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革命军中马前卒

陈 辉 晨晖点兵 2022-07-19

 (点击上方“晨晖军事”可阅全部文章)

      

——杨成武上将戎马传奇

陈 辉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飞夺沪定桥、强占腊子口、血战黄土岭、角逐清风店……,许多大仗、恶仗、硬仗、险仗,都是杨成武亲自指挥的。

  开国上将杨成武

翻开中外出版的大量名将史,几乎都能找到杨成武的名字。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杨成武在历史上担任的重要职务便会一目了然: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兵团司令、战区司令、防空军司令、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

然而,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战功显赫的八旬老人,却称自己是“革命军中马前卒”。    

 “功勋卓著不自矜,身居要职更谦虚”,这是我多次见到将军后的感触。

 透过将军的话语,透过中国革命战争的硝烟,我在寻找将军为人民解放,戎马一生的“卒”迹。

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生命线——

 沪定桥上,留有将军的“卒”迹

1935年5月28日凌晨5时,中央红军第4团政委杨成武和团长王开湘在长征路上,收到一份令他们大惊失色的命令:

 “王、杨: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行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林、聂”                                                              

杨成武看完红1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的命令后,交给王开湘。

王开湘看完命令,紧锁双眉,没有说话,连忙打开地图。

  “从地图上标的里程看,此处到沪定桥还有240里!”杨成武说。

王开湘说:“是啊,一天走完这是个大难题!”

这个难题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杨成武、王开湘的肩上。他俩清楚,肩上压的不仅是红4团、红1军团的命运,也关系到整个红军的生死存亡。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天险金沙江后,继续北上,  而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穷追不舍,已进至金沙江南岸。而在红军前面截击的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杨森的部队,正在向大渡河急进。红军如果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势必被迫向西转入更为艰苦、困难的川康地区。

于是,红军向大渡河飞奔,国民党正规军和国民党四川军阀几十万大军也前堵后追,云集到大渡河。

红军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蒋介石乐了。因为,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4万人马曾被清军围困在大渡河,全军覆灭。临死前,石达开面对大渡河,写下了“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的悲壮诗句。蒋介石狂妄地宣称“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

为了使蒋介石的梦想破产。中央军委令先遣支队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红一师一团抢占大渡河安顺场渡口。

5月25日,团长杨得志率红一团17勇士一举从安顺场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打开了第一条通路,但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而渡口大船只被国民党烧掉,仅找到几只小船,几万大军如靠这几只小船渡河,从时间上讲是根本不可能的,刘湘、刘文辉、杨森大军离大渡河已经不远了。 

红军要想迅速渡河,必须开辟第二条通路——拿下大渡河上的沪定桥。

十万火急的关头,军委命令杨成武、王开湘的红4团为左路军的先锋团,3天之内赶到并拿下泸定桥,为红军主力渡河打开通路。  

安顺场至沪定桥,全程320里,多为山路,极其难走,有的是绝壁上硬凿出来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一边是刀劈一般的高入云端的悬崖峭壁,山腰上终年积雪不化;另一边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红4团出师就不顺。27日清晨,杨成武、王开湘率4团从安顺场出征,沿大渡河西岸,向沪定桥奔袭。刚走30多里,忽然对岸传来枪声。为争取时间,杨成武命令部队爬山绕行。   

走了大约60里路,前面又遇到隆起的一座大山,先遣连忽然和敌人接上了火,一打听敌人只有一个连,杨威武命令在行进中把它消灭。部队像猛虎扑进了羊群似的,一个猛冲,把敌人全部打垮。

还没缓过劲,侦察员又跑来报告,说左前方的一个大山上,约有一个营的敌人守着,堵住我们前卫部队的去路。

打,还是不打?原路前进,势必要敲掉这只“拦路虎”,绕道走,又要花时间。

杨成武前去观察地形。

这山中间只有一条小路,而这小路陡得又像个天梯,仰头往上看帽子都要掉下来,再凝神一看,发现山顶隘口上都筑了碉堡。右边紧靠着的是一条河,绕道无路可走,山势险峻,正面和右面是无论如何上不去的。左面也是凌空而起的悬崖,石壁上稀稀落落地长了一些小树和荆棘。

