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生二问:银发潮来袭,如何让养老无忧?

2018-01-26 北方新报官微

1月19日8时许,家住呼和浩特市展览馆社区的郭美英和吕经才夫妇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将家里收拾妥当,70岁的郭美英拿出手机用微信同姐妹们唠起了家常,77岁的老伴吕经才戴着老花镜摆弄家里的盆景,他们的生活惬意而温馨。

  

郭美英和吕经才的女儿身患疾病,无法照顾他们。从2015年开始,他们成了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的受益者,在呼和浩特市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享受日间照料。目前,他们享受的居家养老项目包括在社区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健康理疗、午间休息、家政服务。

网络配图  


“以前,我和老伴的退休生活就是吃饭、看电视、睡觉,生活单调乏味。自从享受到这项服务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还结识了许多朋友。联欢会、生日会、养生短途游等一系列活动,每天过得很充实。”说起生活上的变化,郭美英满脸笑容。


  

据了解,截至2017年11月,自治区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和财力补助等形式,支持各盟市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79所,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紧急救援、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


作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其中一项,居家养老项目的投入由2014年的100万增加到2017年的1200万。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36万人,占总人口的17.4%;80岁以上老年人58.8 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3.5%。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工作要求的现实需要。


  

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就社会养老问题采访了代表、委员,听听他们有哪些良策妙计。

 

王丹代表:将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是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最关心的就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对‘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落实社会养老机构补贴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关注。谁都有老的一天,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福音。所以今年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的建议。”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王丹说。

  

王丹说:“养老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虽然自治区政府对我区人口老龄化趋势高度重视,并在养老服务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家庭养老功能弱,社区养老服务单一;养老机构自理型床位多,护理型床位少,养老床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存在土地落实难、融资难、经营难等现实困难,制约了进一步发展空间;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区在养老事业规划、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服务标准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养老服务立法工作,把我区发展养老服务上升为法规制度,将各级政府部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上升为法规责任,使社会养老服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王丹强调:“政府在制定相关条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操作性,让老年人在这个条例下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养老福利,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以法治的方式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人们在社区活动中心打牌 北方新报记者 牛天甲摄


陈海荣委员:构建医养结合的公益性服务体系

“目前,我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这就对养老服务模式和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政协委员、包头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陈海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海荣介绍,目前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是包头市两种传统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也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让这些养老模式都遇到了新挑战。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改革和突破,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同时必须以大决心推动、全方位发力,在政策上突破,才能有效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陈海荣建议,把医养结合的重心放在社区。在街道社区构建医养结合的公益性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相对于一般的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设施、医疗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拥有专业的医疗队伍和护理人员,可以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要加快制定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政府制定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以医院为依托、养老社区为中心、健康管理为手段,集健康管理、康复养老、教育培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呼哈路社区为老服务餐厅的工作人员给董福根老人送餐

北方新报记者 牛天甲摄


宿静代表:加大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

“由于儿女工作忙,一些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去养老机构养老,但是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跟不上。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人大代表、乌海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宿静说。

  

宿静说,目前一些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只会简单的护理,如喂饭、翻身等,对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知之甚少。如果养老护理员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后,掌握了老年人常见疾病、心理特点、营养需求等知识后,就能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护理水平势必会大幅度提高。

  

据宿静介绍,从2013年开始,乌海市妇幼保健院便免费对“4050”人员进行养老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饮食搭配、鼻饲管护理、吸氧护理等,教会他们如何在辅助医疗的基础上更好的护理老人。虽然培训是免费的,但是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并不多,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几年来,仅有60多名专业护理员通过医院培训持证上岗。宿静认为,很多人不愿意护理老人,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老人护理起来比较麻烦,活儿多挣钱少。

  

“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他们思想上的培训更重要,要让护理人员从心理上接受老人。”宿静建议,相关部门应多开设养老培训班,从思想到技术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鼓励社会上一定年龄段的护士群体加入到老人护理行列,因为他们既有专业护理知识,又有耐心,能更好地护理老人。养老机构在选择护理人员时,要首选有爱心、责任心的人。


郭晓东委员:养老服务要与需求接轨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降低子女照料老人的生活负担,是我们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到养老问题,政协委员、中国观网华北区总裁郭晓东表示。

  

郭晓东说,家庭、社区、社会三者在养老服务系统中是不可分割的,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模式,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往往存在同质化,以至于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只有真正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养老服务才能精准到位。

  

他说,如今很多服务机构提供的都是笼统式服务。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老人需求是不一样的,养老机构应该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为老人提供私人定制式的养老服务,这样服务才能更有针对性。养老服务让老人满意了,政府的钱花得才算值,惠民政策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内容来源:北方新报(记者  刘晓君  郑慧英  刘  睿  王树天)

责任编辑:李彦萱

审稿主任:马   强

值班总编:韩方志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