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玄武门事变”如果不发生,谁必死?

云涌 凯迪网络 2018-12-24

终其一生,唐太宗的伟业与玄武门事件的阴影相伴相随。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召见他的3个儿子进宫问事。大儿子李建成和四儿子李元吉经过玄武门时遭遇伏击,当场2人被射死,伏击是二儿子李世民设下的。

当时唐高祖正与大臣、妃子在宫内湖中乘船游玩,史官就是这么描述的: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等人手执武器闯入宫内,尉迟敬德向唐高祖禀告,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密谋叛乱已经被杀,我奉李世民的命令前来护驾。

接着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是唐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

李世民接连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家庭中所有男性后代共10人,也是唐高祖的10个孙子。

约1个月后,28岁的李世民坐上了唐朝皇宫的龙椅,史称唐太宗。60岁的李渊退居为“太上皇”。

这就是玄武门事件,兄弟互相残杀、最高权力易手。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直接干预了修编史书,有关唐朝初期的史料隐约含糊,现代的人们已经很难看清玄武门事件的真相,但现代的人们却可以推理,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谁必死。

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唐高祖继续当皇帝,他还没有一点患病的迹象,李建成继续当太子,唐高祖需要李世民,一位出色的儿子,也是一位得力的将军。

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太子李建成才能当上皇帝,即使当上了皇帝,李世民和李元吉都会离开长安都城,封到偏远的地方为王。

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在没有意外的极端情况下,李世民不会死。



策动玄武门事件的成功,有偶然因素还有运气成分,并非必然会成功,李世民一旦没能杀死李建成,自己必死无疑,唐高祖一旦不肯让位,自己也必死无疑。

对李世民个人而言,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他确有策动玄武门事件的动机,但动机还不是最强烈的。

李世民的阁僚几乎全部参与玄武门事件,现场骨干有9人(不包含士兵),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论功行赏,在获得赏赐最多的5人中,有3人与太子李建成或李元吉有过交集,他们是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手下的幕僚,他们都被驱逐出长安京城过,至于具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驱逐的,史料记载不详,只有含糊的一句,太子李建成在唐高祖面前说了他们的坏话,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逐出京城。

在玄武门事件之前,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派人秘密将2人召回,2人最初拒绝,理由是被驱逐的人私自回京是死罪。李世民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要么带人来,要么带头来,房玄龄与杜如晦这才化妆成道士潜入京城。

房玄龄与杜如晦再次踏进京城城门后,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他们必死。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一位将军。一次,尉迟敬德与李元吉比武,李元吉让人把双方马槊顶端刀刃拿掉,尉迟敬德说,即使有刀刃也刺不着我,请您别拿掉,我的当然要拿掉刀刃。李元吉没有刺中他,后来,尉迟敬德还接连三次夺下了李元吉的马槊,这让一向骁勇的李元吉感到耻辱。

太子李建成想收买尉迟敬德,让人给他送来一车金银器物,被尉迟敬德拒绝了。

李元吉嫉恨尉迟敬德,派刺客去暗杀他。尉迟敬德不知道怎么就会知道了这个阴谋,他大开门户,装睡,刺客走进他的家里不敢下手。

李元吉在唐高祖面前诬陷尉迟敬德,李渊下令囚禁尉迟敬德,审讯后还准备杀掉他。经李世民劝谏,尉迟敬德获得释放。

貌似尉迟敬德与李元吉结下了很大的仇恨,玄武门事件如果不发生,他如果又被安排在李元吉的手下,他必死。

根据以上零散的史料判断,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3人策动玄武门事件的动机是最强烈的,3人有共同点,即对他们的处分,都是唐高祖做出的。


唐高祖是一位有判断力的开国君王,他做出了处分决定一定有他的理由。

史官没有交代唐高祖做出处分决定的理由,却描写了许多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使阴招的细节,如果能忽略这些前后不照应的细节看大局,不难看出,唐高祖在意什么。

公元623年,玄武门事件的3年前,辅公祏在江淮(今安徽、江苏、浙江)发动叛乱,唐高祖下令以他的侄子李孝恭为总指挥、以李靖为副总指挥前往江淮平叛,参与平叛的唐军共分7路,其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李世民手下的徐世勣。唐高祖明确由李孝恭统一指挥,“七总管并受节度”。

公元624年,玄武门事件的2年前,江淮叛乱被平定,至此,唐朝一半以上的版图都掌控在李孝恭体系之下,这年的下半年,李孝恭因涉嫌谋反被召回长安受审,最后不了了之。

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地盘最多,他出巴蜀(今重庆、四川)后征服了中南(今湖北、湖南、江西),继而他的副手李靖征服了岭南(今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现又抚平了江淮。李孝恭是不是谋反不确定,确定的是唐高祖做了任何开国皇帝都会做的事情——削藩。

削藩的大意是,对于自成体系、另立山头、威胁到皇权(功高震主)的藩王势力予以打压。

李孝恭是唐高祖的侄子,正如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唐高祖的儿子。自古以来,皇权面前无亲情,任何皇帝对任何藩王都会加以防范。


公元625年,玄武门事件的1年前,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驻守在抗击东突厥的前线,李靖也率领江淮兵马北上增援,这年,东突厥的铁骑多点突破了唐军防线并实施大纵深的侵入。

北境唐军失利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位协调(节度)各路军队的总指挥,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资历和能力出任总指挥,猜测唐高祖没有做出这项重要任命有2点顾虑,一是担心太子李建成与和李世民矛盾已深,2人不肯互相配合;二是担心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已自成体系,授予一方北境重兵的兵权,另一方的制衡作用就会消失。

史书中没有写明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是不是在这段时间受到处分的,唐高祖越级处分李世民手下的人,分明是在警告李世民。

公元626年,玄武门事件的前夕,唐朝北境再起狼烟,似乎唐高祖这才找到了北境总指挥的合适人选,他让李元吉出征东突厥。李元吉是一名骁将,比起2位兄长资历和能力都有欠缺,但北境还有李靖、徐世勣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得到这些人的辅助,李元吉能够担此重任。

就在这年的年初,唐高祖还授予了李元吉“司徒”一职。


出征前,李元吉行使点将权,他提名让李世民体系中的几员大将一同北上,其中就有他的仇人尉迟敬德,李元吉还要抽调李世民军队里的一批精锐士兵。

不清楚这是李元吉的主意,还是唐高祖的授意。

假定这是唐高祖的授意,这将是第二轮削藩的开始,第一轮针对李孝恭,第二轮针对李世民,可能还会有第三轮针对李建成。

李元吉的点将令是玄武门事件的燃爆点,它让李世民体系中的将领们和策士们感到前途叵测,出于既得利益,自我保护和野心膨胀,这些年轻气盛的人秘密策动了玄武门事件。

玄武门事件中付出最大代价的是李氏皇族,黎民百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唐朝最高权力提前移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带有负罪感的皇帝李世民。

终其一生,唐太宗的伟业与玄武门事件的阴影相伴相随。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由作者@云涌 发布在凯迪社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ReadMore

欠修的人,失修的路——16亿“扶贫路”变“危险路”

《和平饭店》:这世间人心,不配有英雄

《芙蓉镇》:温暖但又易碎的良善与隐忍

30岁要有多少存款才能在相亲里不丢脸?

成都,请不要忘怀这碗骨气的回锅肉

一个多世纪前,玄奘在这里谈笑风生

那些吹过的牛逼,已随青春一笑了之

放过余秋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