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民族部队”战功卓著
点击上方“
晨晖军事
”
可阅全部文章
陈 辉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以朝鲜族官兵为主体组建的3个师和1个团分别是:146师、156师、166师和141师的“朝鲜团”,在中国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朝鲜战争战功卓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起来的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指战员组成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被誉为“民族师”。这个师配合东北野战军主力,征战东蒙,驰骋在东北战场上,于战火中成长,在战斗中壮大。
骑兵第一师1945年成立,1950年11月,骑兵第1师建制撤销,所属部队分编为锡林郭勒和察哈尔两个军分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1944年9月2日,新疆北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地区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举行武装暴动。不久,这场暴动发展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亦称“三区革命”。
1945年4月8日,在伊宁以暴动队伍组成的游击队指挥部为基础,成立新疆民族军。帕里诺夫任总指挥,祖农-太也夫任副总指挥,玛加诺夫任参谋长,阿不部克里木-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下辖8个团又4个营,共1.5万余人。7月,民族军主力向塔城、阿勒泰地区进军,尔后挺进准噶尔腹地。9月下旬,进抵玛纳斯河西岸,与国民党军隔河对峙,威逼迪化(今乌鲁木齐)。此时,民族军发展到13个团共3万余人。1946年6月,民族军按照三区临时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签定的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即“11项和平条款”)进行整编,部队减为6个团共1.3万余人。
1947年,国民党政府撕毁协议,武装进攻阿勒泰和玛纳斯地区,民族军奋起抗击,保卫了三区。从1948年起,民族军参照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原则教育部队,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得到改善。
此外,抗日联军中也有不少民族部队。
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杨靖宇(回族)、周保中(白族)、杨林(朝鲜族)等党员干部到游击队担任主要领导或指导工作。
1936年1月后,这些游击队先后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六、七各军。抗日联军各军中,有大批朝鲜、满、蒙古、回、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赫哲、白等少数民族指战员。连人口仅一两千人的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一千人的赫哲族,也有人参加了抗联。
1936年2月,内蒙古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的官兵1100多人在蒙古族乌兰夫、云继先等领导和傅作义的帮助下,举行起义,打响了蒙古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一师
起义部队几经挫折,1940年夏单独成立了以蒙古族为主的抗日游击队,蒙古族官兵轻骑善射,节节胜利,至1941年春与其它抗日部队密切配合,开辟了拥有30多个区、50多万人口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他们不断粉碎敌人的疯狂扫荡,牵制大量敌人兵力,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往期回顾
晨晖军事(chenhuimilitary)出品
主编:祝华
审稿:陈辉
编辑:海蓝
美编:小竹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晨晖军事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