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疗”真能抗癌?24分Cell子刊实力综述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470期日报。

Cell子刊:癌症患者如何吃?(综述)

Cancer Cell[IF:23.916]

① 调节膳食营养素会以不同方式影响不同的癌症,建议将选择性养分限制而非热量限制作为替代治疗目标;② 癌症治疗过程中应平衡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脂肪低碳水的生酮饮食与癌症的延迟进展有关;③ 饮食中特定氨基酸含量或比整体蛋白质水平更重要;④ 限制某些维生素(如B12 、B9)摄取、增加某些营养素(如甘氨酸、甘露糖)循环水平或可抑制肿瘤生长;⑤ 肿瘤微环境和局部营养有效性(取决于肿瘤所在组织)对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反应影响深远。

Dietary Approaches to Cancer Therapy
05-14, doi: 10.1016/j.ccell.2020.04.005

【主编评语】调节饮食可以提高患者对癌症治疗的反应,这一概念对许多患者极具吸引力。对癌症代谢的深入研究强调了营养供应对肿瘤生长和治疗反应的重要性。癌症表现出不同的代谢需求,受到组织起源、微环境和遗传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饮食调节需要与癌症和治疗的具体特征相匹配,这是一种精确的方法,需要对癌症代谢弱点的机制有详细的了解。(@Lexi)

武汉大学团队:银粒子修饰的噬菌体调节肠道菌群,对抗大肠癌

Science advances[IF:12.804]

① 共生具核梭杆菌(Fn)通过扩增髓源抑制细胞(MDSCs)从而促进结直肠癌(CRC)生长;② 将纳米银粒子静电吸附于可选择性结合Fn的噬菌体衣壳蛋白,形成可选择性清除Fn的M13@Ag噬菌体;③ M13@Ag可在体外活化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促进其抗肿瘤免疫反应;④ M13@Ag可在体内辅助免疫检查点治疗或化疗,抑制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⑤ 肿瘤微环境中,M13@Ag可促进成熟DC和M1巨噬细胞的积累,并减少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MDSCs数量。

Bioinorganic hybrid bacteriophage for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to remodel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05-15, doi: 10.1126/sciadv.aba1590

【主编评语】研究认为结直肠癌(CR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关,如共生具核梭杆菌(Fn)可选择性增加免疫抑制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数量,从而损害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自武汉大学的张先正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该团队从M13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出可选择性结合Fn的噬菌体,并用纳米银粒子对其进行修饰,形成可选择性清除Fn的M13@Ag噬菌体。M13@Ag通过促进抗原递呈细胞(APC)的积累和活化,并抑制免疫调节性细胞的数量,从而辅助免疫检查点治疗或化疗,抑制CRC生长。(@Lexi)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肠道菌群(综述)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IF:9.658]

① 多种肠道细菌(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及粪肠球菌)通过不同机制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② 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及炎症反应、分泌代谢产物以调控免疫细胞功能、直接接触并作用于肠道免疫细胞、形成生物膜等方式,介导免疫相关机制导致结直肠癌发生;③ 肠道菌群还可能影响PD-1单抗、化疗等结直肠癌治疗手段的疗效;④ 通过饮食及锻炼、摄入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方式调控菌群或是未来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策略。

Colorectal cancer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based on changes in intestinal flora
05-05, doi: 10.1016/j.semcancer.2020.05.004

【主编评语】来自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Xudong Lin团队在《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以及菌群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免疫系统以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各种方式,并讨论了肠道菌群可能如何影响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疗效,最后展望了未来通过菌群调控与干预以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可能。(@szx)

联合免疫治疗或对特定大肠癌患者有效

JAMA Oncology[IF:22.416]

① 评估PD-L1和CTLA-4联合抑制是否改善转移难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生存,最佳单独支持性护理组(BSC)为对照;② 15.2个月中位随访期内,治疗组和BSC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6.6和4.1个月(风险比(HR),0.72),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和1.9个月(HR, 1.01);③ 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频率高于BSC组;④ 联合抑制显著改善微卫星稳定(MSS)患者OS(HR,0.66),并改善具有肿瘤突变负担(TMB)的MSS患者OS(HR,0.34)。

Effect of Combine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vs Best Supportive Care Alo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he Canadian Cancer Trials Group CO. 26 Study
05-07, doi: 10.1001/jamaoncol.2020.0910

【主编评语】除了那些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患者,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CRC)中的效果并不明显。最新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临床试验研究旨在评估PD-L1和CTLA-4联合抑制(度伐单抗+替西木单抗)是否改善转移难治性CRC患者生存。该研究发现,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可能与晚期难治性CRC患者的OS延长有关。或可根据血浆肿瘤突变负担(TMB)选择最可能在联合抑制(度伐单抗+替西木单抗)治疗中受益的患者。(@Lexi)

NEJM:治疗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优于索拉非尼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0.67]

① 纳入501名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336名接受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165名接受索拉非尼治疗;② 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的总生存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7.2%及6.8个月,索拉非尼组患者分别为54.6%及4.3个月;③ 治疗12个月后,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组患者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均显著低于索拉非尼组患者;④ 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组与索拉非尼组患者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5%及55.1%。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5-14, doi: 10.1056/NEJMoa1915745

【主编评语】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在针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的1b期临床中展现出了很好的疗效与安全性。《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报道了最新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治疗12个月后,相比于索拉非尼治疗,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szx)

