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督战队:独特的效率利剑

Talent 自经营 2024-03-12

随着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及公司业务不断扩大,公司人数也会不断扩张。这时候,管理难度加大,我们一般都会采取KPI的考核机制来约束员工行为。


当然,KPI考核更加适用于销售为主导的公司。由于管理学的发展,现在许多公司都是使用OKR管理方式。


而OKR方式更加注重目标管理。类似于一个项目的指南针,比较适用于研发和运营型的岗位,用伟大的毛主席的话概括那就是说,写好工作总结,就是OKR的核心要旨。


但是无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KPI,还是有过程为导向的OKR,并非管理的万能药,并不能生搬硬套,无需完全照搬。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用好KPI已经足够。


但是考核指标有一定的滞后性,没办法实时跟进和掌控一线的销售动态,以及员工的销售技巧,而往往这些方面才是决定业绩的根本。


假设一个顾客今天来到商场逛街,其中A员工在顾客来到店里的时候,采取的是佛系的态度并不是积极主动的沟通,或者沟通属于平淡无奇风格,甚至还有把顾客晾一边的。那么很可能顾客就走了。


而员工B在顾客进店的时候,首先观察顾客的衣着外在打扮,然后积极与顾客套近乎,然后根据客户特点针对性推销搭配,最终这样的销售极大可能促成顾客买单。


最终顾客在销售B那里购买了价值1000块钱的衣服,结果就是销售A白白损失了一,进店顾客。如果门店足够多,销售足够多,那这种管理漏洞,就足以吞噬掉很多门店的利润,这是第一层面的问题。


我一直在公司运营的第一线,一路走过来,深刻发现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就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关于这一块,针对进店顾客的沟通,是可以标准化的。


接着可能出现另外一个场景,就是顾客来到了店里面也试了各种衣服,最终在想买与不想买的边缘徘徊。假设一个优秀的销售就会说,“今天您穿这件衣服非常漂亮,而我们这个是新款一直都不打折,但恰巧今天是我们的店庆活动,可以给您申请8折优惠……然后,还能额外赠送……”。这一套话说出去以后,客户可能顺水推舟就购买了,而一个平庸的销售可能就会说,“那您试一试,觉得合适就买,挺漂亮的”,语气非常平淡,最终顾客可能就没有购买而离开了。


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一个卓越的管理体系,就必须制定一套通用的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让员工可以按图索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销售工作中。


如此,就需要制定:


1、基本的客户进门的话术,


2、对客户情况进行分类的标准,


3、如果客户犹豫不决我们应对的话术,


4、如何让他成交的话术等等。


一旦我们把这些工作都拆分开来,然后写一个通用的指导原则,不规定你每一句话必须怎么说,但是必须规定客户进门、客户沟通、客户徘徊等等不同的场景,应该采取的不同策略。如果你有10家店,每家店有5个员工;如果每一个员工每个月通过这个策略,能够多卖5000块钱,这样就会多出25万的营业额。


经常去海底捞的朋友都知道,海底捞以标准化服务取胜,靠标准化的服务成为火锅界龙头。以证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许多的流程是可以标准化的。

一旦确立标准化,我们就有了基本的考核指标,那么员工就需要按照我们的指导意见工作,而不是由着自己的喜好,天马行空。最大限度降低不确定性,就必须最大程度进行标准化,一旦标准化就意味着,一切都有了依据。


所以“督战队”,必然成为一个最有效的武器登上公司运营舞台,它简单好用没有繁琐的条条框框,直抵核心。


所谓“督战队”,就是培训若干个人员按照公司提供的标准化流程,每天一一检查每一个销售,有没有按照流程去做,比如客户犹豫不决,有没有通过优惠赠品活动来让成交;比如客户添加我们有没有及时的回复他……等等问题。


把这所有的细节都制定出来,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做好,就扣一分,并且记录在当天的考核日志里,第二天提醒员工。分数直接与工资进行挂钩,如果扣到一定临界值就,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比如,一个月内扣三分可以豁免;3分到10分,每一分扣对应部分提成,比如一分5块钱;如果一个月扣分10分以上岗位工资打8折;如果在20分以上,证明员工不达标,无法胜任该岗位。


在我们电商行业,所有的与客户的对话,都是有聊天记录的,这些都是可以成为执行依据的,执行起来可量化。对实体店来说,可以通过查看监控,或者暗访的方式来实现。


如果我们单纯的用KPI考核的话,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员工出现问题以后,我们仅仅是后知后觉,但是它造成了客户损失,已经客观造成了实际上的经济损失。这种滞后性,可能会出现在当一个新来的员工并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时候,如果这些损失累计起来,公司规模足够大,就会聚沙成塔,损失难以估量。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虽然在之前讲过,通过减少培训,加大考试的力度来筛选人才,但是,依然会出现一些新招员工,在实践过程中,频频出错。这种现象会一直普遍存在,而且没有办法及时去发现,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产生损失了。


这些损失,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因此”督战队”的运行模式,基本上能够规避这些风险。“督战队”直属于公司,老板可以亲自带队授权,他们需要具备能够找出标准号问题的能力,这个非常简单,参见上面具体的扣分手册即可;另外一方面,他们可以找出新来员工明显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当天汇报。


这就一方面我们可以去通过这些找出的问题,直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极大提升我们的运营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完美解决原来很长时间才能发现的问题,尽量把问题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采取这套策略,第一,它是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系统。所有的细节都在当天呈现在老板面前,督战队的成员通过日报告的形式直接发送;第二,它是一个高效的执行系统,可以让员工快速学习成长,更能让他们对所做的事产生更强的责任感。


在互联网电商行业,尤其是涉及到微信,私域流量运营的行业采取这个措施,非常有效。这种策略是我独创的,并且我也推广给了我的不少学员,效果都比较明显。


比如刚开始,员工在客户添加的时候长达10分钟,不和客户打招呼,这样的话客户的热情就冷却了,后面成交就很难。员工在有时在客户找他的时候,没有积极及时回答客户问题,导致一个即将成交的客户白白流失。有员工在客户答应晚上继续沟通决定是否购买的时候,忘记了晚上回去给你顾客沟通,最终又白白流失订单。等等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可以说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如果任其发展,即便是我们天天在培训上苦口婆心也没有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制定可执行的方案由专人进行分数统计。


一般我们这边反映的数据是一个月左右,所有员工基本上都可以严格按照我们的规范来,有个顾客进行沟通,极大的提升了运营的效率,减少了因为客户客户个人的问题而导致的沟通不及时,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


我一直都强调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那么一定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那么就必须要求我们在同一时间必须把事情尽量做对,其本质就是说减少犯错环节,每当公司运营过程减少一个环节的漏洞,就能提升成功的概率。


当然在跟员工沟通的时候,并不是说公司推行督战队制度是去窥探她的个人隐私,而是在工作层面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走,不能因为你今天心情不高兴,就对顾客爱理不理,减少个性,推崇共性


一个公司运营效率的高低,其根本的衡量指标就是对基层的控制力度,以及基层反映出的数据,能否及时的回传到公司,让老板在决策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所以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发展到“巡航”阶段就要使用“督战队”策略,以求直观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成功一定是简单的,把事情做对了事情就简单了,然后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督战队:独特的效率利剑

Talent 自经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