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单一兵种到四大兵种

陈辉 晨晖点兵 2022-07-19

点击上方“晨晖军事”可阅全部文章


共和国蓝天的铜墙铁壁

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发展撤消历程(二)

作者 | 陈辉


写在前面


防空军——共和国蓝天的铜墙铁壁。


它是我军航空兵成立之前,惟一的防空利剑。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我军建立的陆军、海军、空军、公安军、防空军五大军种之一。


它是我军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军种,从成立到解散仅有2年多时间。


但它为共和国防空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却在军史上彪炳千秋。



从单一兵种到四大兵种


新中国成立前,我军防空部队兵种只有单一的高射炮兵,建国后逐步发展成高射炮兵、雷达兵、探照兵、对空情报兵四大兵种,武器装备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形成了全国一体的防空指挥和情报网。



国庆受阅的高射炮兵



高射炮兵是防空军的主体。我军高炮部队的发展经过了高炮大队、高射炮团、高射炮师、防空军四个阶段。


红军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组建了防空队和高射炮大队,相当于营的建制。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只在延安建立了培养地炮和高炮人才的炮兵学校,没有建立高射炮部队。


1947年7月,我军高射炮第1团在东北成立后,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建立了18个高炮团。新中国成立后到1957年5月防空军解散前,又成立了18个高炮团,先后共成立了36个高炮团。


高炮部队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3月12日,我军高射炮第1师成立后,又先后成立7个高炮师、3个防空师,共成立了11个高炮师和防空师。


1955年5月4日,在福建地区我军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一军,方升普任军长。这是我军惟一的一个高射炮兵军的建制。


我军高射炮兵最初装备的是日式、美式、苏式高射机枪和不同毫米的高射炮。从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我国仿制、改制生产的55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65式双管37毫米高射机关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和59式57毫米机关炮。


90年代以来,又先后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4管2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双35毫米高射炮系统等一批自动化程度高、射击速度快、毁伤概率高、独立作战能力强、抗干扰效果好,并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初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国产双35自行高炮


国产95式

四管25毫米自行高炮



雷达兵是高射炮兵的“千里眼”。1949年9月,我军第一个雷达队在上海成立。当时,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抽调部分干部,利用国民党遗留的2部日本造的四式旧雷达和8名技术人员,在上海市安国路建立了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雷达队。10月1日,开始担负对空警戒任务。1950年3月20日,在上海东南海面上空,第一次从雷达荧光屏上发现敌机。同年5月11日夜间,第一次在上海浦东为航空兵提供雷达情报保障,击落国民党B—24型轰炸机1架。


1950年4月22日,我军第一个雷达营在南京成立,下辖5个雷达中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101营,对外称华东军区航空处电讯大队。装备的是接管的日制四式警戒雷达2部、313式警戒雷达4部和美制602式环视雷达4部。后来又在上海、北京、沈阳、广东、杭州、安东等地成立了8个雷达营,全军共9个雷达营。


1952年11月10日,我军防空部队第一个雷达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雷达第321团成立。此后,又在北京、广州、安东、杭州等地成立了7个雷达团,共成立了8个雷达团,目前我军雷达部队的最大建制是雷达旅。


我军雷达部队建制完善后,在祖国的天空布下无数的千里眼,为高射炮兵和空军航空兵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敌人空情,为高炮安上了火眼金睛。


被志愿军防空兵击落的美军飞机和毙命的飞行员


我军雷达兵还创造了用自卫武器击落美军战斗机的奇迹。1953年1月18日,美国海军P—2V型巡逻机飞临我军雷达361营2连阵地上空侦察,指导员张赵果断地下达了用自卫高射机枪齐射的命令,顷刻之间,全连的高射机枪组成了交叉火网,敌人猛烈还击后,仓皇爬高,但已经来不及了,机身肚皮被打得火花四溅,冒着白烟,机身摇摆晃动着向东海海面逃窜。这次战斗全连消耗200多发高机弹,无一伤亡。第二天,美联社报道承认,美国海军第72特混舰队的1架P—2V型巡逻机于18日被中国军队击中,坠落在东京116度、北纬22度57’海中。1955年2月9日,美军舰载AB型战斗机2架,在浙江松门山海面扫射中国民船后,窜到白岩山地区雷达站上空,雷达站用自卫的高射机枪配合高炮部队向美机猛烈开火,将一架美机击落在大陈岛以南3公里处,3名美军飞行员跳伞坠海后,被国民党海军营救逃窜。


我军雷达部队建立后,开始使用缴获的日本、美国雷达,后来使用进口的苏联雷达。1953年5月,国产101型雷达开始装备部队。这是我国最早生产的一种米波警戒雷达。从此,结束了我军雷达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后来又先后换装了国产警—2型、警—3型等多种型号雷达。


探照兵是高射炮兵的“夜视仪”。探照兵的作用是利用探照灯夜间照射来犯敌机,配合高炮部队对空射击,配合航空兵对空作战,也可直接将敌机照落。1950年8月10日,我军第一个探照灯团在上海成立。此后,我军先后成立了5个探照灯团,到防空军解散时,我军共有6个探照灯团和3个独立探照灯营。


当时我军共装备探照灯723部,其中雷达灯195部,跟踪灯528部。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有3个探照灯团参战,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空军和高炮部队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4架,立下赫赫战功。


志愿军防空兵用10颗五星表示击落10架美机


对空情报兵是高射炮兵的“近拍镜”。“对空监视部队是从地面以目力和望远镜直接目测空中敌机的部队。它的好处是当敌机穿越观察哨上空空域时,眼能看到,耳能听到,不会在敌机低飞钻入雷达电波死角时看不见,而且可以看清敌机编队的队形、机型和数量。雷达的探测范围虽然达到200公里的半径,但在识别机型、机种和准确地掌握敌机数量上,以及低空发现敌机等方面,都不如目力观测。此外,敌机还可以投放大量锡箔片干扰雷达,但这种干扰对目力无效。因此,对空监视部队是不可缺少的。它与雷达相辅相成,一看远,一看近;一看高,一看低;一看大概,一看准确,相互配合,从而形成防空作战中一支完整的情报部队。”这是当年东北防空司令部情报处长张侠的战场经验之谈。


1949年4月,我军第一批21个对空监视哨在北京成立。随后,在济南、徐州、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对空监视哨。


1950年3月25日,我军第一个对空监视哨营在上海组建,总参谋部授予该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空监视哨第141营”的番号。1953年7月25日,美军航空兵F—47型飞机2批4架和F—51型战斗机2架连续低空袭扰上海地区,在我军雷达未发现目标的情况下,141营对空监视哨发现了目标,准确地上报了敌情,空2师飞行员及时起飞迎战,击落、击伤美军F—47型战斗机各一架。到1951年12月,我军共成立了12个对空监视哨营。


1952年5月5日,我军第一批对空监视团(后来称对空情报团)成立,当时成立的3个团的番号是:对空监视121团、122团、123团,分别布防在天津、济南、青岛。到1957年5月17日,防空军解散时,我军共建立了17个对空监视团。


1953年12月底,全国第一线防空情报网初步形成,与雷达网相互配合,基本保障了防空作战指挥和防空情报的报知。


我军防空军四大兵种建立后,形成了高射炮兵对空作战,高空、远距离有雷达兵提供空情;低空、近距离有对空情报兵报警;夜间空战有探照兵配合的联合作战的新格局,在祖国蓝天形成了四大兵种携手布下天罗地网。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欢迎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众智互通


往期连载


连载一丨从防空部队到防空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