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普遍不了解的最近一次中国对外战争

潇湘韬略 2021-11-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肥肥猫的小酒馆 Author lsyn


中越之间的主要战争在1979年就结束了,但是79年打完,越南人并不服气,双方开始十年的低烈度冲突。真正打痛越南的是这后面十年。


作者:lsyn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中越之间的主要战争在1979年就结束了,但是79年打完,越南人并不服气,双方开始十年的低烈度冲突。真正打痛越南的是这后面十年。


山头高地争夺战、袭扰战和无休止的炮战。主要是炮战。开始越南人开一炮,我们回五炮。然后是他一炮我们回十炮,由此类推到最后,只剩我们无休止的冷炮。


只要对方有动静,我们就开炮,生生把对方十几公里的边境带打成了无人区。152毫米榴弹如果落在足球场中心,杀伤力是整个足球场,可见排炮的恐怖。


炮弹要花钱,任何武器都要花钱,对于越南这种工业基础为零的国家,除了有些美国、中国存货,主要还是靠俄国人援助,查查地图,看一下从俄国欧洲工业区到越南的距离,武器从俄国运过来的成本最后连俄国人都扛不住。战争中任何东西都是快消品,包括生命,需要不停补充。


越南人除了能自己补充生命,一切都要靠外援。打到最后,越南发现自己新补充的士兵只能削支竹枪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中国人。


俄国炮的射程比我们远,所以我们就滿山遍野修野战公路,把炮拖近了打。整个边境到处都是炮兵阵地。我亲戚那时在公路設計院工作,所有工作就是帮军队设计野战公路,然后去战区出差,指导公路施工,每次出差回来,都有令人记忆深刻的战争故事。


最大的一次胜利是用排炮答死几千越军,热带地区,尸体迅速腐烂,尸臭令我方无法忍受,遂要求对方收尸,但收尸人只能赤身露体穿短裤,举白旗,越南人把尸体和残肢用白布裏好,滾下山坡,通过山下河道运走。虽然是对手,亲戚说起时仍唏嘘不已。这场胜利事后未得任何官方确认,也未见媒体宣传,几十年后,互联网兴起,我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松毛岭大战。

另外一次胜利更像一场战争迷雾,需要很多年才能基本清晰。越军的青年才俊从莫斯科学成归国,准备出任前线指挥官。任前带着苏俄顾问到各个阵地检查和熟悉情况。因为频繁活动,被我方侦知。再次出行时,被我方用刚从英国进口的先进雷达准确定位,用排炮将车队覆盖,尸骨不存。


事后,我亲戚正好到参战部队配合公路施工,被官兵的的胜利喜悦感染,这次战斗被反复提及,频率远超过松毛岭的胜利。


我当时有疑问,第一,我们一直被西方国家禁运,怎么会有英国雷达?第二,按我了解,在那个年代好像没有能准确定位人员和车辆活动的雷达。亲戚不是军迷,回答不上,只是反复说绝对有英国雷达,而且绝对是神器。


紧接着,最大的一次失败就来了,从英国进口的神器被越南特工队团灭,据說越方领军的还是一位女將。关于这个英国神器的迷惑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直到通過互联网才算大概厘清了这场小小战争迷雾中一些細节。


当时确实从英国和瑞典各进口了一部雷达,是反炮兵雷达,而不是人员车辆定位雷达,这个英国神器应该是和松毛岭战斗有更大关系,而和伏击没多少关联。当然,那场准确的排炮伏击肯定发生过,只是所有细节都全部堙灭了。《兵器知识》杂志当年发表过一篇介绍英国辛伯达反迫击炮雷达的文章,应该是暗示存在这样一次武器交易。

80年代,信息闭塞,一切战场消息都以官宣为准。官方宣传中,前线士兵,装备简陋,戴着日式钢盔,凭勇气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但胜利的细节语焉不详。这些巨大胜利的细节和新式装备的消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惊,也在我同学和朋友中广为流传。多少年后,同学聚会时,一个老朋友还专门拉张凳子坐我边上,对我说,你当年说的那些全部是真的啊。


关于反炮兵雷达,还有题外话。乌克兰内战,政府军要求北约提供援助,清单第一条就是反炮兵雷达,理由是坦克大炮都能自产,但前线士兵最怕俄国人的排炮。北约官员大为吃惊,反炮兵雷达是北约系部队的标配,北约部队使用的雷达反应时间是4分钟,美军雷达的反应时间是2分钟。


苏俄系军队在信息化,电子化水平上的落后,可见一斑。松毛岭山坡的越军就是因为我方反炮兵雷达准确定位迅速回击而失去炮火掩护,最后招致灭顶之灾。


前几年,在武汉的机场高速公路上看见大口径自走炮部队转场,人员和装备全部数字化迷彩,连驾驶员都头盔齐整,军容威严。炮全部放在大型平板拖车上,少数没盖帆布,可以看到自走炮车身装配工艺很好,明显强过俄国货,应该不用再以修路来弥补射程的差距了。最后看到了传说中的反炮兵雷达车,也算是多少年的迷惑和景愿有了一个了结。


