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致远┆遇“稻”一粒米:在上海之根邂逅松江大米
编者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发展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理念坚持系统、协同、创新原则,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学路径和理论指引。松江大米主要以家庭农场的模式进行生产,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条、传播品牌文化,涌现出李春风家庭农场、沈万英家庭农场、八十八亩田等优秀案例。松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松江大米是松江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以颗粒饱满、品质优良著称,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遇“稻”·松江
为探寻松江大米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2024年7月11日-7月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2024年“致远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国际教育学院遇“稻”一粒米——“千万工程”背景下松江大米产业调研与推广实践团队实地调研了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大米加工厂、松江大米种植地井凌桥村。在走访体验中,团队成员对松江大米的文化内涵与生产过程有了深入了解,通过剖析内在机理、发掘地方特色,助力松江大米品牌传播,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 01 -
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大米加工厂
从“卖稻谷”到“卖大米”
农人在小昆山镇万亩良田辛勤耕作
实践团队走访了一楼的大米产品展馆,并体验了大米原浆咖啡。松江大米与云南咖啡合作,进行了“米·咖啡”的联动探索,推出了米咖系列风味产品,给消费者带来舌尖上的全新体验,也为偏远地区农产品销售助力。
一楼大米原浆咖啡售卖处
大米产品展馆详细介绍了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工艺,也展示了“松早香1号”等松江大米的专属品种及其推广情况。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松江大米“养猪种稻、种养循环”的绿色生产模式,感受到其“饱满清香、绵而不腻”的特点,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悠久的农耕文化。除了发展本土特色松江大米品牌和宣传“叶榭软糕”等非遗文化,松江大米还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与云南米开展援建合作,助推当地特色产品品牌化打造,聚焦上海本地市场,建立长效的农特产品供应体制和销售机制,深化东西部产业合作与社会帮扶。
团队成员参观大米产品展馆
大米生产机器
松江大米农业发展史馆内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松江小昆山大米加工厂始终坚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推动产业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新篇章。
- 02 -
松江大米种植地井凌桥村
稻田文旅,“井”上添花
井凌桥村隶属于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在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发展家庭农场为主线,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布局。全村共有家庭农场32户,种植水稻3212亩,户均净收入达79900元。以水稻产业为基础,并通过集约土地,井凌桥村开展了生态休闲农庄、开辟了产业化花卉和水稻综合养护基地,使村农业经济结构更为多元。井凌桥村以村庄改造为基础,发展文农旅游深度融合,凸显江南鱼米之乡的风貌,实现了“科创、人文、生态”高质量发展。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井凌桥村稻田和主题民宿风光
到达井凌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后,团队成员与井凌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桂静静进行访谈交流,进一步掌握村庄水稻产业发展概况。通过介绍,成员们了解到该村以“花涧小厝,稻田文旅”为发展定位,正在着力打造集“花卉+水稻”为一体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村庄在该产业发展模式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产能不足、知名度不高、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失等问题。成员们根据以往的走访经验,为村庄的发展从电商直播带动、优化“花卉+水稻”主题旅游线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
•
✦
✦
✦
团队与井凌桥村党总支书记桂静静进行访谈
随后,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村中的特色建筑、民宿民居等,深入探索村庄的水稻和花卉融合发展产业模式。团队成员了解到,2023年9月,叶榭镇首期庭院经济正式签约仪式举行,在村党总支牵头下,11户村民与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达成合作,与当地水稻产业联动,建立起了“花海·稻田”的综合产业。各种庭院花卉与稻田不仅扮靓了前屋后院,更使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美丽乡村充满人间烟火气。
团队成员走访井凌桥村
井凌桥村建设风貌
松江大米作为松江地区人民的主食,汲天地灵气,承悠悠文脉,不仅形成了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稻米文化,而且因地制宜,发展出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松江大米也逐渐走出松江,走向世界,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实现传承与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基地和农民群体,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农业文明,加深对乡村问题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以实际行动传承劳动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方案与青春力量。
SISU YOUTH / THE END
来源 | 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