“打吧!”杨成武下决心说。

  “对,打!”王开湘也毫不犹豫。

他俩很快商量了“通过左面悬崖,包抄敌人侧背,从敌人的后面袭取隘口”的战术。

  前后夹击,敌人很快被打下去了。接着,一个猛打猛冲,敌人3个连完全被消灭在山崖脚下,活捉了敌营长等200多人。据俘虏们交代,他们本是颇有信心,凭险坚守。怎知被红军一顿奇袭、猛击之后,就觉得无险可守了。

消灭了敌人这个营,杨成武、王开湘总算松了口气。虽然第一天因敌人阻拦仅走了80里,但还有两天时间,赶到沪定桥不成问题。

  谁知,正在这时,林彪、聂荣臻的命令到了。

  “我们能否一天内走完240里,赶到沪定桥,关系到全军的命运,我们要经得起考验,誓死赶到沪定桥!”杨成武斩钉截铁地说。

  “红4团有光荣的战斗历史,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保持光荣传统!”王开湘提出了动员口号。

红4团在和时间赛跑,敌人也在追赶时间。大渡河东岸原来有杨森的4个旅和刘文辉的4个团守着,现在听说红军要往泸定桥进军,他们急急忙忙抽调两个旅的兵力,沿着大渡河东岸火速向泸定桥进发增援。

  红4团几乎是在与敌人隔河赛跑。

  在途中的猛虎岗,红4团又消灭了敌人一个营,此时,  离沪定桥还有110里,天上又下起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举步为艰,但大家不畏艰险,在雨中奔跑,在泥中奋进。

  红4团在拼命赶路,忽然对岸火把通明,原来与敌人在大渡河东岸形成了平行态势。    

  怎么办?关键时刻,体现出了杨成武的大智大勇。他分析敌人搞不清河对岸是红军,还是同伙,便想出了利用俘虏迷惑对岸敌人的妙计。

   杨成武命令部队也打着火把前进,由于有了火把照明,行军速度反而加快了。

这时,从对岸传来了清晰的号声。

 “敌人在向我们发问了!”站在杨成武身边的司号员报告说。

 “啥子部队?”还没有等回答,对面又传来敌人悠悠微弱的问话声。

“按俘虏交待的号谱,吹号回答!”杨成武告诉司号员。    

  司号员按照敌人的号谱吹响了事先准备的答语。俘虏也按照事先作好的准备,提高嗓门作了回答。

蠢猪似的敌人信以为真,深信红4团是他们的“同伙”,  糊里糊涂地与红4团隔河并行了30里。

  雨下得越来越大了,夜也越来越深了。猝然间,对岸那条火龙不见了。为了摸清对方的情况,杨成武让司号员吹号问敌人干什么?敌人回答宿营休息了!”

  大家乐坏了,行军的速度更快了,并纷纷称赞杨政委的妙计,太高明了。  

  就这样,经过整整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钟,按照军委预定的时间赶到了目的地——沪定桥。

  这场急行军是异常艰苦的,抢夺沪定桥、占领沪定城的任务更艰巨。

  沪定桥的守敌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么神速。一接近沪定桥,红4团就消灭了桥西守敌,很快地占领了桥西的阵地和离桥头约半里地的一座天主教堂。

  杨成武将军说,当时我和王开湘带领营连干部到河边察看地形,都不禁倒吸了口冷气。  

  沪定桥飞架于大渡河上。这里古称“沪水”,诸葛亮所谓“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就是指这一带。桥西竖着的一块石碑上刻着古人的题词:“沪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河的西岸连着我国第二高峰的贡嘎山,雪峰皑皑耸入碧空,如一把巍峨的冰刀玉剑。河的东岸是二郎山,壁陡如刀削。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恶浪滔滔,浓雾升腾,溅起一丈多高的水柱,发出雷鸣般的轰然巨响。在这样的河里,就是鱼也休想停留片刻,徒步、船渡都是不可能的。    

悬于十丈高空中的沪定桥只有13根铁索,从河东岸拉到河西岸,共有80丈长,8丈宽。每根铁索都有碗口粗,9根作为桥面,4根作为扶手。铁索用铁环扣成,每根铁环一尺多长。桥面原来铺有3尺宽的木板,眼下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13根铁链子了,不要说上去,看着都令人头晕目眩!

