28岁,他们打了3次大战。第一次跟法国打,然后跟美国打,跟中国打。他们号称都打赢了,所以他们国家整个老百姓生活状况都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他们国家不理财。


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前,一直是高负债、高消费的国家,很有意思。中国不是,你看我们今天开专场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别消费,赶快理财,可以以后做更多的消费,我觉得很难说谁对说错,跟每个国家的国情有关系,跟每个国家对生活品质的理解不同,各有各的区别。我讲讲我自已的一些看法。


▌ 违约常态化的时代到来,全球进入存量博弈的必然结果


其实新常态是2013年、2014年说的一个词,我也觉得新常态这个词有点异议,在中国以前这个词违约都不是常态化的,到今年你们看,无论正规的金融机构、民间的财富管理公司,p2p都大量的违约跑路。违约一定进入了常态化,意味着你们过去30年把钱交给银行理财,每年等着分红,等着理财收益的兑付的好日子过去了。以前的中国老百姓特别幸福,不用考略买什么东西,你到银行随便买,基本上都不会出问题,你买个信托,每年百分之十几,中国在过去以前,至少去年以前,无风险套率8%,我觉得这个你在全球都找不到的,就意味着你在银行贷款,百分之三、百分之四、百分之五在外面放放高利贷,买个信托10%,在中间赚利差8—10个点,这种事情在全球都没有发生过。导致中国人有个很深的观念是什么呢,本来今年能买个包的,把钱省下来,你去投资理财,明年你可以买两个包了,后来买10个包,舍不得消费、也不愿意消费。中国的居民储蓄大概在50%以上,大部分人把一辈子钱拿出来储蓄、理财。舍不得消费,至少上一代人是这样子。为什么最近双十一不断井喷,我觉得跟年轻一代人起来是有关系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乐于消费


但是,上一代人,你们的父辈,基本上都不愿意去消费,愿意省钱。像我爸我妈也是,他们出门一定愿意坐公交车,舍不得打车,我们家有两个司机,他们都不愿意,怕油钱太贵。就这样,上一代人,你让他花钱,他都不知道怎么花。所以跟我们国家过去两方面,一方面是经历过物质匮乏,另一方面确实钱省下来能赚钱有关,我们过去好多老百姓都是这样,省吃俭用把钱交给财富管理公司,然后那些人现在都跑路了,理财在过去几年很重要的原因是违约没有常态化,你们总觉得把钱去理财不会有风险,到今年发现这一切都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开始跑路了,你们觉得很牛逼、很高大上的金融机构他也hold不住,这时候你可能考虑消费。


我在美国,跟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存钱、不理财?有一个人的回答特别有意思,把钱交给谁管他都不放心。把钱交给投顾管理,投顾每年收他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的费用,每个月会给他一个月结单,给你亏了多少钱,但你还要付我管理费,我的钱交给几个傻逼,亏了还不如我自己花了更好。还有把钱交给金融机构,美国在九十年代有信贷危机,信贷危机都破产了,你把钱交给银行,他最多陪你50万美金的存款上限。他也觉得也不安全,很多时候,很有意思。就因为你觉得把钱交给谁,你都觉得不放心,到最后你觉得不如把钱自己花了更好,我觉得那个朋友给我这个回答挺有意思,是这样。


我跟我爸妈说,你去把钱交给不靠谱的理财,赚也不知道怎么赚、亏也不知道怎么亏,你还不如把这个钱花了算了。反正,生带不来、死带不走,中国进入高消费时代,消费不断升级,我觉得是大势所趋。你避免不了的,一定是这个情况。所以,我觉得消费还会往前走,而且现金贷这个行业出来,很多年轻人上网借钱非常容易,鼠标只要一点,几千块钱就到手了,他会不加节制的借钱,然后用来高消费,他是没有还款能力的,变得越来越多。最近区块链上市,一个季度赚10个亿,拍拍贷一个季度赚10个亿,都来自于年轻人上网借短期的小额高利贷,他是10天时间,借700还1000,利息高达百分之六百甚至更高。为什么这么多人干这个事情,因为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没有经历吃不上饭的时代。总觉得钱进来花掉,再总会有地方拿到钱。