Nature子刊:lncRNA——RAMS11或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原位、转移及正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来自两个独立的队列),荟萃分析鉴定出148个转移相关的lncRNAs(RAMS);② RAMS11与CRC患者生存较差相关,且在转移组织中显著上调;③ RAMS11是含5个外显子的核定位lncRNA,在原代和mCRC细胞系中高表达,正常结肠上皮中不表达;④ RAMS11促进mCRC细胞系在体内外的侵袭性表型;⑤ RAMS11结合CBX4招募到Top2α的启动子上调转录,增加其蛋白水平,从而导致细胞对Top2α抑制剂产生耐药。

Long non-coding RNA RAMS11 promotes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05-01, doi: 10.1038/s41467-020-15547-8

【主编评语】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文章,鉴定出148个结直肠癌(CRC)转移相关的lncRNA,其中RAMS11促进CRC的转移表型,同时通过上调Top2α的表达对Top2α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该发现提示RAMS11或可以作为转移性CRC的生物标志物和Top2α抑制剂治疗的联合治疗靶点。(@爱的抉择)

南京医科大学团队:lncRNA调控胃癌风险

Science advances[IF:12.804]

① 纳入18852名参与者进行大规模跨族裔遗传研究,发现在16p13位点的潜在因果变异体rs3850997 T>G与降低的胃癌风险显著相关;② 该风险效应受映射的长链非编码RNA胃癌低表达转录本(GCLET)调控;③ rs3850997影响CCCTC-结合因子(CTCF)的结合亲和力,从而对GCLET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的远程监管;④ GCLET通过与miR-27a-3p竞争而增加FOXP2表达,进而显著影响胃癌体内外及临床表型。

Remote modulation of lncRNA GCLET by risk variant at 16p13 underlying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gastric cancer
05-20, doi: 10.1126/sciadv.aay5525

【主编评语】易感基因座的生物学效应很少在胃癌发生中提及。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张正东和王美林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在16p13位点的潜在因果变异体rs3850997 T>G与降低的胃癌风险相关,并受到长链非编码RNA胃癌低表达转录本(GCLET)调控。该发现强调了基因功能对癌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的影响。(@Lexi)

Science子刊:为什么亚洲人容易患胃癌?

Science advances[IF:12.804]

① 根据每例GC患者的突变特征将所有患者(319例亚洲人和212例非亚洲人)分为6个亚型,其中一个亚型具有明确的酒精相关突变特征;② 该亚群90.5%的患者具有亚洲种族背景,69.6%的患者ALDH2基因功能缺失,酒精摄入、吸烟习惯和ALDH2功能缺失共同导致其GC发生;③ 日本GC病例中7.4%患者具有CDH1生殖系变异,且多归因于日本和韩国人共有的一些重复发生的单核苷酸变异;④ 约1/5的弥漫性GCs可归因于酒精摄入与ALDH2等位基因缺陷或与CDH1变异的组合。

Defined lifestyle and germline factors predispose Asian populations to gastric cancer
05-06, doi: 10.1126/sciadv.aav9778

【主编评语】胃癌(GC)发生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异性,在东亚,尤其日韩两国,GC发病率居高不下。而遗传和环境因素对GC发展的影响以及种族差异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最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对531例GC患者(319例亚洲人和212例非亚洲人)进行基因组分析,该研究发现,酒精摄入、吸烟习惯、ALDH2等位基因缺陷和CDH1变异影响了亚洲人群(尤其日韩两国)胃癌发生,揭示了在高发病率地区生殖系变异和生活方式对GC的未定性影响。(@Lexi)

Nautre Reviews:COVID-19疫情对消化道癌筛查的影响(评论)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各权威机构建议优先考虑必要的胃肠内窥镜检查程序,并强烈考虑推迟选择性的、非紧急的程序;② 许多国家暂停基于人群的结直肠癌(CRC)筛查,这将会影响数百万平均/高风险人群;③ 延迟对胃癌中高风险国家粪便潜血试验(FOBT)阳性个体的上消化道镜检测,或将导致早期漏诊并对生存产生负面影响;④ 基于内镜检查的监测程序需要尽早重新安排,特别是高危病例;⑤ 鼓励内镜学员在线学习,或参与选择的内镜检查病例,如胃肠道止血等。

COVID-19 and endoscopy: 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and digestive cancer screening
05-13, doi: 10.1038/s41575-020-0312-x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的评论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正在对全球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单位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性产生破坏性影响,大多数内窥镜检查单位都在应对人员和个人防护设备短缺的现状,并面临消化道肿瘤筛查或监视内镜检查程序大幅减少、优先安排内镜检查程序和推迟许多程序的巨大压力。而只有疫情结束之后,才能真正了解疫情对胃肠道内镜检查、消化道肿瘤筛查和监测的真正影响。(@Lexi)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Lexi,szx,爱的抉择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24 | 喝奶有何利弊?70分NEJM发表里程碑综述

0523 | 9项值得关注的宏基因组研究和方法学突破

0522 | 吃什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两篇高分文章论"真理" 

0521 | Cell重磅关注生酮饮食:如何改变肠道菌群和免疫

0520 | 少吃点为何促长寿?Cell子刊报道代谢网络秘密

0519 | 有Nature有Gastroenterology,近期IBD研究亮点纷呈

0518 | 于君团队再突破:肠道菌可影响阿司匹林对大肠癌的预防作用

0517 | 难以集中注意力?可能是饱和脂肪吃太多

0516 | 3篇高分文章,聚焦新冠时期的代谢疾病研究

0515 | 阴道益生菌RCT登上NEJM,有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