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下的辉煌
(点击上方“晨晖军事”可阅全部文章)
——探寻人民解放军骑兵的历史足迹(一)
陈 辉
编者按:骑兵在我军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它是我军在实现摩托化、机械化之前,机动性最强的兵种。
骑兵和步兵是我军两个最大的没有兵种领率机关的兵种,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两个兵种。
中国最后的骑兵: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
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曾成立骑兵师。我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达到19个骑兵师,并产生了63名骑兵出身的将军,其中上将3人,中将10人,少将50人。
骑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是一个战功卓著的兵种,乌黑的骑枪、明亮的马刀、威武的骑士,曾令人神往。但世纪之交我到军营采访,所到之处已经见不到军马了。在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采访,我奇怪地发现当年的马厩已经改造成坦克和步战车的车库。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到军营采访,师、团、营、连都有军马,高高的草垛是军营的象征,当时武器装备和给养靠军马运输,团、营领导没有指挥车,配备乘马,团里还有专门为军马看病的军马所,大军区后勤部编有军马部。
当年那么多的骑兵部队、那么多的军马都到那里去了?我感到不可思议。
在38集团军113师采访时,这个师的董吉顺政委对我说:“八十年代中期我军已经用摩托化、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当年的战马已被坦克、装甲车、步战车所取代,当年的骑兵已被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所取代,千军万马这一成语应该改为‘千军万车’了”。难怪在军营中见不到战马了。
但在不久前,我在内蒙古西部草原采访时,奇迹般发现了一支骑兵部队。身着迷彩服的骑兵战士正策马挥刀,进行骑乘、斩劈训练。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旗手,手擎一面红旗,旗上印着“骑兵第一营”五个金黄大字。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不是骑兵兵种已经取消了,这里怎么会“藏龙卧马”呢?
这个营的中校教导员陈楼向我做了解释:“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在我军已经消失了。但目前全军在内蒙古军区还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兰州军区保留着几个骑兵连,目的是为了展示人民解放军过去的骑兵风貌,让中外人民了解、目睹现代条件下的这个古老的兵种,担负影视片的拍摄任务。”
在人民解放军骑兵即将消亡的时候,我探访来到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从这里追溯到我军骑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又从大到小,逐步消亡的历程。从而领略了人民解放军骑兵在历史上的辉煌和我军的现代化进程。
阴山下的劲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我军最后的骑兵部队——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就驻守在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提到的阴山脚下。
1945年向绥远挺进的内蒙古军区骑兵部队
我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的阴山脚下,观看了内蒙古骑兵第一营的军事表演,目睹了人民解放军骑兵的风采。
身着迷彩服的数百名骑兵官兵策马挥刀,进行了骑乘、斩劈、马上射击、骑兵阅兵式等训练科目的表演。
挥舞着马刀的数百名骑士,在阴山脚下的开阔地上奔驰,卷起了滚滚黄尘。阳光下,马刀闪闪,马蹄生风。
劈斩表演开始了。在开阔地上竖着高低不同的7个人体目标,最低的离地40公分,高的170公分左右。随着一阵马蹄声,勇猛的骑士乘马飞驰而来,只见骑士们在高速奔驰中从刀鞘里抽出马刀,接近低姿人体目标时,骑手身体向马的右侧猛的倾斜,右手挥起马刀,瞬间,模拟的人头滚落下来。接着,骑手连劈带刺,高低人头目标接踵落地。骑士们在我眼前不断闪过,“人头”滚滚落地,每个骑手战绩都是将7个“人头”搬了家。
30年前,我在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1团1营3连当过骑兵,但那是步兵家族里的骑兵,只配备“56式”冲锋枪,没有马刀。当时我们连担负监狱的看押任务,有一个骑兵班,负责监狱外围的巡逻任务。
本文作者当年在步兵连时的“土骑兵”
当时我当班长,没有见过马刀,也没有劈斩训练的科目,乘马对我们来说只是追击逃犯的交通工具,我们不具备马上作战技能,我想这也许就是“土”骑兵与专业骑兵的区别。看到“正宗”骑兵的劈斩表演,使我大饱眼福,羡慕不已。
乘马射击的表演,更令我惊叹不已。马刀入鞘的骑手,在乘马奔跑中,把缰绳放在了马脖上,双腿紧夹马的腹部,从身上取下“81式”自动步枪,双手举枪在高速飞驰中对准半身靶,扣动了扳机。
马队过后,靶标弹痕累累。营长杨占爱介绍:“乘马射击采用自动步枪点射的方式,靶标共有4个,每隔15米一个半身靶,命中1个及格、2个良好、3个以上成绩为优秀,全营50%的官兵是优秀射手。”
看了骑手们的乘马射击和杨营长的介绍,我又有一番感慨:当年我在步兵连当骑兵,“56式”冲锋枪背在身后,手不离缰绳,不会马上举枪,更谈不上击中目标了。遇到战斗情况,只能下马射击,与其说是骑兵不如说是“半骑半步”。骑兵一营官兵的乘马射击,使我这个当年的老骑兵自叹不如。
马术表演更令人赞不绝口。蹬下藏身是马术中高难动作,远方一群战马飞驰而来,只见战马不见骑兵,等到战马接近我们的时候,突然间,马上闪现出骑兵,他们举起乌黑的枪口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是蹬下藏身的表演,刚才骑兵离开马鞍,紧贴战马藏到马的左侧,远处看去像一群失散的马群,没想到千军隐藏到万马之中了。我想这也许就是骑兵在战场上的出奇制胜吧。
马上站立、马上倒立、马上平地拾物、军马越障碍、乘马钻火圈、军马卧倒隐蔽、骑兵的各种队形变换等表演科目,一幕比一幕精彩,使人目不暇接。
最后的表演科目是骑兵阅兵式。全营骑兵集合在一起,在马上行持刀礼。数百个骑手随着营长的口令,拔刀出鞘,刀举过头,停顿片刻,收到胸前,然后向下挥45度,停留在右下方。这是骑兵的最高礼节,给人雄壮、肃穆的感觉。
阅兵式开始后。杨营长下达“抱刀”的口令,全营成抱刀姿势。接着,营长又下达了“立正”口令,军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唰的一下,全部立正。营长向指挥员报告:“骑兵第一营整队完毕,请你检阅!”
指挥员开始阅兵,营长持马刀在指挥员右后陪同阅兵。
指挥员接近骑兵分队时,营长下达了“敬礼”口令,分队全体人员在马上向右转头,注视阅兵指挥员,行注目礼,分队长行撇刀礼。阅兵指挥员通过各分队后,随着“礼毕”口令,各分队骑兵恢复立正姿势。
营长陪同指挥员阅兵后,下达了“收刀”口令,全营马刀在空中一晃,全部入鞘,军马统一按营长的口令“稍息”。
我过去在作战部队多次参加过步兵的阅兵式,没想到骑兵的阅兵竟能达到人与马的统一,毫不逊色于步兵。
本文作者在骑兵第一营采访时留影
骑兵营的表演结束后,我从副教导员傅凤龙手中接过了他的那匹健壮的大黑马,飞身上马,又顺手接过了马刀,在策马的同时,举起了明晃晃的马刀。我的同行、新华社摄影记者李刚按动了相机快门,镜头中留下了我挥动马刀的身影。在步兵连当骑兵班长的30年后,我终于成为名名副其实挥动马刀的骑兵。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