现在的世界跟以前不一样,我们过去30年,每个人都有饭吃的年代。我自己印象很深,我自己赚钱你也赚钱,大家坐在一起特别开心,过去30年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能赚钱,无非你多赚一点,我少赚一点。但是我估计在2010年以后不是这样了,进入存量博弈,以前是增量时代,增量时代大家都赚钱都开心,存量时代意味着我赚钱,你亏钱。社会蛋糕就这么大,我多吃点你一定少吃点,存量博弈的结果,不但中国各阶层存在。全球都存在,中美之前、中欧之间都这样。我们国家多赚点,其他国家就少赚点。蛋糕就这么大,不可能再做大了,这个时候阶层冲突出现。


大家看微博,为什么动荡治安事件频发,出现各种各样事情,是因为各阶层博弈在增加。一个阶层蛋糕做大了,另一个阶层蛋糕缩小,对社会产生极为负面的想法和看法。出现各种社会事件、治安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如果停滞不发展,问题都出来,很多人没饭吃


▌ 解决增量问题要么技术,要么肉搏。短期之内,肉搏概率最大


前段时间农科院院士的告诉我一个故事,我觉得特别好玩。计划生育,很难评价对错,最近也放开二胎了,计划生育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有过很大的争议,到底要不要搞计划生育。有人说:如果中国人口再不节育的话,用不了20年,中国人将面临无饭可吃的地步。据说我们领导听了想到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很多人。当时下了觉得要做计划生育的决定,然后你会发现很有意思一点,他们忽略了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个问题在九十年代初,基本就验证吃饭不是大问题,技术在不断发展,导致养活人不是特别大的难题了。政策并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这个角度上看,要解决增量问题,办法就是不断升级,突破。到了今天,我们经济还在不断发展,技术一直在突破。现在问题是底层技术大突破在降低,没有看到很明显的蛋糕在做大,如果技术在不断升级,基本上是肉搏。


各个阶层抢饭吃,看谁抢到饭。有的阶层亏了钱,有的阶层赚钱了。没有办法,短期之内就是这问题。讲前面问题很大原因,经济每年百分之六到七的增长。一般来说,理财收益平均利润就是这个水平。因为理财来自利息,理财要靠投出去赚的利息的钱。一般来说,超过GDP增长部分才算创造了收益。那么就从整个国家来看,平均收益就是六到七之间。或者再加一两个、二三个点。超过的部分,一定来自别人损失的部分。否则你无法理解,有人做到了百分之十八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博弈。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财一定意味着有人赚、有人亏。以前为什么大家能赚钱,能借更多的钱来还以前的钱,这条路到了一定阶段,就像我们借钱还旧,一个人借了10块,他还12还不起怎么办,他借15把12还了再继续借,滚个五、六年,要借100才能还掉以前的钱。一个国家走到最后,国家旁氏骗局,跟信贷不断增长的背后,是因为GDP的增长无法覆盖利息的增长。可能性所带来的结果,我觉得理财崩在今年一定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只有爆掉。我还不起钱了趴下,这时候他才不用借钱还旧,我自己是这么想,我对理财是特别谨慎。



▌ 理财的四个层次,自己、家人、朋友、理财指望理财赚钱,个人感觉是不现实的

 

我对理财的四个层次,有钱一定是投资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好,只有自己身体好,过得好,才有余力做别的事情,自己过得跟狗一样,不可能去照顾别人、投资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把自己照顾好,把家人照顾好,你在外面才能玩的很开心,否则你也很烦。家人照顾好了,再把身边的朋友照顾好。有时候你也不可抗力的出点事,假如有一天你出事了,朋友或许还能帮你一把。第四个层面,我觉得才是投资,个人感觉才是理财。前面三个如果做得都不太好,不建议大家去理财。没必要。


