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合:麦克阿瑟告老还乡
(点击上方“晨晖军事”可阅全部文章)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六)
陈 辉
第三次战役后,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的鲜明区别是“胜不骄”,这就决定了彭德怀比麦克阿瑟更为成熟。
“志愿军第三次战役胜利后的大退兵,显示了彭总指挥艺术比麦克阿瑟高明的多。”彭总的秘书杨老为我谈了这次退兵的经过。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我军和人民军突破“三八线”、占领了汉城,歼敌1.9万余人,正在向南乘胜追击时,彭总又果断地下答了停止追击的命令。他对几名志愿军领导说,乘胜追击容易,但我们要十分慎重。第一,敌人虽遭我三次沉痛打击,但主力没被削弱,后备力量很强,技术装备仍占极大优势。第二,敌人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有既设的坚固工事。第三,我军相当疲劳,特别是减员很大。第四,随着战线的逐次南移,后勤运输线已延长到550公里到700公里,在敌机封锁袭扰之下,我后方弱点暴露更多,前运后送更加困难。
“彭总这次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是顶着三股压力的。”杨老表情严肃地对我说。
一是志愿军官兵和朝鲜人民军正在进攻的势头上,突然停止进攻,感到不好理解。二是经过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过了“三八线”,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国内普遍认为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对胜利的期望值过高。最后一股压力来自苏联驻朝鲜大使兼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他曾是“二战”后期,苏军进入朝鲜向关东军进攻时的苏军集团军司令员。
杨老说,当时拉佐瓦耶夫的基本观点是朝鲜战争可以速胜,主张乘胜追击,他说苏军的战斗条令中,没有进攻胜利后停止进攻的;彭总则认为朝鲜战争是艰苦的持久战,当前必须停止进攻,防止敌人反扑。
“1951年1月5日,在君子里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彭总与拉佐瓦耶夫激烈争执的场面,好像就在眼前。”杨老回忆地说。
彭总说:“敌虽遭我3次战役严重打击,但主力损失不大,且保持海、陆、空优势。这次敌人有组织地节节败退,显然是别有用心。因此,我军停止追击,当前进行休整和充分准备,求得下一次战役在这一线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拉佐瓦耶夫仍然主张:“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美军一定要退出朝鲜。”
彭总说:“既然你们认为只要我军向南进攻,美军就一定会退,我提议由仁川至襄阳以北的全部海岸线警戒和后方维护交通线,归中国志愿军担任。人民军1、2、3、4、5等军团共约12万人已休整两个月,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愿望可继续向南前进。”
彭德怀秘书杨凤安
拉佐瓦耶夫说:“人民军尚未恢复元气,不能单独南进。”
彭总说:“你们去试验试验,经验教训也是宝贵的嘛!”
拉佐瓦耶夫马上说:“这不是好玩的,一试验就要付出好多万人的代价。”
彭总强压怒火,大声说:“战争不是儿戏,不能拿几十万战士的生命去赌博,就这样定了,不南进追击。错了我负责,杀我的头……”
会后,拉佐瓦耶夫立即给莫斯科发电报,向斯大林告状,指责彭总:“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
彭总也把会谈情况报给了国内。毛主席同意彭总的意见,并将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电告了斯大林。
斯大林正确地处理了这一战场上的战略问题。立即回电给拉佐瓦耶夫说:东方有天才的军事家,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东方战场一切听彭的指挥。彭德怀是当代的天才的军事家。
很快斯大林就把拉佐瓦耶夫调回国了。
事实正像彭总预料的那样,麦克阿瑟企图在志愿军孤军深入后,发起第二次仁川登陆。发现志愿军没有上钩后,便在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十几天,就集中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发起了全面反攻。由于彭总及时地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后来又主动后撤,放弃汉城,采取机动防御的战略,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第四次战役从1月25日至4月下旬结束,共歼敌7.8万余人。
1950年2月20日,杨老随彭总专程回国,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况、请示今后的战略方针。
在中南海,毛主席见到彭总幽默地说:“彭老总,我们的同志和朋友对你不乘胜追击很不理解!”
彭总说:“根据我们对整个战局的分析,我们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削弱敌人。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很狡猾,他们要利用我军装备落后与作战弱点,以强大的火力杀伤我有生力量,或实施侧后登陆,他的战役企图已经十分明显了。所以我们决定,把主力撤回到‘三八线’附近,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战术反击,然后再图进攻。”
站在一旁的周总理说:“我们打过‘三八线’,敌人诱我南下,会重演仁川登陆的故技。彭总没有上他的圈套。彭总提出轮番作战,斯大林十分称赞彭总真有办法。”
毛主席说:“在撤退这个问题上,有些人有意见,可以不必介意。关于朝鲜战局的发展问题,按照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的原则办。”
杨老说,当时主席表了这个态,彭总十分高兴。他兴奋地说:“我回国要的就是主席这句话!”
“实际上一至四次战役,我们确定的作战方针都是消灭美军一、两个师,南朝鲜军几个师,可是没有一次能实现,说明我们以往的作战方针胃口过大,与实际存在着差距,彭总作为杰出的军事家,洞察到这一战略性的偏差,并及时向主席汇报。”杨老深有感触地说。
后来,毛主席及时调整了抗美援朝的作战方针,确立了“持久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今后,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两个整营,也就够了。如果这样办不到,则要求每次每军歼敌一个整营为适宜。采取“零敲牛皮糖”的办法,歼灭敌人,积少成多。
“党中央、毛主席审势度时,把抗美援朝的战略方针从‘大举歼敌’调整到打小歼灭战;从争取‘速胜’调整到‘准备持久作战’,彭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杨老回忆地说。
经过四个回合的较量,历史已经不会再给麦克阿瑟机会了。美国当权者已经失去对麦克阿瑟军事上的信任。后来,麦克阿瑟又与杜鲁门总统在是否扩大朝鲜战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1951年4月11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事先没有通知麦克阿瑟,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了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此命令立即生效。从此,那个叼着玉米芯烟嘴、握着曲柄手杖、佩带五颗上将银星的麦克阿瑟从军事舞台上消失了。
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
听到解除职务的广播,历经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麦克阿瑟没有暴跳如雷,他搂着夫人珍妮说:“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1964年4月5日,被疾病折磨得骨瘦如柴的一代名将麦克阿瑟在美国离开了人世。
朝鲜战争后,各国军事家对麦克阿瑟与彭德怀的交锋做了这样的评价:“麦克阿瑟头一次领略了彭德怀有别于它国的用兵之道,感到异样、新鲜、诡异、莫名。”“麦克阿瑟和他的部队遇上了一个全新的对手,他对对方出手的方式、动作、时机、战术运用、火力特点和谋略运筹都不适应,无所适从。”“彭德怀以全新的战略战术给麦克阿瑟等美国将军上了一堂他们铭刻终生的军事课。过去对麦克阿瑟一向仰之弥高的美国将军们这一次真切地看到了麦帅灰暗的脸色。”
美国“二战”名将、巴顿将军的搭档布莱德雷将军评价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可是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杨老最后评价说:“朝鲜战争是彭总指挥艺术最成熟的阶段,‘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世界公认的‘二战名将’,比彭总大18岁,仁川登陆又一战成名,但他最终败在了彭总手下,被杜鲁门总统革职回国。毛主席当年还夸奖彭总,不像麦克阿瑟,打了点儿胜仗就忘乎所以。抗美援朝战争证明,‘联合国军’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对手,美国的世界名将麦克阿瑟也不是彭总的对手,彭总无愧于伟大的军事家。”(完)
往期回顾: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一)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二)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三)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四)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朝鲜战场鹿死谁手(五)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