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放战争,“民族部队”战功卓著

陈 辉 晨晖点兵 2022-07-19



点击上方“

晨晖军事



可阅全部文章


——记人民解放军中的民族部队(二)

 陈  辉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以朝鲜族官兵为主体组建的3个师和1个团分别是:146师、156师、166师和141师的“朝鲜团”,在中国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朝鲜战争战功卓著。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编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编为人民军第6师;156师改编为人民军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四野三个精锐“朝鲜族”师,在朝鲜战争中是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他们是朝鲜人民军的主力,为战胜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起来的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指战员组成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被誉为“民族师”。这个师配合东北野战军主力,征战东蒙,驰骋在东北战场上,于战火中成长,在战斗中壮大。

骑兵第一师1945年成立,1950年11月,骑兵第1师建制撤销,所属部队分编为锡林郭勒和察哈尔两个军分区。

从建制到撤销这前后5年多时间里,骑兵第1师共作战202次,毙伤敌人2534人,俘虏敌人6893人,缴获各种轻兵器3012支(挺)、各种炮61门、军马2384匹,击落敌机1架,击毁装甲车2辆,涌现集体功23个,功臣505(人次),占当时官兵总数的19%。在解放战争和剿匪作战时期,骑兵第1师先后有数百名官兵为了内蒙古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1944年9月2日,新疆北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地区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举行武装暴动。不久,这场暴动发展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亦称“三区革命”。

1945年4月8日,在伊宁以暴动队伍组成的游击队指挥部为基础,成立新疆民族军。帕里诺夫任总指挥,祖农-太也夫任副总指挥,玛加诺夫任参谋长,阿不部克里木-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下辖8个团又4个营,共1.5万余人。7月,民族军主力向塔城、阿勒泰地区进军,尔后挺进准噶尔腹地。9月下旬,进抵玛纳斯河西岸,与国民党军隔河对峙,威逼迪化(今乌鲁木齐)。此时,民族军发展到13个团共3万余人。1946年6月,民族军按照三区临时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签定的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即“11项和平条款”)进行整编,部队减为6个团共1.3万余人。

三区革命民族车与人民解放军会师

1947年,国民党政府撕毁协议,武装进攻阿勒泰和玛纳斯地区,民族军奋起抗击,保卫了三区。从1948年起,民族军参照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原则教育部队,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得到改善。

第一野战军和新疆民族军会师1949年10月,民族军为接应人民解放军入疆,自玛纳斯河以西分别进至东疆和南疆。12月上旬,一部到达迪化,与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会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50年1月10日,民族军在伊宁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法铁伊-伊凡诺维奇-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伊斯哈科夫-马尔果夫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曹达诺夫-扎伊尔任副政治委员,努利耶夫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3师,买买提-伊敏诺夫任师长,马洪山任政治委员,第14师,阿里木坚诺夫-乌拉拜音任师长,胡正任政治委员。另直辖2个骑兵团,共1.3万余人,归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建制。
为了加强对这支民族军的领导,第一野战军领导决定从第1兵团抽调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政工干部到第5军工作,在该军迅速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使这支民族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50年国庆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特邀第5军组织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接着又在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学习,使参观团成员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信心。
第5军组建后,即担负起“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光荣任务,全军指战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大生产运动,并以一部兵力配合第6军清剿武装土匪。1952年3月,由第2、第6军抽调部队组建第15师,冯祖武任师长,贺劲南任政治委员。1953年5月,由第13师组建喀什军分区,第14、第15师改编为农建第3、第4师。1954年10月,第5军军部改编为新疆哈萨克自治区军区(后改为伊犁军区),第5军番号即予撤销。
第5军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军事力量。涌现出孜赫内拉。那的诺夫、阿不都拉提夫-库尔板诺夫等英雄模范,为新疆和平解放和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

此外,抗日联军中也有不少民族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朝鲜族人民一马当先,先后组织了以本民族为主体、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磐石、延吉、和龙、汪清、珲春、珠河、密山、汤原、饶河等抗日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历尽艰辛,由最初的十几人、几十人逐渐发展成为有上百人、几百人的武装队伍。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部分官兵

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杨靖宇(回族)、周保中(白族)、杨林(朝鲜族)等党员干部到游击队担任主要领导或指导工作。

密林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1月后,这些游击队先后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六、七各军。抗日联军各军中,有大批朝鲜、满、蒙古、回、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赫哲、白等少数民族指战员。连人口仅一两千人的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一千人的赫哲族,也有人参加了抗联。

少数民族指战员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用血肉之躯同日寇展开殊死的搏斗,数以万计的将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延边抗日烈士就达2841名,其中朝鲜族占90%以上,朝鲜族抗日女烈士就有338名,而且大多数为党团员。

蒙古族抗日骑兵部队向日军发起冲锋

1936年2月,内蒙古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的官兵1100多人在蒙古族乌兰夫、云继先等领导和傅作义的帮助下,举行起义,打响了蒙古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一师

起义部队几经挫折,1940年夏单独成立了以蒙古族为主的抗日游击队,蒙古族官兵轻骑善射,节节胜利,至1941年春与其它抗日部队密切配合,开辟了拥有30多个区、50多万人口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他们不断粉碎敌人的疯狂扫荡,牵制大量敌人兵力,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往期回顾


共和国军营的民族之星: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


“联合国军”人员损失概况

“联合国军”在美国的掌控之中

晨晖军事(chenhuimilitary)出品 

主编:祝华

审稿:陈辉

编辑:海蓝

美编:小竹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晨晖军事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