我自己是这么想的,我有钱了,一定是把自己过得开开心心的,把家人照顾好,把朋友照顾好,剩下的再去做一点理财、投资。然后一个很现实的事,指望理财赚钱,不可能的事。我没有见过一个人,靠理财发财致富的。我们中国人在过去30年赚的大钱,没有一个人是靠理财的。理财你去想想看10%的收益,已经是全球最高水平了。国外的理财大概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收益,也就意味着,你一年赚100万, 5千万去赚这个钱。不可能有人指望理财赚钱,100万一年才赚20万块钱。1000万赚200万。也就意味着靠理财赚钱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 过去三十年的赚钱逻辑证明,发财分主动和被动两种,绝大部分是被动赚钱


什么叫被动赚钱,我相信在座的人,这辈子赚的最多是你们结婚时买的那套房子。不可能有人超过这套房子赚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特征是结婚越早,赚钱越多。我2002年毕业,2004年买的房子,2005年结的婚,我那套房子赚的钱应该十几倍了,我想我这辈子做得什么投资很少有超越十几倍的。你买房子是看准房地产会涨才买的吗,绝大部分人是因为不得不买房子。所以他不小心赚钱了。我举过好多案例:第一个,我大学毕业碰到了911。911意味着很多人去美国去不了,拿不太好的offer就去不了美国。我们班里,很多很顶级、很聪明、很能干的人就去了,他去了哈佛、斯坦福,过去10年了回国发现在中国一套房子都买不起。也就是说,我们靠什么赚钱呢,我们太傻逼了,去不了美国,不小心留在中国,才发了财。我去美国也一套房子买不起。一定是这样的,你说我聪明能干?发现中国有机会不是的,有人给我一笔钱,我立马跑出国外。现在才发现,还是国内好,国内赚钱更多。很多人都想往回国跑,很难回得来,房子买不起。


你说我是主动赚钱吗,一定是被动赚钱。还有我们投的一个小伙子,当年应聘杭州最有名的一个公司,怎么都进不去,全国只招几个研究生,几万人报名,他是唯一一个进去的本科生,结果几年后发现被他干掉进不去这家公司的人去了阿里。当时阿里高中毕业生都要的,因为没人去呀,现在阿里那些人身价几个亿,他现在还很苦逼,公司破产了。所以你说他是主动发财还是被动发财,我们发现90%这辈子都是被动发财越主动的人死的越惨


我们还投了一个年纪挺大的人,40多岁的人,来找我要投资。我真的觉得挺可怜的。投了一笔钱,为什么呢。他是在2002、2003年把北京2环的办公楼卖掉创业。我说你这辈子创到死,你都买不起你那套房子,你买不回来了。绝大部分人赚钱都是被动选择的结果。我们每天写些文章告诉人家怎么能赚钱,有的人什么都不想,比我们赚的还多。过去30年的逻辑很有意思,我们整体梳理这个逻辑,我愿意把他分为3个年代。


80年代到2000年是体力能赚钱的年代,增量时代。靠体力、靠劳动力,像我们小时候靠卖冰棍,摆水果摊谁都能赚钱;2000年到2010年资产升值年代,靠体力赚不来钱。好多企业家在这个年代赚了好多钱。他说他怎么牛逼,我从来不相信。你什么都不干,你就买房子,一定比你干什么都赚的多。因为00年到10年就是大升值的年代呀。很多企业家跟我讲他赚钱,都不是赚商品的钱,他赚的是厂房和土地升值的钱。很多人都是,厂做起一定规模,贷款扩厂,做土地买土地造厂房,最后发现造厂房带来的收益、土地的收益远远超过他商品的毛利,因为商品一年的收益20%撑死。真正能赚钱的土地升值的钱。你们去看过去00年到10年的首富是哪些人,00年到10年只要你站在借钱买资产这条路上,基本都赚大钱。2010到2015是资本大爆发。资本分两种。实物资本:房子;虚拟资本:股票。我觉得过去30年就是这么回事。你再努力再能干再勤奋,站不住这三个逻辑,基本是赚不到钱的。尤其10年到15年,你走在实业的道路上,你如果越努力越勤奋,死的越惨。实业在10年到15年死的一塌糊涂。