79年之前,双方关系已极度恶化,边民冲突不断,大規模的群架斗殴时有发生,越南人生处热带,发育的早,虽然个头小,但斗殴时并不吃亏。

79年之后的十年冲突,分三个部分,争夺高地,比如老山,者阴山,扣林山,这个比較有新闻效果,所以很多人了解。特工互相袭扰,比较有名的是我方反炮兵雷达被越方袭击,我方战果未知。炮战,其实是冲突的主体,无休止的炮战,耗尽了越南人的勇气和最后一块銅板。
离前线越远,哨卡检查越严,越近,检查越松,到了战区,一片平和,军民同乐。对方边境地帯是无人区,稍有活动,甚至风吹草动,我方就是排炮。

因为反炮兵雷达被灭了,整个战区风声鶴唳,到处都是哨卡,不同部队之间走动都必须检查,看谁都像越南特工。

无人区內还是有少数越南边民苟活,一般都和我们这边有点亲戚关系,经常到我方集市来交换生活必須品,逢人就说,你们是大国,我們是小国,打不过,不要再打了。

各大军区的部队到前线轮战,部队和部队之间差别巨大。王牌部队管训严格,战斗力很强。有些部队纪律松懈,战斗力不行。按亲戚的解释,就像高中,有省重点,也有普通高中,虽然用同一部教材,有人读清华,有人去搬砖。

阵地环境很差,臭气逼人,所有罐头只吃的下咸菜罐头。

双方火力凶猛,大部分时候只能单发射击,并迅速移动,连发的的话会招来高射机枪甚至排炮。
时间久远,当年亲戚的故事只記得这些了。

军训时军方教官是个沉默的安徽人,刚从战区退下来,估计战争的残酷給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下面是他的只言片語。

冲锋枪(山寨的AK47)质量很差,打着打着,子弹就从枪口掉。都用半自动步枪,性能稳定,射程远。

如果组织突击队,所有队员都换原装俄国枪。

阵地非常臭,只吃的下水果罐头。

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发现过两个越军,开枪,不知是否击中。

夜袭几乎不可能,到处是地雷。

越南人不缺枪炮,缺枪炮之外的所有必须品。

任何一个伟大胜利背后都是将士的森森白骨,真正该记住的是那些宏大敘事之下被遗忘的士兵。这篇文章和所有的赞扬都送給他,希望他在和平年代岁月静好,感谢他的奉献。
最后,没有故事的故事。

00年代,在苏州碰到一个做消防工程的老板,高大挺拔,目测有1米9,光头,高干子弟,态度谦和。席间闲聊,79年他在前线部队做侦查兵,开战前一周前即乘直升机深入越南腹地,主要为炮兵提供观侦,战争中随部队回国。

我问单枪匹马在敌国腹地潜伏两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笑而不答。战争亲历者几乎都对战争沉默不语,只有围观战争者才津津乐道,一如你我。

这里做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排炮是指连、营或以上规模的炮兵齐射。

炮战过程及神器辛伯达的传奇在互联网上俯首皆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助百度深入阅读,本文只是一介平民和普通士兵的战争视角,并无详述。借助辛伯达,我方不仅在松毛岭完胜,在其他炮战中也大胜。打到最后,越方国力无法支持,窘迫到每门炮只能配三发炮弹。
 
本意是比较战区边境两侧的巨大差别,但无人区这个词可能还是不算贴切。对我方边民而言,因炮战大胜,不用再担心越方冷炮,大名鼎鼎的越南特工队也不以平民为目标,所以除了街头多了一些官兵,正常生活和生产基本能保持,这也是文中军民同乐的原意。

反观越方,战争伊始,即号召全面皆兵,民是兵,兵即民。给我方炮观员带来困扰,再者,失去炮兵遮盖的越军偶尔会以平民为盾牌。炮弹落地,并无恐惧,既已发生,只能事在人为。

无边的恐惧是后面的炮弹何时何地落下。所以上上策还是拖家携口,南下至火炮射程之外,正常生产生活都被严重影响。相比我方,越方一侧极为荒凉肃杀。

强烈建议不要在评论中使用诸如黄皮猴子之类的蔑称,我方也非天神下凡。每一个牺牲,背后都是伤心欲绝的父母妻儿,悲天悯人,难能可贵。


延伸阅读:

苏联解体后披露出的朝鲜战争真相

一名侦察兵的真实故事

解读邓小平发言:为什么必须要打越南?


欢迎加潇湘韬略主编为好友,建立深度阅读连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