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联网中的Cat.1技术究竟是什么?

strongerHuang 嵌入式专栏 2022-09-10

关注+星标公众,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排 | strongerHuang

微信公众号 | 嵌入式专栏


随着5G时代的悄然到来,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特性深刻冲击了普罗大众的认知,而“万物互联”的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

但事实上,普遍的物联网所需求的并不仅仅是高速率低延时的网络环境,其中约有三成为中速率场景的连接需求。而在目前国内运营商2G/3G 网络退网趋势渐明的当下,这一庞大的连接需求将由兼顾速率、功耗和成本,技术特性更为合适的LTE Cat.1标准设备所接手。

那么,在如今的形式下,我们有必要对Cat.1进行深入的了解。

嵌入式专栏

1

Cat.1 技术定义
CatX 全称为 LTE UE CategoryX,是 3GPP 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的标准。UE Category 包含很多的无线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 UE 支持的速率。2009 年 3 月,3GPP 在 Release8(以下简称 R8)中正式提出 LTE,并同步推出 LTE Cat.1(以下简称 Cat.1)、Cat.2、Cat.3、Cat.4、Cat.5 这 5 个终端类别,其中定义的 Cat.1 上/下行峰值速率为 5/10Mbps。

R8 版本的 Cat.1 设备设计简单,功耗低,中等速率,最初应用于智能穿戴类产品。但通常智能穿戴类设备只配备 1 根天线,R8 的 Cat.1 终端则采用了双天线设计,这对于体积敏感度极高的智能穿戴类设备而言,市场接受度不高,并未形成规模应用。

3GPP 随后在 R13 中将这个天线问题解决,提出 Cat.1 bis 标准。Cat.1 bis 采用单天线设计,并对算法做进一步简化,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元件成本也得到降低,基于 Cat.1 bis 的 Cat.1 的全兼容性,现有的基站版本可同时支持 Cat.1 和 Cat.1 bis 终端。单天线劣势是带来 4dB 的下行平均性能损失。

随着国内运营商 2G/3G 网络退网趋势渐明,Cat.1 将承担主要的中速率场景需求,这部分需求占到物联网连接数的三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LTE 在蜂窝物联网连接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 LTE 最为成熟商用的是 Cat.4 技术,具有较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并拥有优秀的网络覆盖。然而 Cat.4 并不适用于对速率要求不高、但对时延和成本较为敏感的行业应用,如公网对讲、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可穿戴/追踪、智慧能源、工业控制等,Cat.1 兼顾速率、功耗和成本,并借助 LTE 的网络的广覆盖,比 Cat.4 更适合以上这些场景。总得来说,Cat.1 适合对网络速率要求不是很高、要求稳定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的连接需求。在 4G 模组中发展势头强劲,渗透率一路走高。

嵌入式专栏

2

Cat.1 终端特点

1.频段要求

表 1:Cat.1 频段要求


2.通信协议要求

应满足 3GPP R8 或以上的要求。


3.UE 能力

表 2:UE 下行链路物理层参数值
表 3:UE 上行链路物理层参数值


嵌入式专栏

3

Cat.1 通信特点

Cat.1 通信能力属于中低速档次,可以视为低配的 LTE 技术。能满足一定高速移动、时延敏感、支持语音、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场景需求,业务上与 2G/3G、CatM1(以下简称 eMTC)、CatNB1(以下简称 NB-IoT)、Cat.4 有一定重合。Cat.1、 eMTC 和 NB-IoT 是专门针对物联网市场的,Cat.1 相比其他几种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Cat.1 与NB-IoT 相比,具有网络覆盖、建网成本和通信优势
Cat.1 承载于现有 LTE 网络,而 LTE 网络在全球均有良好覆盖,运营商无需额外升级基站的硬件配置,只需对基站的参数进行配置,即可实现 Cat.1 终端接入。NB-IoT 则需要新建基站增加硬件资源投入,,现有的 NB-IoT 网络覆盖远低于 LTE 网络。在通信方面,NB-IoT 受限于数据传输速度和移动速度、时延需求, 通常适用于小码流、静止状态的场景如三表(水表、电表、燃气表)。Cat.1 可以传输更大的码流,且具有很好的移动性与语音功能。

2.Cat.1 与 2G/3G 相比,具有网络覆盖和通信优势
随着 2G/3G 减频退网工作的实施,2G/3G 市场进一步萎缩,势必无法成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未来 NB-IoT+4G+5G 将作为物联网海量终端的主要蜂窝承载网络。

3.Cat.1 与eMTC 相比,具有建网成本优势
运营商现有 LTE 基站若想支持 eMTC 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升级网络。目前国内运营商在 eMTC 网络上并无过多投资,eMTC 在国内的生态、产业链发展均不理想。