我在2010年写了一篇文章,意思是做实业的赶紧把实业卖了。把实体企业全部卖光,然后游山玩水,你游山玩水一年最多花50万,玩的很开心了。但是你干实业,每天没日没夜、要死要活可能到牢里去了。可能借高利贷。我看过很多实体老板都死得很惨。我跟她算过一本账,你10年到15年干实体,一年的毛利率撑死了15%-20%,净利不会超过8%。你把场子卖了,拿一笔钱啥也不干,就买理财一年也能赚8%。前者你是没日没夜的干,后者你什么都不用干,只要买个理财产品,那你干啥啊,为啥要做实业。做实业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你千万别跟我说为了党国做贡献,不可能。一定是为了赚钱,从这个角度上2010到2015年站在实业的角度很惨。玩虚拟的东西,一个个都赚得很多。大学刚毕业搞个APP骗几千万,这种事情一堆一堆一堆。取决于你走什么路,所以我们赚钱还是要逻辑,站什么路上很重要。



▌ 太多人只关注细节,不关注核心。要了解商业竞争核心所在


我刚才讲很多,一个小伙子说搞APP给房地产企业做销售的APP。让我投他钱。说这个APP去年有3000万的利润。在我看来不是一个好生意。我说你帮房地产企业卖楼盘,赚的多一定来自成交量高。没有成交量你是赚不到钱的。成交量高一般意味着房价涨,如果房价不涨,成交量是不会高的。成交量不高你就没有收入。我投你还不如买房子。从这个角度,逻辑是一样的。房价涨他才能赚钱,那房价涨,我赚房子的钱就行了。我何必要赚商业得钱。而且商业更具备不确定性。


关注本质更为重要。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现在很多人可能把小孩送到我们也投过很多学前教育的像金宝贝这种学前教育的机构。可能学习教育他都会跟你说他的老师怎么好,怎么牛逼,对吧,会跟你说很多关于他师资力量配备的问题。其实我想跟你说学前教育这块我们是根本不关心这个。真正关心师资质量的,一个是k十二教育局。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更关心老师的。学前教育的商业本质是给家长找一个地方可以玩手机,这样每天在家里带孩子,他们手机都没得玩。会把小孩送到学前教育机构把娃里面一扔就行了。他也可以很嗨的玩手机了,否则他没时间玩手机。所以他不关心你,老师好不好,他只关心老师不要把小孩搞死就行啦,你在外面呆着,所以你发现随便找个人高中毕业、大学毕业随便找个人来给带逗你孩子玩。你根本不用在乎老师有没有什么教育资格证书不需要。因为他不需要老师有多能干,所以可以规模化可以全国开了很多很多,搞一个好的品牌,不断的推开就可以了,因为你们不关心的东西。小孩也不关心他也不懂,也不指望他真的把小孩送到金宝贝出来以后就成龙成凤,不可能。


还有教育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你看就像发传单什么华尔街英语这种,其实这种也可以投,为什么老师也不重要,如果老师很重要的话,你是做不大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好老师给你,好老师他不会来教这种课的。所以老师不重要的教育机构才可以连锁化和规模化。成人教育的本质是满足绝大多数一种虚无缥缈的希望感。这就是很多人工作不顺利了。然后他觉得有必要去培训,提高一下自己报个班,然后他去找个学校,然后交了钱。他就再也不去了,但是他那一刻感觉自己很爽,觉得自己牛逼了,事实上很多人培训,哪怕去培训好了,你没去培训是个傻逼、培训完还是傻逼完全没有任何提升。我们投过好多培训机构成材率万分之一,也就是个数字,九千多也差不多。都不可能成才的是不是啊,为什么他还说那么好。他就赌你不会来,没有人能坚持啊,你交学费的那个感觉很爽,觉得自己很伟大、很牛逼,以后有希望了。交完学费,你不会去第二次。一般来说,去个两三次,绝对不去了,你们有几个人报完班还去了。


