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队奥赛惨败,禁奥令该背锅吗

纸上建筑 凯迪网络 2019-04-02


中国学生曾经是国际奥数大赛的长期霸主,然而近年来战绩下滑明显,很多人将其与近年推行的“禁奥令”以及“减负、素质教育”等政策联系起来。

美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王者,然后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战队中充斥了我们熟悉的华裔面孔……出了国仍然是赢家,这证明我们的种族优势没有问题,那自然只能归咎于原生环境出了问题。

教育政策确实不能摆脱干系,但是绝非单一的原因,在楼主看来,新世纪以来不断扩散的教育市场化、产业化,整个改变了优才教育和选拔的运行机制。

在中国战队横扫世界的2000~2010年,这些学生经历的还是未曾市场化的传统教育环境,考分为王、应试教育,中产阶层也尚未崛起,课外培训机构远不像今天这么风行。

在没有培优班的年代,培优机制却非常科学,基本上唯才是举,考试中自然涌现的极少数尖子和天才,被学校征召到课外小组,安排术业有专攻的老师进行提高培训。

培训是完全免费的,尖子生还会得到允许翘课等额外照顾,参赛时也会有后勤保障……学校这么做是为了荣誉,竞赛出成绩是学校的荣光,会带来学校名誉、招生质量、政策倾斜等诸多收益,也可以说是有功利性的,但这种激励模式对人才来说非常公平,它真的是为了找到好苗子、取得好成绩,无论家庭背景贫富,天才都会得到眷顾。

国家竞赛获奖者一般直接保送名牌大学,省市比赛得名次也都有相应的升学优待,整个体系为了鼓励英才不遗余力。对于学生家庭来说,这也是无上的荣光和极大的获益,有幸被发掘的,也不用花什么钱,当然选择无条件支持。在当年,这是寒门贵子出头的一条途径,不用拼爹,就是拼孩,当然那时也没有什么自主培养的意识,碰上了就是烧高香,幸好也不会耽误。很多竞赛出身的寒门学霸,最后出国当了教授,或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实现了阶层跨越。

竞赛班的老师,也是专门带尖子生的牛逼老师,牛逼到会耽误普通学生的那种,根本教不了差等生,但对尖子生一拨就灵、酣畅淋漓、教学相长、没有上限……是完全匹配的教学关系,达到了人才选拔和集训的最高效率。

后来中产阶层崛起之后,金钱开始插手教育,培训产业风生水起,奥数才开始变味。很多有能力的家长都瞄上了这条升学捷径,开始把资质平平的孩子往实验班里送,往校外机构送,不惜砸出重金。

重金砸火了校外培训市场,也砸醒了校内的老师和校长,卧槽原来竞赛班不但可以赚荣誉还能直接赚钱,相比之下,钱当然比荣誉更实惠一点。慢慢的,校内的选拔机制也开始变得不纯粹了,很多“实验班、快班”开始与金钱挂钩,很多牛逼老师也开始私下里办班、做家教,开始学会课堂上留一手了……靠山吃山,这都是钱哪。

原先的竞赛机制是很良性高效的,只涉及少数尖子,跟大多数普通学生无关,不会影响到整个应试教育的公平。学校也有大批擅长教普通生的老师,能扎扎实实提高应试水平,学校不会放弃多数人的升学利益,毕竟这也跟学校的名利绑在一起。

但是市场之手搅合之后,一切都变了,由于盯上了竞赛在升学中的作用,很快以奥数为代表的校内外培训就泛滥成灾,成为半数以上学生的必修课,不具天分和兴趣的学生痛苦不堪,家长光砸钱不出效果,也是怨声载道……经历了十几茬学生的噩梦之后,教育部顺应民意,推出了各项“减负、禁奥”等新政,基本上是被中产阶层家长群体给逼出来的。

问题在于,家长有钱,未必孩子就有天分,但是这大把的钱市场不可能不挣,只要你给钱,我就敢教,还敢拍胸脯保证效果,譬如提分多少之类的。

资质平平还得见疗效,啷个办呢?原先那些专带尖子的牛逼老师其实是没办法的,他们本人也是有几分偏执的怪才,根本鸡同鸭讲,也不屑学会与笨人沟通的技巧,所以一批老师被废了。而另一批头脑灵活的老师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不能授人以渔,我可以授人以鱼呀,我教你套路,大量刷题,总结规律,几十个题型几百个变型全部刷遍,每种题一个思路烂熟于胸,到了考场上,总能撞见一半熟悉面孔……于是学生就这样“被提分”了。
这样的培训不是教育,对考场提分虽立竿见影,但对解决新问题、冲击高难度的能力益处不大。所以,在中高考战场上收效明显,但到了真正拼天才的国际赛场,不灵了。

因为我们的天才被阻击了,很大一部分真正具备潜质的寒门贵子,没能进入培优体系。譬如在考场上,他们冥思苦想解出了五道课堂上从未见过的难题,而其他资质平平的同学凭借课外班灌装的套路已经熟练地撸完了十道难题,所谓会者不难……天才被熟练工给打败了。

天才是随机分配的,并不是随钱分配的,我们人为缩小了选拔基数,最后矮子里面拔将军,国际赛场焉能不退步?

政策发生作用是有延后性的,“禁奥令”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影响其实还没有体现出来。现在的下滑,反映的其实正是前些年奥数班最疯狂时期的成果,虽然市场繁荣,但对真正的天才却有逆淘汰效应,真正应该负责的是遍地开花的课外培训,而不是“禁奥令”。

金钱教育促进了阶层固化,也毁掉了教育公平。而以学区房、赞助费等形式体现的,公立教育体系的变相市场化更雪上加霜,摧毁了普惠教育的最后堡垒。天才从源头上被掐掉了机会。之前每一种唯才是举的选拔领域,都有这种逆淘汰效应,音乐、体育、艺术等等,更加明显,每一行都有熟稔套路的名师和机构,包你拿名次、进名校,这些秘笈校园内绝对学不到,你得花钱买。最后的结果是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市场极度繁荣,人才越来越不行。

在中考、高考等中难度领域,课外培训的力量是所向披靡的,也就是金钱的力量。而在国际奥赛这样的顶尖领域,钱没用,得看天分,以及天才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机会,被及时发掘出来……很遗憾,早年曾有的一部分免费机会,今天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纸上建筑 ,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纸上建筑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ReadMore

涞源反杀案要逆行到何时?

台湾名嘴安乐死,为什么广受争议

法治健不健全,看能不能保护好坏人

多少口黑锅,丢给了山寨

打架打不过,换件衣服试试?

折叠屏会成为趋势吗

知交虽零落,犹可把酒欢:民国四大师的君子交

“司马光砸缸罚款二十”,这哪儿是司法局的做派

见义勇为反被拘:赵宇为何没能顺利翻篇

我这样讲家国情怀,你能认同吗

狐狸的套路

拜年2019:“别说了,别说了!太难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