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的诞生:研制阶段百病缠身
蓝天上的千里眼(二)
作者 | 陈辉
写在前面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仅仅依靠地面雷达是很难覆盖整个领空的。空中预警机探测范围广,无盲区,对小型目标探测能力强,是国土防空的蓝天火眼金睛。
预警机就像是一个空中指挥所,它集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空战的法宝。
在中国预警机诞生之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以色列等5国已经研制成功预警机,中国是世界第6个拥有预警机的国家,但中国研制预警机却经历了40年磨难,甚至付出了众多生命的代价,一部中国研制预警机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历史,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国防建设高速腾飞的历史。
我军早期发展预警机的曲折历程
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展出的国产空警—1号预警机样机,是中国发展预警机的第一个里程碑。
中国预警机在国庆阅兵中
1953年3月,苏联赠送给中国10架图—4战斗机。人民空军最早类似预警机的雷达作战飞机就是图—4改装的夜间巨型战斗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战战斗机。
改装的图—4П虽然已经具备了早期预警机的雏形,但作为夜间战斗机过于笨重,实战性不强。1960年12月19日夜间,一架国民党P2V飞机窜往张家口方向,我军起飞了3批巨大的图—4П夜间战斗机,很快地利用机载雷达找到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些巨型战斗机的扫射,不过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始终没有造成P2V致命伤。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我军第三批次的图—4П的围歼射击达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就差要弃机跳伞,但最后P2V还是逃脱。显然,改装的图—4П不过关。
1969年9月,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代号为“926飞机”,改装机仍采用图—4。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英国3个国家拥有空中预警机。中国当时并无合适的大型飞机适合改装。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引进苏联的图—4轰炸机,而图—4轰炸机又是苏联模仿二战时B-29螺旋桨轰炸机的作品。
图—4轰炸机在当时就是非常落后的机型,轰炸机空间最大的部分是机身中段的炸弹舱,不适合人员工作和设备安装。中国在当时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机可选,图—4算是无奈的选择。同期苏联装备的图—128预警机,载机就是图—114民航飞机,性能和适装性是图—4无法相比的。
当年11月25日,空军司令部发布通知,以六院为主、空一所、空二所、空军十二厂为主,抽调人员进行空中预警机的研制,5702厂生产,空36师执行试飞任务。当时要求全国各单位对“926计划”所需材料加工资料等全部开绿灯放行,只能倾全力配合不得过问。
外军预警机方队
由图—4改装的载机,在背部安装庞大的雷达天线罩和支架系统之后,飞机的总阻力增加了约30%。为了增加动力,他们替换了图—4飞机原装的活塞式发动机,使全机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大67%。此外,技术人员对载机的气动外形和结构做了修改,整个研制过程中的吹风试验超过2000次。
当时国内对于世界预警机技术水平了解很少,设计观念相差很大。图—4飞机中段的炸弹舱等几个舱段全部改装成密封舱,用于安排雷达操作员和控制人员。空警一号的主要分系统包括警戒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显示和控制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导航和引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
在空警一号上采用的是布置多个雷达P型显示器,2个A型显示器,UHF和VHF波段的电台分别担任空地和空空通话,实质上空警一号只是将雷达站移到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空警一号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面积相当于40个П-3雷达站,这对于当时的大陆防空是非常有实用价值。
日本预警机
“926飞机”于1971年6月10日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
第一次带天线罩试飞,“空警一号”在空中出现剧烈的震动现象。在驾驶舱里,飞行员的脚蹬板咯咯直响;在中部机舱,3名射击员都能看到垂直尾翼明显的周期性摆动;在尾舱,人摇晃得无法写字。
经过分析,科研人员提出了17种排振方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攻关,抖振终于被排除。
抖振不是“空警一号”唯一的问题,“空警一号”可谓是百病缠生。中国当时并未吃透图—4的全部技术,1971年首飞,试飞过程中险情不断,主要原因是气动设计和飞机结构掌握水平低下。雷达问题和指挥控制问题无法解决,彻底终结了“空警一号”。空警一号”采用的全是电子管系统,连指挥计算机都是电子管晶体管混合电路,对海面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非常差。在雷达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送环节上,由于缺乏实用的人机界面和信息处理技术,标图靠手指挥靠吼,在经过近5年的飞行试飞后,“空警一号”还是无法满足需要。
从1976年下半年开始,空军组织提高雷达抗地物与海浪杂波干扰的研究工作。1978年11月20日至1979年1月18日,“空警一号”组织海上试飞,遗憾的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因预警雷达的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空警一号”于1979年停止研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众智互通
系列连载
连载一丨中国预警机的诞生:无预警机时代,对手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