还有健身房,健身房赚的是不去健身的人的钱。去健身的人消耗它的成本,他是不愿意去他是跟你赌。所以你去健身房,你会发现没几个人在那里,但是办卡的人很多。也是说就是每次体检完你觉得身体不好,OK你该去办个健身房卡,办完你觉得自己就好了,商业竞争的核心本质一定比表象重要。



 中国现在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一线房子、二线房子、三线房子


中国现在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这是个大问题。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似的消费升级,但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潜在的消费降级。我发现很多一线城市的孩子包括杭州在内,我感觉他在一线就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租房子,租房子的问题是什么,租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买一套房子可能要一千万,你租房子大概只能租到多少钱,只能做到一月两万左右撑死了。两万,已经很好很好了。也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杭州高房价就租售比很低回报率大概也就一二之间甚至可能更低。你会发现买房子的人出租不上价格,但是对于一万来说,对于很多租房的一两万已经很高的价格了。所以在杭州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悖论如果你房价再涨,现在走了她呆不住。现在杭州的月均工资大概就六七千块钱算一万好了,租房极大地降低生活的品质,这会导致高房价地区很多年轻人都在为房子打工。房价和房租金倍比特别严重,年轻人成本高。


第二是买房子。在杭州买一套房子,本上按揭要在五百万左右。我们那时候买一套房子,哪怕零首付按揭也就一百万两百万块钱撑死了,这个现在是哪怕你五成首付呢,可能都要四五百万,每个月按揭还款要两到三万到四万。那你们一对夫妻小两口一个月家庭收入能够有三四万吗,差不多价格。是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她是生不了病,出不了事儿,失不了业。如果发生任何情况立马就出现现金流问题。现在就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现状,我自己感觉我是不看好。


最终市场的房子还是要靠流动性的支撑,现在问题是一个流动性出现大的断裂的情况下。几个人能买的起房。能hold住的价格。而且尤其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有钱并不是真的有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现在有钱的是两种人,一种叫有实体资产的还有虚拟的,那这两都不是自己真有钱,他的钱都是以别人的成交价计价的。马云身价是取决于你多少钱去买阿里的股票。还是一百八十块钱成交的,假设他值一百八十亿,如果是一百六十块钱的就是一百六十亿。如果你们是拿五块钱成交了他就值五个亿。很多人有钱人真正的身家是取决于别人的成交价格的房子也一样,你们在很多人很开心,觉得房价涨了。那是因为市场上有人以这个价格成交他并不代表你去卖这套房子时候真的也能这个价格成交。


其实我觉得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有钱人会变得没钱的情况。我其实已经看到很多人变得没钱了,什么人呢,现在很多人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那种什么财富管理公司的产品买的都是一年期或者两年期,我相信两年到期你们再去要的时候,钱基本上是拿不回来。尤其是今年或者明年,我感觉大概率是拿不回来。民间财富管理的凡是百分之十二甚至十五以上的收益做固定收益理财的民间的那些财富管理公司,他去哪里赚这个钱,哪里都赚不到这个钱。等到结果就是不断的骗新钱还旧钱。当他骗不住就崩了。很多老年人跟我说在这存了五年了,都没出问题的,可能第六年就死给你看。


