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调查】数据显示:五年来,走失人口比例中约1/3为老年人

养老周刊 2022-10-15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家庭为单元的协同生活方式随社会变革产生变化,以监护缺失、自我意识迷失或丧失、流动风险等因素所带来的人口走失风险逐渐成为家庭风险的要素,也成为社会治理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一方面,家庭要承担和克服因走失风险家庭成员隔离、疾病、感情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切实降低走失风险,另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使政府与社会力量关注走失风险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寻回状况与回归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一方面政府要逐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走失风险人口的主责部门如民政、公安、卫健等逐步完善服务手段和协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在社会动员、技术应用、信息传播等方面创新发展,为走失风险人口的存量回归和增量快速响应提供社会服务模型,逐步降低人口走失风险,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根据对2016-2020年样本数据的基础统计分析,从走失人口的年龄群体规模而言,成年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但老年人走失人口比例分布稳定,五年来占比约为1/3。未成年人走失人口的比例近三年逐渐下降。男性走失案例在五年内均多于女性案例,并且男性走失者在案例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由2016年的52%上升至2020年的65%。


     在独居、与家人同居、居住于养老院等机构三种居住类型中,与家人同居的走失者占比最高,占案例总数的92.06%;独居案例次之,占7.04%;居住于机构的案例占比为不到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机构专业管理的重要性,也应提升家人防走失的常识和警惕性。

      关于走失案例发生的原因,超过四成的走失者是由于患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诱发走失,另有近三成的走失者患有认知障碍类疾病,这一类走失者主要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离家出走和迷路分别成为走失案例的第三、第四大诱因。

      在走失案例普遍存在相关预防措施的缺位的问题。超过97%的走失案例中,走失者及其家庭并未采取任何可能措施预防走失风险。在可采取的措施之中,最为普遍的应对方法为携带手机,其次为佩戴GPS等定位设备,再次为携带了标明个人信息的身份卡,但此三种预防措施的普及率过低,不足2%。

      

研究团队建议:

1. 建立健全走失人口的托底性社会救助体系。

       在顶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目标,走失人群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既要与现阶段财力相符合,又要与城镇化战略发展所必须的人口转移规模相符合,提供适宜化救助。

        第二,应当扩充传统流动人口的内涵,根据人口迁移、老龄化趋势、残障人社会融入的关联性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

        第三,走失人口是社会风险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应当在丰富完善事后救助的流程及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加大防走失知识科普力度,做好预防防范工作。

        第四,处理好走失人口之中老人、儿童、残障人士、妇女等个群体的制度化保障关系,消除碎片化,做好衔接工作。

        第五,整合城乡差异、地区差异、部门衔接问题,妥善定位地方和部门职责,充分有效利用各自优势做好走失人口社会服务工作。

        第六,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倡导和落实家庭监护责任。

        第七,应用智慧化、信息化手段,丰富走失人口的发现、识别、救助、转介、服务等社会功能。


2. 鼓励救助服务创新。

      从政府层面而言,需要分层、分段、分类推进走失人口的存量问题、新生问题和预防问题。民政部门需要分层分段分类推进在站流浪乞讨人员的滞留问题,做好站外延伸服务,面对复杂多元的走失人口特征,制定相应保障和服务制度。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让更多的社会组织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投入到走失人口救助服务过程中。


        从社会组织角度而言,需要提升专业性和规范化服务。一般而言,走失人口超过3个月,这类群体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能力都会下降,想要转变就非常困难。在起初的3个月内,社会力量越早介入帮助,此类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可能就越大。


       对于商业公司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并非高不可攀;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就是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新媒体,可以而且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融入走势人口救助工作中,乃至更为广阔的社会服务领域,发光发热,造福民众,服务社会。


       对于家庭而言,需要承担家庭监护、照料服务的责任,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投入相关培训力量,辅助家庭成员掌握相关专业照护知识,避免走失风险发生。

(来源: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



聚焦两会,关注民生请关注中国社会报养老产业周刊

往期精彩回顾:

【两会观察】这个问题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引起科技大咖的高度关注

【地方经验】养老服务列入湖南省2021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范围

【两会关注】关于养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了这些重要信息

【激励奖励】民政部拟对5省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倾斜资金支持

【记者观察】用制度创新筑牢老年人护理保障

【地方两会】2021年地方两会养老工作亮点纷呈

【地方两会】多地政府把养老服务列入今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全国两会】2021年全国两会,我为养老建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