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见底了吗?
ps:3000字
引子
2022年初以来,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意外的负面事件,股票市场表现得很差,万得全A一度下跌近30%。最近几天市场才有所好转,3个交易日内大幅反弹6.75%。
对于这次反弹,有两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1、股票市场见底了吗?
2、本次反弹的原因又是什么?
为了避免碎片化想法的纠缠,我们需要一个扎实的分析起点,来搭建一个自洽的理论框架。
不完备资金和完备资金
首先,我们要把市场上的资金分作两类:不完备资金和完备资金。
如上图所示,二者的差别在于是否自带信心:前者自身不具备信心,需要市场注入信心,所以,对市场环境很敏感;后者自带信心,对于市场环境不敏感。
对称的,市场也可以分为两个区域:1、受信心影响较大的区域;2、基础流动性影响较大的区域;
前者受经济景气度、信心、风险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股票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波动;后者则不然,主要受基础流动性增加影响,随着社融的增加,稳定地向上抬升。
总之,不完备资金提供波动,完备资金提供趋势。
资金韧性的差异
资金是否完备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其韧性,韧性越低越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否则,脆弱的资金将被恶化的环境挤出市场。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脆弱的资金称为杠杆,并且,根据其脆弱程度做一个排序。
如上图所示,最脆弱的杠杆是凹性,即资金通过抱团大市值股票无中生有,拉高指数。由于缺乏实际资金的支撑,所以,这部分杠杆最脆弱。(ps:关于凹性可以参照《A股的流动性都去哪里了?——空间扭曲的视角》)
其次,是私募的子基金,这类基金带清仓线,但由于建仓较快,缺乏足够的时间积累“安全垫”,所以,脆弱性也很高。
再次,是私募的母基金,虽然这类基金也带清仓线,但有不少历史净值,所以,脆弱性进一步降低。
之后,就是融资融券,现在的杠杆比率是一比一,考虑到质押比率的问题,实际上,它们的脆弱性更低。
最后,最有韧性的资金就是公募基金了。
加杠杆和去杠杆
从资产端来解释股市的波动,答案五花八门,关于股市的底都有好几个:政策底、经济底、情绪底、市场底等等。
但是,负债端的解释就很简单:“加杠杆——去杠杆”;其中,对底的解释更简单——“杠杆底”。
加杠杆的过程是:资金按照脆弱性增加的次序一层一层往上加,直到市场开始靠凹性拔估值;去杠杆的过程是:资金按照脆弱性降低的次序一层一层往下去,直到融资融券来一波强平。
也就是说,当最硬的杠杆被清理了,市场基本见底了。
加法所确认的底
基于上面的模型,有两种确认底的方式:加法和减法。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加法。
先确认一个无杠杆的历史底部;然后,再确认一个膨胀速度;最后,根据时间估算出当下无杠杆的底部。
关于无杠杆的底部,我们选取2018年万得全a的最低点——3132点;关于膨胀速率,我们选取社融的平均增速——10%。
这一次全a最低来到了4267点,但没有真正收在4300点以下,也可以视作测试被通过。
减法所确认的底
要知道减法所需要的底,需要了解负债的不同成分,然后,一层一层“剥洋葱”,最后,需要观察到“大规模的融资融券强平”,即最后一块杠杆出清。
市场上有个卖鱼的,活鱼8块,死鱼3块。一天,一位主妇蹲在鱼摊前,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一条鱼喘气。卖鱼的就好奇地问她“你看它干嘛”,主妇平静地说道“我在等它咽气”。
硬底和软底
无论是通过加法,还是通过减法,我们完全可以确认,杠杆底已经走出来了。
即便市场未必会快速地加杠杆,但是,市场至少会沿着社融增速所确立的趋势线向上推进。经济景气度抑或信心所影响的只是爬升的速率。
此外,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个区域市场对打击信心的事件不敏感,因为不完备资金基本上都被挤走了,完备资金掌管了一切,而他们不缺乏信心,不需要大环境注入信心,对大环境比较钝化。
所以,杠杆底是硬底。
但是,去杠杆的过程也会被一些注入信心的事件所打断,形成一个软底。为什么叫软底呢?市场能否真的见底看运气。如果运气好的话,这就是底;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去杠杆的过程会被后续的风险事件重启。
不少人纠结于2018年的双底,并从资产端提出不同的说法。然而,从负债端来看,解释就很明确:第一个底的时候,杠杆没去完,是个软底,市场能否见底,还看运气。
后来市场的运气真的不够好,于是,11月之后又去了一波杠杆,等市场触及到杠杆底之后,加杠杆过程重启。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市场的硬底只有一个——杠杆底;软底则会有很多种,因为能打断去杠杆过程的事件有很多。
结束语
在《顺势还是逆势,如何更好地利用价格信息?》一文中,我们提了一个不完备信息模型:个体投资者所能观察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总是不可避免地漏掉N-M个因素,所以,会产生价格P便宜的错觉。
当N-M持续发生作用时,价格P持续下跌。投资者们发现自己的标的似乎疯了——不可救药地越来越便宜。
于是,他们只能不断地鞭笞他们所能观察到的M,让M开口解释。他们越逼迫M,M所吐露的解释就越离谱。
因此,万得全a越低,大家所听到的解释就越离谱,甚至有人大言不惭地扯国运。
事实上,哪里有这么复杂,就是今年的A股太倒霉了。先是主线切换去了一波杠杆;没恢复多久遭遇了俄乌事件,又去了一波杠杆;还没怎么缓和,又来了一波疫情,再去一波杠杆。
现实真的有些吊诡:杠杆去完了,有人悲观到了极点,而有人开始兴奋了。
永远要信任市场信息的完备性,但不要相信市场的预测能力;永远要信任二级投资者所面临的考核机制和合同约束,但不要相信他们对企业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半句建议。
End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