就这样,所以我说会出现这样的有钱人变没钱。我去年的时候,我去年6月28号在北大有个演讲,讲完以后我说我肯定不会去买一线房子。一线房子基本上长的差不多。对我来说我感觉做任何事情要有个很重的概念叫赔率。我当时的判断是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最多就涨一倍了,撑死了,就涨一倍。不可能再涨这么多了,因为已经超越全球的水平比莫斯科的房产还贵,我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即使可能也就一倍吗,对吧。但是他下行风险是有了你说北京房价会跌吗,没人敢说这话。其他有跌的风险,赚只能赚一倍,我觉得赔率不够,没有意义。


但是我说我后来跑到成都去买了十六套房子,其实说实话成都十六套也就是北京买一套价格。反正价格都差不多,但是成都才七千块钱、六千块钱,而且还送一堆东西,我在想一个观点特别简单的是什么。北京人跟成都人的生活水平差了十倍吗,我觉得我不相信的观点对吧,如果要出国北京的卖掉的房子能出国,成都要卖掉十套房子才能出国。我觉得这个好像不太可能,我感觉是不太可能。然后就去跑去成都买房子,然后很多人叫我别去成都别来买,他说他买了十年,十年都没长,然后我就跟他说会不会跌,那他说跌不会,因为已经十年没见了嘛,那就不会跌,我就买,那意味着赔率够。他没有下限空间,下限有限,上限无线为什么不买。做什么一定是底能hold住。你往上走。底hold不牢你是不敢玩的。对不对,不敢玩。就说该买,然后他们说十年没涨,正因为十年没涨,说不定我来了就可能会涨了。


熬都熬了十年,然后买的时候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他说安排他们项目经理带我去看一下。我不用看我说你们一辈子都买不好,房子就看了那么久都买不好,我说我来一天不可能买到。每个楼盘每个开盘都给我来一套就行了,我也不管了,反正因为我相信一个区域会长一定是。无非是东边长多点西边少一点、南边长点。这个区别都长。所以我很烦那些看房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特别烦看房团。为什么,因为其实你会发现没有用,单一个城市的房子涨的时候再垃圾的楼盘,他都卖掉。楼盘不涨的时候,再好的楼盘他也卖不掉,一样啊。所以看和不看一样啊,反正涨的时候都涨。跌的时候都跌有什么好看的对不对,所以每个楼盘来一套就行了,去年是九月分就限购了,到九月份差不多就涨了三倍,这无非有些地方长三倍有的涨一倍嘛,反正都是没什么区别,其实我觉得他赔率够。不管你涨不涨,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不会跌。确定这一点,那你就求下限有限。


这个我去年在成都买完了以后到重庆,那时候黄奇帆还没走,我到重庆买了好多房子,然后很多人跟我说重庆不能买。然后我说其实真的逻辑是跟成都是一模一样的,完全可以买。重庆人民感谢黄奇帆。我说我如果我是重庆人民我一定恨死了黄奇帆,为什么,因为意味着我十年在重庆,财富没有增长啊,全国人民都财富赚钱了,都可以出国旅游了,我重庆人民还苦逼的守着一套房子没有涨价。没涨价,意味着你在银行贷不到更多的款,你自己身价没有增长,那你会喜欢他?你一定不喜欢他。所以我说,你走立马就涨。重庆也涨了一倍多了,我就去把二线还有厦门海口全买了个遍,就赌他不会跌,那我就当存款怎么样。反正到时候卖了就完了。当然我不加杠杆,现在为止不愿意借钱去做事情。因为不借钱就不怕,放十年又怎么样,房子反正出租。当然租售比很高,一线房子租售比很低很低。二线房子便宜出售比较划算,就当固定收益理财百分之六、百分之七也很好,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