杨成武(左一)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合影

  铁索两端还筑有桥楼。如今在东岸的桥楼上,敌人垒起沙袋,搭成一个牢固的桥头堡,黑幽幽的射孔里露着机关枪口。显而易见,那个桥头堡紧紧连结着泸定城。城门处几座碉堡形成了交叉火力,完全可以封锁桥头,堵住红4团的去路。而要进城,必须过此门;要进此门,必过此桥,除此别无它路。    

  一切强攻的准备工作都在进行着。

  29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

  杨成武站在桥头指挥战斗。

  红4团的部署是:用两个主力营组成严密的火网掩护,  防止两侧增援之敌,其余的分成3个梯队,正面突击,以22个突击队员为先锋。  

  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时,我方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像旋风般地刮向敌人阵地,一片喊杀之声犹如惊涛裂岸,山摇地动。这时,22名经过精选的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射来的枪弹扶着桥边的铁索,踩着摇晃的铁索,向敌人冲去。

      紧紧地跟在突击队后面的是3连长王友才。此刻,他率领3连组成的一梯队,背着枪,腋下挟着木板,一手抓着铁索链,边爬、连铺桥板、边冲锋。

  敌人本想负隅顽抗,用各种轻重武器喷吐着火舌组成的火网阻拦红军。但是,敌人的火舌很快就被红4团的火龙吞掉了。突击队员越战越勇,踩着铁索稳步前进。

  敌人被英勇的突击队吓呆了,他们像丢了魂一样,纷纷从桥头工事里钻出来,掉头就跑。

  突击队加快了前进速度。他们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激流奔腾的江面之上,攀援铁索,奋勇前进……

  突击队爬完最后一节铁索,几乎就要接近敌人的桥头了。突然,西城门燃起了熊熊烈火,火光冲天。

  原来,这是敌人为了防止我军攻进城去,用桥上抽下来的木板,集中在城外,然后浇上煤油,用火来阻挡红军。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顿时火光照红高峡之间的云空。

  “这是怎么回事呢?”冲到敌人桥头的突击队员瞅着这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焰,顿时愣住了。

  这时,杨成武在桥这头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振臂高呼道:

“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冲呀!”

   “前进!”廖大珠突然一跃而起,带头冲进火海。他头上的帽子着火了,身上衣服着火了,然而仍旧不顾一切地向火里扑去。

又一个突击队员冲过去了,这是个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

战士们一个跟一个冲进火海。他们把手榴弹扔到敌群中间后,随着“哐哐”的爆炸声,一个个窜过火舌,挥舞着闪光的马刀,杀向了敌人。

 “同志们,冲啊!”杨成武忽地从桥头一跃而起,带着3连在22个勇士后面一边铺桥板,一边向桥东冲去。

在3连后面,王开湘团长带领着二梯队像潮水般地涌上桥头。

此时那22个勇士已冲进城里,正与敌人作殊死的搏斗。他们的子弹和手榴弹快要打光了,敌人开始向他们反扑。在刚刚降临的夜色中,他们抡起大刀片,见人就砍,眼前一个黑影一个黑影地倒下去,路两侧的不少小树,也都被拦腰斩断了。

就在突击队眼看支持不住时,杨成武带着3连赶到了,一阵冲杀,把敌人的反扑压了下去。

不一会儿,团长率领的后续部队也投入了战斗。

激烈的巷战,乒乒乓乓打了整整两个小时,终于歼灭敌人大半,敌人余下的散兵游勇纷纷向城北逃窜。

  当滔滔的大渡河水映着初升的一轮明月时,红4团已占领了泸定城。一清点人数,突击队伤亡3个人。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杨成武和王开湘率红4团,为红军杀开了一条生路。  

  打下沪定桥的第3天,军团主力到了,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央机关的同志都到了。毛主席赞扬红4团取得了夺桥的胜利。

  第4天,红军千军万马从沪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中央军委为了表彰红4团,颁发一面奖旗。   

  1985年5月,红军飞夺沪定桥50周年纪念日,杨成武将军重返沪定桥,他感慨万分,提笔书怀:“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沪定。” 

    

(长按二维码可看全部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