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在用“唯分数论”污名高考

纸上建筑 凯迪网络 2019-04-01


抛出一个不成熟的直观印象:指责“唯分数论”的人士,其身份往往非富即贵。确实很多脑子不太好的中产家庭也会跟风,但是很少见到穷人会批评“唯分数论”。

目前,考分仍然是门槛最低的拼搏渠道,是很多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如果不拼考分了,那么拼啥?无论拼爹,还是所谓拼“素质教育”,都将成为穷人无法逾越的天堑。

农村孩子唯一能占据优势的“素质”,大概只有劳动技能:种田、养畜、做饭、带娃……然而没有任何一项劳动技能会进入中小学点招、特招、加分的名单。

在升学招考中有用的“素质”其实非常狭窄,既无关品德,也无关劳技,而是高度集中于器乐、绘画、竞技运动等,以及近年兴起的编程、航模、机器人等。培养这些“素质”的共通特点就是非常花钱,而且高度依赖于大城市才能具备的专业师资和培训机构。

如此“素质教育”,实际仅仅是提供给城市富裕阶层的升学捷径,挡掉了一大批城镇平民和农村子弟参与竞争,砸钱就能大概率买到优质学位。所以谁在呼唤“素质教育”,谁在抹黑“唯分数论”,一目了然。

富人当然有权为自己的子女考虑,但是不能损人利己、抹黑公平,动辄污名“唯分数论”,不得人心。

我们的招考政策并非“唯分数论”。譬如高考的前提,体育素质要及格,思想品德要过关,某些专业需要政审,设计类专业加试美术,艺术类专业加试艺术……德智体美除了劳都有,这些难道不算素质?

这就是“素质”最合理的筛选方式。体育和品德,只要达标即可,除非体育类专业才按体育成绩排名,普通文化类专业当然要以文化课排名。品德更是无法量化,只要没污点就应享有同等机会。而音乐、美术、设计等特殊专业,则采取文化课与专业课并举,也符合实际需求。如果普通理工科专业却按艺术类特长而加分录取,那才是货不对板,正如过去多少年搞的那样,终于被教育部一刀切禁止。

鼓吹“素质教育”者,究竟还想怎样?

呐,有人提出来了——#建议把品德评价纳入高考# 称“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唯名校论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会造成社会不公正。他建议,高考可引入品质表现、学业测试等,通过老师、同学来评估学生品质德育”——提案者是某省农科院副院长,领导级别的。(中新网)

这位院长你说错了,你根本就不了解群众的心声。“唯成绩论”并没有扭曲我们的价值观,腐败丛生、阶层固化才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公正,如何让百姓相信规则公平,如何最大限度保证升学招考这样的人生关口,没有人为操纵的漏洞。

品德评价怎么搞?能全国全省统一命题吗?正如该代表的建议“通过老师、同学来评估”,岂不正中权贵阶层下怀?花点小钱请客吃饭就能收买全班同学,逢年过节给老师送卡自然另眼相待,如果家长本身是当地领导,那都不用说话,校长老师主动把三好学生、十佳少年、学生会主席,统统给安排上……这种猫腻我们早就看腻了。

高考测评的权力绝不能下放,哪怕只是加5分、加10分的权力,只要下放必然乱象丛生,过去几十年,我们早看腻了。为什么教育部一刀切掉了所有特长生加分?民怨沸腾很多年了。而近年来,权贵阶层助推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改头换面,试图重新生成捷径。

不要用“唯分数论”污名高考。

首先,大学是学文化、学专业的地方,当然要以文化课、专业课进行选拔,素质啥呀?文化和专业就是需要的素质,不考察对口素质,难道用无关的“素质”来混水摸鱼?

其次,高考不等于唯分数论,作为世界通行的标准化测试,普遍运用在各个领域,只要做到科学命题,能够测试出非常全面的能力和倾向,能够测智商、测性格、测男女,能够考察你能不能当公务员、能不能当教师……世上的考试选拔数不胜数,你敢说都是唯分数论?

高考科目实际也触及到了不同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数理化、文史地、外语生物和政治,不同课程的差异度是很大的,文科和理科,理科和艺术科,跨界距离差不多大,要说距离的话,文科和艺术类可能还更近一些……凭什么艺术类才艺就被称为素质,文史才华就不是素质了呢?

是否因为文史地等才艺可以通过考卷测试,而造成这种误解,把它们和数理化都归于“文化课”,而与艺术类素质形成对立?其实仅仅是考试办法的表面不同而已。要严格说起来,音乐类考试也是很标准化的,有没有跑调、速度、强弱对不对,都可以按规则量化,错一处扣几分,也就只有演奏感情方面允许主观打分,主观比例未必超过高考作文呢。

你要说唯分数论,那所有的素质测试,所有的比赛竞赛,可以说都是唯分数论,连青年歌手大奖赛都要十几个考官打分呢。近年来《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节目走红,也都表明,公众喜欢看到公正,即便在最主观的领域,也在尽力追求客观标准,而排除人为操纵的倾向。

所有的领域都在走向客观公正,能考的都考,连说相声的德云社都考试入行了,高考却要倒行逆施搞什么“师生评议”,是在羞辱公众的智商吗?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纸上建筑,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纸上建筑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ReadMore

敬畏市场,波音不能例外

烟的原罪:谁把它变成了商品?

小学食堂食材发霉:好名声要很久,坏名声只需一天

街道办干部怎成收银员?

奥迪、槟榔均否认与癌有关,这说辞可能没毛病

重点不是有无实体店,而是有无监管

如何看待城管和小贩们在街头的角逐

如果末日到来,谁该存活

大丈夫的定义

我的故乡,又死去一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