我不知道大家没去统计个数字,一线城市面临的一个问题,人才回流。为什么房价太高,很多人在一线城市已经看得到头买不起房子,他会努力的拼命三到五年,努力赚钱。回他老家所在的省份城市买一套房子买一辆车就这样了,很多的这些人最普遍的群体叫研发就叫做It的那些人。很多it人才,现在已经回到武汉,成都,长春这些地方。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都是吃青春饭呐;还有一类人可能不太好听,就是夜场里面陪酒的那些小女孩儿也是。他努力在那里陪酒三年、五年。大概一个月能赚十万块钱左右。陪大连的一套首付就回去了。


很多人人口回流成大趋势,那是因为一线逼的。逼着人家往前走,全球中国最特殊,别的国家都是两元结构。离开城市就是农村。你会发现很多人就不得不留在城市,因为它适应不了农村的生活。中国不是,离开北京,还有杭州,反正杭州不差;还有成都,成都也不差。他不是农村他有二线城市。还有1.5线城市。




▌ 大钱都是来自于趋势性的机会跟能力无关,关注不靠谱的事情的前提是有靠谱的事情为基础


从这个角度上人才回流的概率一定比国外大的多的多,我自己觉得大钱都是来自趋势性机会,跟能力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前面讲过几个案例,绝大多数人赚的钱都不是靠自己能力赚钱,是站对了的时代,抓住了趋势。说白了都是无意识的,很多人根本看不准,但他就站住了,莫名其妙就站在哪里。

 

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2010、2011年开始做投资的,做了很多的互金行业的投资,包括我自己怎么进去的,我自己也不清楚,莫名其妙那一年,就站在一个跑道上,风一下就起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起来的。这个事情就变得非常有意思,这个时代绝大多数赚钱的机会往往就来自于你是不是跟这个时代同步,再牛逼的人脱离开时代都做不起来。

 

举个例子,当年苏宁、国美多牛逼啊,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都是在线化,或者说2G时代,在网上卖东西、买东西都很不方便,连个图片都看不清,但是到了3G、4G时代手机移动越来越普及的时候,你会发现实体企业做的再好也没有用。因为这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你看黄光裕、张近东不牛逼吗?一定比马云、刘强东差吗?不是啊,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被市场称为“投机分子”,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观点,市场上很多赚到大钱的都是“投机”赚到的钱,泡沫所带来对的钱。

 

我在东阳投资了一个红木工厂,是我表哥开的,很辛苦,每天就在那里做家具,没日没夜的干,年终的时候算钱,也就20%回报。我跟他说,你靠劳动力赚的钱都是稳定利润,辛苦从来都是赚不了大钱的,但是你要等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有一天红木大涨价,你会发现原材料涨价赚的钱比你每天没日没夜做家具赚的钱还要多的多,那个时候你就发财了,因为他屯了很多红木。原来这些红木都是为了生产家具准备的,但是最后他根本就不用去生产家具了,把红木卖掉就赚钱了。

 

现实就是这样,真正赚大钱的机会、赚大钱的人都不是靠稳定能力赚钱的,真正靠能力赚的钱很少很少。这是充分博弈的结果,对吧,就是我要比你更能干那一方面你干十个小时,我要干十五个小时,我十五个小时,你二十个小时。那是搏命博出来的钱,你哪怕赚到的钱你都不够养病呢


没办法博弈能力博弈都是充分竞争的产物充分竞争就是赚不了大钱。我大学同学叫黄永杰就九鼎投资的一把手,他当年大学的时候特别想赚钱,然后就是卖空调。不读书觉得读书没用去卖空调。然后卖得晒得很黑的回来,他说他发现一个真理,真理叫辛苦不赚钱。我说这个不是真理,这个叫常识,绝对是个常识。因为农民伯伯更辛苦又没赚钱,要去理解,我不是叫大家去做做投机,但是要理解商业逻辑就行,而且你们就看股票。去年一千多亿的市值今年一百多亿也就是去年比今年多十倍,为什么。为什么去年他被人喜欢泡沫就来了,泡沫来了股票就涨,大家都赚钱了,大家不喜欢股票就跌了。给我这感觉。上面这句话是我们自己从投资角度上理解我这人特别喜欢投不靠谱的人和不靠谱的事儿。靠谱的人和靠谱的事儿都是有上限的事情。一个人很靠谱,我就知道他三年后会是什么人,对他太靠谱了,我知道他三年后会怎样对吧,基本上你从事什么行业,我就知道你到死之前会是什么状态那你因为行业都是相对稳定。不会改变的了。