4.Cat.1 与Cat.4 相比,具有成本优势
Cat.1 与 Cat.4 网络兼容,且具有 Cat.4 一样的优势。虽然速率和信号质量都稍逊一筹,但 Cat.1 采用单天线、低存储方案设计,硬件架构更简单,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成本 Cat.4 在功耗、集成度、价格方面很难满足部分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需求,而 Cat.1 适合物联网目前的商业模式,受到国内产业链的青睐,可承接上述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能力。
未来数百亿的物联网连接中,对于网络的能力需求是不一样的,10的节点需要大带宽高速的通信技术,如高速率 4G(LTE Cat.4 以上)、5G 等;30的节点需要中等速度传输技术,如 2G/3G、Cat.1 与 eMTC;而 60的节点需要低速率的连接技术,如 NB-IoT、LoRa 等。Cat.1 有望成为 30的中速场景中的主要技术。
图 1: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嵌入式专栏

4

Cat.1 产业发展情况

1.移动物联网政策解读

2020 年 5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工信厅通信〔2020〕25 号文,即《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移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动制定移动物联网与垂直行业融合标准、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等。政策促进和推动力量将显著加速移动物联网生态成熟,促进相关技术演进,并推动规模应用发展。

《通知》明确了任务,要推动国内建立一分为三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明确了 2020 年目标:
  • NB-IoT 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 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 亿;

  • 推动 NB-IoT 模组价格与 2G 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 NB-IoT 和 Cat.1 迁移;

  • 打造一批 NB-IoT 应用标杆工程和 NB-IoT 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通知》中将移动物联网演进的双路径可以归纳为:
  • 2G/3G 转向 NB- IoT/Cat.1,该路径主要服务于中低速率业务场景;

  • 推动 5G 发展,该路径服务于高速率低时延的特定场景,目前以 LTE Cat.4 为主,后续逐步引导转向 5G。


2G/3G 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与 NB-IoT/4G/5G 等先进技术相比,2G/3G 技术的频谱利用效率较低。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数约为 11.5 亿个,2G 占比约为 42。而 NB-IoT 连接数刚刚超越 1 亿个,仅对 2G 存量的替换空间达到近4.8 亿个。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连接净增也主要在 NB 与 4G 上,2G/3G 连接较 19 年均有下滑,但存量物联网连接中,2G/3G 连接占比较大。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三大运营商 2G/3G 占总连接约 50以上,联通 2G/3G 存量占联通总连接超 25。未来 Cat.1 和 NB-IoT 将成为承接 2G/3G 转网业务提升频谱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NB-IoT 主要承接低速固定场景需求,Cat.1 主要承接中速移动场景和话音场景需求。
图 2:中国联通 2020 年 4 月连接占比

Cat.1 网络非常适用于目前的中国国情,运营商在 LTE 网络上都做了巨大投入,LTE 网络非常完善,全国人口覆盖率超 98,基本实现全国连续覆盖。在工信部发布的《2019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中显示, 2019 年底全国 4G 基站总数达到 544 万。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5 月,中国联通 4G 基站总数达到 144 万个,其中 LTE 900MHz 基站约 24 万个。强大的网络支撑给 Cat.1 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根基。随着三家运营商加速 2G/3G 退网转 4G,运营商也在积极引导行业用户使用NB-IoT 和 Cat.1 终端模组,Cat.1 前景势必一片广阔。

2.Cat.1 产业链发展情况
3GPP R8 发布 Cat.1 后,高通、Sequans、Altair 等国外芯片厂商率先推出Cat.1 芯片。高通在 2016 年推出 Cat.1 方案,和 Cat.4 方案采用同一个芯片平台,生产的模组与国产 Cat.4 模组价格相差无几。2017 年,中国电信由于 CDMA 网络成本较高,曾考虑利用 Cat.1 迁移物联网用户,但受限于成本,并没有实现规模应用。成本和技术的双重困境导致 Cat.1 芯片在前几年在国内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 2019 年下半年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厂商发布 Cat.1 芯片,模组厂商才纷纷入局。截止目前已发布 Cat.1 产品的模组商有有方、广和通、美格智能等。

表 4:Cat.1 产业链企业

Cat.1 模组兼顾制式、性能、功耗、成本优势,主流模组厂商均已发布相关产品,带动新零售、公网对讲、POS 终端、工业 DTU、资产追踪、共享类硬件等领域纷纷加快 Cat.1 终端研发上市。加上工信部《通知》中“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加大 Cat.1 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模组成本降低,促进规模应用”的利好政策助推,预计未来一年大量的 Cat.1 终端将上市和规模应用, 带动产业升级,Cat.1 产业链成熟度将持续提升。

嵌入式专栏

5

小结

毫无疑问,Cat.1高可靠、低延时、低功耗、低成本、中速率的技术特点,以及对现有4G基础设施无缝兼容的特性,让它更加适应未来的中速移动物联网需求。


而在整体的产业方面,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选择也都在积极转向Cat.1,毫无疑问,Cat.1的强势崛起已成定局。

在了解了Cat.1的技术特点与当下的产业发展概况后,我们将深入实际应用领域,剖析Cat.1技术在各产业中能够实际发挥的作用。系列文章的第二篇:《Cat.1+车联网:先让定位迈进4G时代》,将从车辆定位这一无处不在却又无比经典的应用场景,带你了解其技术优势与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删除。

------------ END ------------


后台回复『物联网』『IoT』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嵌入式专栏』,底部菜单查看更多内容,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