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上游行列!“十四五”河南教育目标确定

教育时报 2023-06-27


3月15日下午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河南省“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系列

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介绍和解读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

目标任务
政策举措
重大工程等

有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



发布会上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争辉作主发布

介绍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情况


主发布



宋争辉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省有教育人口2888万,是教育人口全国第一大省。“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省教育系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83.2%、94%、90.85%提升至90.3%、96%、92.0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86%,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我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七个省份之一。作为教育底子薄、基础弱、保障水平低的中部大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宋争辉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五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对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宋争辉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从去年1月份,省教育厅成立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了起草专班,坚持开门问计、集思广益,多次征求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意见,扎实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去年年底,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将其列为全省31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宋争辉指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总体考虑:


一是突出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对标对表全国教育现代化2035远景目标和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二是把握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领《规划》编制工作,在发展目标上对标高质量,在发展思路上体现高质量,在任务举措上突出高质量,在资源配置上支撑高质量,推动教育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三是紧扣河南实际。紧扣“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全省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四是回应群众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经验和不足,准确把握当前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宋争辉表示,《规划》共18章内容,分4个板块,坚持 “工程化、项目化、方案化”和“项目为王”的基本思路,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前瞻性谋划了17个重大工程,安排了77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96.4%、93.5%、60%;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人才强省,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上游行列。


宋争辉强调,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将“大思政课”落实到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铸造立德树人的河南品牌,让我们培养的孩子“更爱国、更拼搏、更有爱、更担当”。


二是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评价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系、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聚焦基础教育促优质。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


四是聚焦职业教育建高地。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国家“双高计划”和省级“双高工程”,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五是聚焦高等教育起高峰。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支持7所高校11个学科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落实《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支点。完善高校结构布局,推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实施“大部制”“院办校”等改革,着力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本专科专业结构,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是聚焦服务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围绕河南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系统安排,为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先出彩、出重彩。


记者提问环节



新华社记者: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要求,这就需要河南高等教育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请问,“十四五”期间,河南在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进入“十四五”,围绕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省委做出了打造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培育“第二梯队”的部署,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总体部署情况已经在去年12月21日的“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介绍。


近段时间以来,省教育厅持续加快推进一流建设,开展“双一流”建设项目评审、遴选学科管理干部到教育部直属高校挂职交流、推动一流学科与规上企业精准对接、研究起草《河南省一流学科引进人才工作细则》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2月,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标志着“双一流”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我省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4个学科进入“双一流”。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要求,以“五强”为抓手,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


一是聚焦学科强根本。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建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的基础上,指导两校确定若干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学科进行重点培优,并引入若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力争部分学科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另一方面以学科学院优化调整为抓手,在全球全国汇聚优质资源,推动11个一流创建学科快速提升水平。


二是人才引育强师资。印发《河南省一流学科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在经费支持、科研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对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引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超常规支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吸引“孔雀河南飞”;同时练好内功,给予本土青年人才充分的条件保障,加快高层次人才培育,力争“孔雀生河南”。


三是服务产业强合作。加快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推动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与企业研发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在“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聚焦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力争新增百亿级经济效益。


四是平台监测强管理。对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建立我省“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监测平台,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贡献与声誉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既强调量化指标的考核,又设置留白监测项目,全面掌握建设进展,科学指导学科发展。


五是定期评价强绩效。建立省直部门联席督导制度,定期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进展进行督导;充分发挥省“双一流”建设咨询专家组和省内外学科专家的作用,通过分档评价考核建设成效,并将其作为资金分配、学科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定期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和群众等进行现场观摩,既充分展示建设成效,又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基础教育奠定基础、当好先导。请问“十四五”期间,教育部门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来推进基础教育促优质?谢谢。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基础教育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基础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0.3%、96%、92.01%、97.1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河南作为基础教育人口第一大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77万所,在校生2130.71万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更为强烈,必须加快推动基础教育促优质。概括起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实施“四大行动”,切实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深入实施幼儿园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是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管理能力提升、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三个工程”,继续深化中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双新”课程提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四个工程”,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四是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加快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


二、实现“四大提升”,切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是提升“五育”并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培育“五育”并举实验区、实验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强化教研支撑,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我们强调减轻学生负担,主要是针对不顾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超纲拔高、机械刷题,过度重复训练等现象。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学校数字化转型“四个支撑”,努力实现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提升教育督导效能。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和督导评估,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


三、深化“四个建设”,切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常态化开展“最美教师”等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形成“好老师”和“大先生”不断涌现的局面。


二是深化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计划、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开展“万名中小学青年校长筑基计划”,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和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


三是深化教师补充机制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力度,持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等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形成项目错位互补、市县乡全覆盖的高质量教师补充体系。


