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华法学是QS中国大陆第一?| 来自官方的说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大学法学院 Author 清华大学法学院
清华法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成果
——国际化办学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编者按
法学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通过中期评估,获得评估组高度肯定。清华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推进学科发展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强调研究与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清华大学法学院不忘初心,始终在服务国家需求方面持续发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清华特色”的法治人才。
在最新公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排名第27位,位列大陆地区高校法学学科第一名。清华大学法学院自2011年进入世界前50强以来,今年已是连续第11年位列世界前50之列,最近三年分别排名第28位、第27位、第27位,连续三年进入世界前30强,稳定的国际排名充分反映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搭建高端国际学术平台
长久以来,为配合人才培养和学科战略布局,促进国际交流,树立清华法学品牌,输出清华法学教育文化,学院打造了若干典型国际交流平台:
(1)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该论坛为全球法治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法律从业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促进中国与世界在法治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并就全球法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自2018年首届论坛开幕以来,世界法治论坛已邀请包括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在内的50余所知名法学院院长,世界银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专家,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律所的法律从业者共同参与讨论,分享独到见解。论坛每年也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大力支持。
(2)清华大学计算法学论坛。清华大学计算法学论坛自2018年首届开幕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论坛邀请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法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学者,互联网法院的法官,华为、阿里巴巴、百度、IBM等互联网企业的高管共同探讨,促进法学与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与融合。清华法学院致力于将计算法学论坛打造为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创新型孵化中心,为新兴科技的发展提供法律与政策保障,并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智能方案与数据驱动力。
(3)21世纪商法论坛。由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商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9年。会议成果不仅获得了商法学界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来自实务界的积极评价。“21世纪商法论坛”已成为商法学界研讨的金字品牌,并将继续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探讨的优质平台。
(4)校际间联合论坛。清华大学法学院已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多所国际一流法学院校合作举办年度论坛,例如:清华-伯克利年度论坛、清华-芝加哥-苏黎世联邦理工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及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共同合作举办的“全球论坛”。
清华-伯克利年度论坛聚焦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热点话题,架构起中美知识产权对话的新平台,促进知识产权学科的发展。论坛举办三年以来,邀请到知名院校学者、知识产权实务专业人士,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法律与技术中心创始人及联合主任Robert Merges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副教授、前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首席法官Randall Rader、国家知识产权局前任局长高卢麟、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法官Clark S. Cheney、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Morgan Lewis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等。
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自2018年起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芝加哥法和经济学研究院合作举办。2020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加入使论坛的参与者更为广泛,跨越亚洲、美洲与欧洲三个大陆。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法律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年轻学者们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促进跨地区的青年学者间相互合作。论坛致力于促进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成为国内外法学院深度学术交流合作的典范。论坛收集法律与社会科学领域年轻学者提交的最新研究论文,并邀请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的知名学者进行评议,帮助年轻学者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促进青年学者的跨国、跨文化交流。
全球论坛(Global Forum)。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共同合作举办的“全球论坛”每届设立不同议题,2010年至今,论坛已讨论了包括卫生法、金融调整与监察、宪法与社会管理、互联网治理等议题。与此同时,全球论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国际视野。
(5)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模拟法庭邀请赛。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模拟法庭邀请赛是一项面向全国法学院校的以国际投资仲裁为内容的高水平模拟法庭竞赛,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并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支持。模拟法庭竞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仲裁界培养新生力量,有利于增强国际仲裁界人才和竞争机制的多样性。
增强多元化国际合作
随着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二十多年来,清华法学院已与一大批世界一流法学院校、国际知名法学学者建立了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师间互派讲学、联合设立研究项目,校际学生交换项目、短期访学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形式,清华法学院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保持了持续且深入的发展,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法学院与五大洲30个国家与地区的法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80余个,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瑞士、爱尔兰、挪威、捷克、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印度、智利、以色列、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法学院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学院执行院长访问清华法学院
设立全方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法学院坚持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培养学生,打造涉外法治人才精品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广方向、多层级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包括:1)本科生阶段宽口径、厚基础的国际班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2)研究生以学科为核心、涵盖包括国际仲裁、知识产权、计算法学等学科方向的专门培养项目;3)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外籍法律精英的中国法LLM项目。全方位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精英型、创新型法律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
法学院特色的4+2联合培养项目:2015年起,清华大学法学院先后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签订了清华本科与国外JD的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高水平国际讲座:法学院注重为学生搭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曾多次邀请学界、实务界知名人士举办讲座、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加深法学院师生对学科前沿问题的了解与探讨。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耶、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普勋爵、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副院长拉塞尔法官等均到访过清华大学法学院进行演讲与座谈。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拉塞尔副院长进行讲座
计算法学项目:计算法学项目于2018年4月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批复立项,致力于培养法律与计算科学交叉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项目面向全国招收优秀学生进行法学与信息科学等方向的交叉研究型学习,通过跨院系的课程设置、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实践型的产业合作开展多维度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出一批既精通法律规则又熟悉信息技术,能够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法治对话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法律行业和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届清华大学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
▲常务副校长王希勤、院长申卫星带队访问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简称IADS)在2012年底顺利启动,至今已运作8年。法学院积极推进本项目的发展,引进海外高层次师资,探索创新培养模式。项目主任由ICSlD主席指定仲裁员、中国最高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教授担任,并邀请《纽约公约》领域最权威专家Albert Jan van den Berg、世界知名国际诉讼律师Gary Born等专家进行授课与交流。该项目为国家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师生合影
▲IADS项目学生赴香港参加国际法会议
国际知识产权法项目:为解决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简称IIP)于2012年底启动,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法律人才。项目以境外一流师资为主体,邀请包括前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首席法官Randall.Rader,慕尼黑马克思-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与税法研究所前任主任、慕尼黑大学与卢布尔雅那大学教授Joseph Straus,国际商标协会前主席Frederick Mostert等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知名学者和实践专家进行授课。项目每学期举办大量的对外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此增进同学们对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的了解,同时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境外学习与实习机会。
▲国际知识产权法项目学生参加牛津大学国际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比赛
▲国际知识产权项目学生在美国实习
中国法LL.M项目:法学院于2005年率先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中国法硕士学位项目。为兼顾“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办学体系,项目将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单向输送拓展到中外学生双向学习与交流,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法和中国法学教育走向世界。通过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完整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活动,LLM中国法项目培养了熟悉中国法的国际法律人才,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宣传中国法治成就、培养高端国际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该项目的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世界各地法律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美国怀俄明州第九司法区巡回法院法官、牛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等。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全球胜任力
实践教育是法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竞争力,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精英法律人才。通过丰富的讲座论坛、交换学习、短期课程、国际竞赛、海外实习实践等形式,为法学院学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学术资源、更多的体验机会,以及更好的交流平台。
近五年来,法学院学生进行包括交换学习、海外实践、国际竞赛、短期课程等形式的海外交流累计约783人次,其中本科生约397人次,研究生与博士生约386人次。学生开展海外交流的地点除英国、美国、加拿大地区外,还包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宣传中国法治故事。
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层面,法学院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国际赛事,法学院参赛队伍在第14届ELSA-WTO模拟法庭竞赛、2017年牛津国际知识产权法模拟法庭竞赛、2020年国际模拟投资仲裁深圳杯等国际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本科国际班学生代表参加第14届ELSA WTO模拟法庭竞赛,获得东亚赛区冠军,最终跻身全球八强。
▲清华法学院代表队夺得第十四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冠军
▲法学院师生赴印度尼西亚参访印度尼西亚最高法院
▲法学院学生参观伦敦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
这次以清华法学院为代表的远程教学给我国法学教育带来的模式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