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救命的常识,希望你永远用不上

许啸、夏博文等 南陆一号 2024-04-02

运动性猝死

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

当前,军事训练持续掀起热潮

如何科学训练

预防运动性猝死

今天,一起走进

第74集团军医院训练伤防治技术指导站

↓↓↓


一、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医学界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

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无创伤死亡


二、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种

包括特殊意外、药物滥用等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或长时间运动训练导致的心血管结构变化,是剧烈运动时引发急性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的两个诱发因素。在运动负荷下,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重要脏器缺血和脉管系统破裂,最终导致运动性猝死。


三、剧烈运动猝死的6大前兆


①胸闷;②心慌;③心跳过缓;④晕厥;⑤不明原因的疲乏;⑥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这些是猝死的预警信号,此时应积极进行相关的检查监测,避免发生猝死。

  

四、如何防控运动性猝死?


1.自测自身情况

从我们个人角度出发,在运动前要全面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如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眼前发黑等症状,或既往曾出现过晕厥或休克的,或有相关家族遗传病史的,要及时上报组训人员,酌情停止训练并送医诊疗;

2.医学筛查

从医疗机构角度出发,要完善所属单位人员健康状况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体检、个别重点人员心脏功能评估等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官兵身体情况;

3.科学组训

从组训人员角度出发,就要熟悉各训练科目训练强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时长。人在寒冷时血管会收缩,增加心脏负担,从而有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冬季选择合适温度下训练。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


五、运动前后心率的安全标准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运动猝死风险

控制心率是关键

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

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但由于运动项目、强度、时间、

人体耐受程度不同

每个人的运动心率有显著差异

因此专家们划定了一条

运动时最大心率的“警戒线”

一般成年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如果超过则可能发生心血管异常

大致分三个阶段看:

● 运动前

热身阶段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相当于小强度运动,适合做些简单的活动热身,以慢跑和动态拉伸为主,持续10-20分钟左右,心率从最大心率的55%逐渐增加到60%,以刺激心肺,让身体意识到运动已开始。

● 运动中

有氧运动+适当无氧运动,以整体感觉舒适为宜,心率从最大心率的60%-65%逐渐增加到70%-80%,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如果进行高强度运动,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但这种心率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尤其是有基础病人群,一旦达到最大心率水平,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即放慢速度、降低节奏。

● 运动后

不要立即停止运动,要慢慢降低运动强度,可采用慢走5-15分钟的方式进行。此时,由于心率是从较高水平下降,身体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运动结束后心率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到安静水平。


六、身边发生猝死事件该如何处理


如遇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首先不要惊慌,切记,千万不要自行送往医院!

1.只有自己一人的情况下,紧急呼救报告军医,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有别人在场,让别人拨打急救电话。

2.第二步立即让病人平躺仰卧,下颌抬起,头部后仰。

3.第三步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4.第四步如果找到自动除颤仪(AED)的场所,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部位:S电极置于患者右锁骨下,A电极置于患者左锁骨中线于第五肋间交界处)。

发生猝死

心脏骤停后4分钟

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脑部缺血4分钟后

就可能发生永久性损伤!

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

抢救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

战友们

学习急救常识

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赶紧分享转发!


往期回顾

向战笃行!10名“琼崖劲旅”最亮的星!

主题教育进行时|围观!这个单位的读书模式值得收藏

发扬光大“硬骨头精神” 在南部战区陆军部队引发强烈反响

 | 南陆一号 ( ID:nlyh_81 )

作者 | 许啸、夏博文、夏维萍

 | 2332

 | nanluyihao@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