四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添动力。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推动“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落实,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教育为民初心,勇担教育强省使命,在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中争先出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因材施教、静待花开,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呵护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河南日报记者: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强调要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推动职教高地建设方面,有哪些谋划?谢谢。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感谢记者朋友们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月24日,春节一过,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教大会,楼阳生书记作出批示,王凯省长强调要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服务就业和民生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不仅需要大量科研创新人才引领,更需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去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我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的7个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省份之一。应该说,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大改革、大发展、大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实施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六个一批”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


一是组建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到2025年,我省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本科在校生将达16万人。目前全省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在校生不足万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组建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二是新建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全省现有高职院校99所,在校生138万人,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布局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升级需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规划增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中职在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但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达标,影响了中职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综合高中建设路径。同时,将建立与普通高考相对分离的“职教高考”制度,让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


四是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我们将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育7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点。深入开展“百校万企结对发展行动”,推动每个职业院校聚焦服务2-3个主导产业。对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加强职教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河南职教品牌。


五是创建一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打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挥行业产业优势,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切实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六是组建一批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由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牵头,吸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每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拥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中新社·中新网记者:我们了解到,去年,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兽医学入选河南“双一流”创建工程。那么,下一步河南农业大学将采取哪些措施向“双一流”建设行列迈进?谢谢。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河南农业大省农业大学的关注。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是全省上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在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基础上,省委、省政府这次将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确定为“双一流”创建工程,让农大人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冲击“双一流”,农大有基础、重谋划、在行动!


一、有坚实的基础


一是历史悠久。河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开始兴办高等农业教育,有长期深厚的历史积淀。


二是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学校根植中原沃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形成了作物学、兽医学、林学、农业工程等4个优势学科群,在粮食生产、现代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形成了鲜明特色。


三是优势突出。涉农学科门类齐全,1962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坚持“顶天立地”,连续17年主持“国家粮丰工程”等重大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19项,培养了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等一批企业家,现有7个国家级研究平台,89个省部级平台;是首批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二、有高位的谋划


近年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紧抓“双一流”创建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牢牢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一是坚定信心,锚定目标。省委2018年1号文件就提出,“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向全国一流迈进”。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更让我们信心满满、意志坚定。


二是躬身入局,高位谋划。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站位全局、把握方向,编制了《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方案》,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河南作出农大贡献。


三是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创建“双一流”既是学校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更是主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唯有拉高标杆,才能加压奋进。我们选取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和国内的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对标对表,实施“学科特区”,力争实现作物学、兽医学率先突破,带动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


三、有扎实的行动


一是理清了办学思路。去年学校开展了全校性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确立了“聚焦农、小综合、大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路。


二是明确了创建路径。学校全面实施“1458”专项行动,即围绕“双一流”建设这一个目标;聚焦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一流团队、一流平台“四大建设任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开放融合“五大战略”;推进学科筑峰、一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汇聚、高端平台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科技教育国际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八大重点工程”,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


三是实现了良好开局。进入省“双一流”创建工程后,全校上下踔厉奋发,获批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1.5亿元经费支持;获国家自然基金74项;牵头的省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王泽霖教授捐出8000多万元支持的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我们绘制了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画出了粮食作物抗逆改良“导航图”,解码了我国地方鸡生长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周后,省内首个现代免疫实验室将在我校正式挂牌。在迈向“双一流”的路上,河南农大人正豪情满怀,阔步向前!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郑州市作为9个全国“双减”政策试点城市之一,“双减”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探索了不少经验做法,请问“十四五”期间,郑州市将如何继续落实“双减”政策,确保校外减负、校内增质取得新突破?谢谢。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楚惠东:各位记者朋友好!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郑州市“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十四五”期间,郑州市将夯实校外“四个强化”,实施校内“四个提高”,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校外夯实“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工作“三联三创”活动为抓手,选派党建指导员“一对一”全覆盖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强化培训规范。制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引,组建由教研员、学科专家参与的鉴别专家库,全面界定和厘清培训范围,从师资队伍、场所设置、课程计划等方面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


三是强化治理手段。增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执法保障,依法依规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违规违法培训问题的行政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大”行动,“明查暗访”,对“地下”违规培训严厉打击。


四是强化监管覆盖。搭建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课程查询、交费退费、风险预警等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培训机构治理“四级包保制”,持续开展广告治理和规范各类社会竞赛活动,营造教育良好生态,实现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动态清零”。


校内实现“四个提高”:


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坚持“压总量、控时间”,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制定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展评活动,赋能广大教师提高作业设计专业水平。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坚持“全覆盖、广参与”,注重“上水平、强保障”,促进课后服务迭代升级,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协调公益资源“进校园”,组织中小学生“进基地”,更好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需求。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优秀成果为引领,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制定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全面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实施优质均衡“521”工程,创建市级示范性教育集团50个,培育新优质初中学校200所,提供精品课堂1万节,丰富优质教育资源。


点击了解

↓↓↓


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建设教育强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