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终于落地,核心要点有两部分:一、对当下的经济研判很悲观;二、重点工作在于内需。这次会议极大地提振了经济预期,因此,股票投资者对会议后的股市走势充满了期待,结果却走得很差——全a指数连跌5天,累积下跌4.27%。这个结果让人有些令人错愕——难道是因为之前市场的预期太高了吗?并不是!这只是资产端的解释,是最表象最肤浅的解释。事实上,还有一种负债端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切换必然下跌。每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太过重要,往往会带来重大转折;对股市来说,转折、切换则意味着下跌。这次会议也不例外,它带来了巨大的转折,所以,会议落地后,股市顺势下跌。这个解释有些反直觉,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拆解这个原理,重塑新的直觉。
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出发,如下图所示,股市是大环境的镜像,股市整体会不断地调整持仓来适应环境。
有两种不同的适应方式,一种是每个投资者根据大环境调整自身的持仓情况;另一种是市场改变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结构,去掉一些投资者,留下一些投资者。
两种适应方式有不同的基础要求:前者要求每个投资者很聪明,掌握足够的全局信息;后者则对投资者没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说,前者要求投资者的信息度高,后者完全没有信息要求,只有一个多样性要求。
事实上,高信息度并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在高信息度的市场中,市场的切换极其丝滑。
但对于低信息度的市场,丝滑就不要想了,一定会有巨大的波动。
对于每一次环境变化,市场总要通过干掉一部分人的方式来适应,所以,站从全a的视角来看,对于一个增量的重大变化,只要是够大的变化,不管它是利好还是利空,市场总要先跌一把,毕竟要靠杀人适应。
综上所述,我们就构建了“切换必然下跌”的底层逻辑——市场的信息度低等价于市场高波动。
换言之,之所以每次切换都要下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太过局限了,平均来看,这种局限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程度。
在夏普方程式中,我们认为股票的波动率才是被决定变量,SP值——夏普比率——是由投资者的信息结构(ps:聪明程度)决定的。如果投资者们的信息结构差,那么,夏普比率低;如果投资者的信息结构好,那么,夏普比率高。什么意思呢?对于一个事物,如果大家理解程度深,分歧小,那么,投资者的信息结构就好,夏普比率高;反之,信息结构就差,夏普比率就低。目前这个阶段,投资者所交易的是预期和政策,并不是具体可感的经济景气度,所以,投资者信息结构极差。然而,这一波的预期收益并不低(ps:主要是讲地产信用风险修复行情),较高的预期收益+较低的夏普比率,共同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结果——波动率极高。夏普方程式反馈了一个十分有洞见的观点——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回到本文的主旨,夏普方程式告诉我们,要么投资者足够聪明,自己调仓出清;要么投资者们十分固执,市场会让一些人爆仓,直到出清。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波动率和信息度的tradeoff。1、地产牛市和制造业牛市的不同在于景气转化效率γ;2、之所以地产行业景气转化效率γ低,是因为有个二手房市场充当吞金兽;
3、之所以地产牛市干巴巴是因为房住不炒,它限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节奏;大环境会导致股市出现适应性调整,一个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换手率逐步下滑。此外,大流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又加速了这一进程,沪深两市的成交量迅速掉到了6000亿之下。流动性变差会导致一个风格切换:大市值占优,小市值受损;白马股占优,题材受损。
市场并不会挨个去说服投资者——赶紧把大的换小的,炒题材的收收心,该玩价值投资了。祂不屑于干这种事。祂只会诱导新一轮下跌,让下跌把脆弱的赶出局,让有韧性的留下。
于是,我们会发现市场选择了一条最远的路:先大小市值一起跌;然后,大小市值分化,大市值先止跌;最后,大小市值一起反弹,大市值反弹更多。对于每一次切换,都有一个基本过程:一致下跌——分化——一致反弹。如果祂对适应的结果不满意,会再来一次清理,直到满意为止。事实上,我们的市场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1、酝酿;2、一致下跌;3、分化。下周就要进入一致反弹阶段了。
然而,如果你只是从资产端去看,只会无脑地悲观,并得到一个傻乎乎的结论——会议内容不及预期;事实上,从负债端来看,短时间的下跌几乎是必然的。不同的人对会议通稿有不同的解释,市场根本不在意这些,也懒得跟我们这些凡人去争辩,祂只会留下强的,去掉弱的。
祂也不会去管你强的原因是啥,任何理由都可以,只要通过测试,你就可以留下。所以,每一轮切换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我们始终都是幸存者。在从一致到分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风格差异了,上证50累积跌2.69%,小市值指数累积跌5.04%。
事实上,我们在2016-2017年也看到了巨大的风格差异。我们从熔断后开始计算,2016年2月2日至2018年1月3日,上证50指数上涨50.4%,但是,创业板指却下跌9.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最近的大流行和市场走势,让我对这段话感触颇深。
天地规律的运行并不是靠说服每一个个体来运行的,而是靠“去留”来运行的。
用到你的时候,就把你留下;不用你的时候,就把你扔掉(ps:不会改造和培养你,那太麻烦了)。
刍狗是祭祀用的贡品,祭祀活动中,人们对它毕恭毕敬;祭祀结束后,人们对它随意丢弃,甚至当柴火烧掉。
所以,在这段话里,老子向我们所展示的大道就是“去留”。
这种大道更是深刻地嵌在资本市场中,祂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
换成大白话就是,市场懒得去说服谁,他只是不断地清理掉一些人的账户,留下一些人的账户。
如果你觉得赛道股有价值且可以长期持有,那就继续拿着好了,市场只会一轮又一轮用净值和客户的嘴去挑战你的认知;如果你觉得自己身段灵活,还能在各种题材里左右逢源,那就继续玩好了,祂不会跟你多说一个字。
当你理解了老子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后,你才有可能懂“市场到底在干什么”——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留”罢了。
因此,即便你拿着对路子的价值大票,看到经济工作会议的稿子,也不要不切实际地期待自己的票立马涨——你得先陪着你的对立面一起跌啊。我们都是幸存者,没什么好庆幸和骄傲的,每次切换都要高烧一轮,杀一波人,但是,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始终是那个幸运儿。活下,赢钱,真的只是运气好,不要再被幻觉糊弄了。珍惜当下吧。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