所以靠谱的人,他也给你的只有靠谱的收益不靠谱的人才有不靠谱的收益呀,我特别喜欢那些不靠谱人、不靠谱的事,当然你要去碰这些不靠谱的事儿,你首先要一份靠谱的工作。你们也要有正常的收入投资项目每年。说我投资很激进,我投个三百多企业,我投了很多不靠谱的人,人家说你怎么这么垃圾也投,我说无所谓去试试看吧,万一他靠谱了,我们牛逼了嘛,我经常去投不靠谱的人,你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回到二十年前你看看我们腾讯的老大当年零三年被说不靠谱嘛,对吧,马云也被人家说不靠谱。不靠谱的事儿,你不认知的事儿,我们都把它理解不靠谱,但他是真的不靠谱么,不见得,世界上很多人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别人,你认为不好的事情,你觉得是不好,但她是真的不好么,不见得,真不见得。


我们太习惯去评判别人,太喜欢用自我的角度去看其社会,你要用绝大多数人角度去看。我们认为一个公司很烂,到时候你会发现很多觉得他很好,那你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告诉你,从赚钱角度一定是他对。为什么失常才是对的,绝大部分认为对的这个事情才能赚到钱了,只有你认为对的事情一定曲高和寡。


▌ 人生是一场关于认知和运气的话题,努力勤奋保证下限,而运气和认知决定上限


我说人生是一场关于认知和运气的话题啊。反正最近一段话就是说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不买腾讯不买楼是吧,你看买楼往往是运气。买个东西,很多人买楼不太可能,是主动性交易的。但是买股票那就是认知啦,因为有那么多种,你凭什么买腾讯啊,你怎么买得到腾讯啊,那就是认知。那你需要对事物有一个理解、有个基本的逻辑,这时候你才有可能去买的到他。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一开始就决定结果,基本上很多事儿一开始都是推导出来。就是需要提升认知。


然后,反正是努力勤奋还是那观点,很多事情,这辈子我就感觉小富是靠能力的赚小钱靠能力,赚大钱,靠命。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你有办法去提升这个概率,但是最终是否能够一定赚来钱,那一定是靠命。很多人也用了这个方法论未必能赚钱,就像很多人同样做投资。有人投资一万倍,有人投资一千倍,一模一样的方式有人能赚到大钱,有人赚不到,但是用这种方式,尽可能的概率往上提。


这怎么说呢,我们不知道谁能够发大财了,我一定知道是谁发不了大财。每天安逸工作,每天工作上班,上完班回家睡觉干嘛的,一定是发不了财的。因为他没有博小概率事件。能发财的一定博小概率事件。还又每天做固定收益理财的我刚才说了每年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其实根本就回到最后你再怎么样做十辈子也赚不了大钱。因为收益永远是有上限的,上限封住的对吧,只有去博那些小概率事件,比如一个让你赚十倍二十倍五十倍百倍可能让你赚大钱,那些都是小意外。这小概率事件、意外事件,一个人如果不愿意碰的事情,他一定是发不了财的。


延伸阅读(点击即阅)

江南愤青: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证券市场化改革

江南愤青:写在李首富退休时的瞎扯淡

江南愤青:谈谈借钱这件事

江南愤青:为什么说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骗局

江南愤青:一部明朝看现世

江南愤青:瞎扯赚大钱的逻辑

江南愤青:谈谈借贷宝的逻辑


欢迎加潇湘韬略主编为好友,建立深度阅读连接


潇湘韬略主编▼



- END -

感谢阅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