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渔村 今日大枢纽|钦州撤地设市30周年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钦州市撤地设市30年,不仅是钦州港口建设、向海经济从零起步到茁壮成长的30年,更是钦州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10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钦州市主要领导出席介绍该市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钦州市撤地设市30周年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希 摄
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撤销县级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同年10月28日地级钦州市挂牌成立。30年来,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的70.1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961.29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2368元跃升至2023年的59125元,年均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从53.8∶21.4∶24.8优化为18∶32.9∶49.1,产业结构的主基调由一产为主调整为二三产引领,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港口建设实现跨越。1994年,钦州港只有两个万吨级码头,经过30年的发展,钦州港一跃成为可供30万吨级油轮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向通航的大型港口,建成运营集装箱航线达70条,货物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前10强、全球集装箱大港前30强。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94年的12.2万吨,到2007年突破1000万吨,再到2018年突破1亿吨,预计今年将突破2亿吨。如今,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抓紧建设,世界级运河雄姿初显。平陆运河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一艘集装箱巨轮正缓缓靠泊钦州港集装箱码头。周军 摄
向海经济发展壮大。30年来,钦州主动融入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先后引进了中国石油、中粮集团、中国船舶、国投集团、上海华谊、浙江恒逸、印尼金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逐步搭建起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纤维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4家,临港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在建10个百亿级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800亿元。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0.32亿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108.1亿美元,增长337.8倍。2008年以来,钦州先后获批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综合保税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钦州产业园等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成为全国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依托这些平台,钦州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合作,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东盟传统优势产业项目,构建燕窝、榴莲等跨境合作产业链,建成运营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钦州)水果交易中心,获国家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钦州港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达5841万吨,同比增长31.6%;进出口总值突破1800亿元。
民生福祉日益改善。30年来,累计民生支出超2500亿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90.53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建成3所普通高等院校、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6家三甲医院;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区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该市相继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23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779元、19311元,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丨广西日报
编辑丨陆冬妮
校对丨吴鑫凤
责编丨黄洲英
总值班丨罗锐 黄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