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耶鲁大学走出的 iDVXer

高思远 创新中的iDVX Lab 2022-08-28

编者按

2021年3月,高思远同学从耶鲁大学博士毕业,他的研究方向是大脑网络相关的计算模型。在耶鲁的五年博士学习期间,他在包括 Nature Human Behavior,  Nature Communication,  及 NeuroImage 在内的顶级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 内容涵盖计算神经科学,降维算法,信号处理,图数据处理等。毕业后,他即将加入位于 美国加利福尼亚森尼韦尔 的 LinkedIn 总部,作为一名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员,主要负责社交网络中的机器学习计算模型的研究工作。他是 iDVX 实验室早期走出去的实习生之一,在他博士毕业之际,我们邀请他与我们一起回顾了在实验室的那些日子。


高思远同学的科研之路从iDVX实验室开始。2016年初,当时他还是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大四学生,申请加入了iDVX实验室,成为了第一批科研实习生。在三个月的实习中,高思远和另一名实习生林涵菲在曹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  “异类检测” 相关的可视化系统,并且将论文发表在了可视化领域的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之上。


RCLens 可视分析系统

 

作为一个数学系的本科生,高思远同学在加入实验室前并没有太多的科研经历,甚至对于本科毕业之后的博士生活也并没有什么概念。在iDVX实验室的这一段科研经历可以说是完美的填补了他在科研经历这方面的空缺。在 “异类检测”这个项目中,他从对这个问题毫无了解,到可以设计相关具体的算法并且在性能上击败了 State-of-The-Art Algorithm,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 iDVX实验室极强的科研氛围。因为大四时间安排问题,很多时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都是远程在线进行的,但是这并没有妨碍项目的进程。


高思远同学和林涵菲同学在VIS2017展示RCLens论文

 

同期实习学生们与高思远很快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份友谊也延续到了实验室之外。哪怕当年实验室的实习生们都身在各地,但是有机会还是会经常相聚。高思远特别提到,在 2019年的时候,他有幸去 LinkedIn 实习。实习期间,与当年其他的两位一同在实验室实习的学生林超光(现在大数据公司 Snowflake 工作),袁珺(当时在北美 Bosch 研究院实习)相聚。说起当年的实习经历,大家无不心存怀念,哪怕现在从事的工作或研究不直接与可视化相关,这段实习经历仍然是弥足珍贵。


高思远同学和其他iDVX第一批实习生


作为科研道路上的开端,曹老师的严格指导和实验室同学们之间的融洽相处,都对大家之后的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问到这段经历时,高思远同学说:“我至今难忘曹老师对于论文的高标准要求,他曾经在中国的凌晨三点还和当时身在美国的我以及林涵菲同学一起修改文章。这样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哪怕在我之后的博士生涯中,也经常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动力。现在博士顺利毕业,回想起当年的实习,读一读当年一起写过的文章,我会说,我的内心里充满的除了感激,还有一份少年时对于科研起步时的激情。而这种力量,相信也会伴随我和每一个从iDVX实验室走出来的学生,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7 年参加 IEEE VIS 会议,高思远及其他成员在美国大峡谷与曹老师合影留念




关注实验室公众号,了解更多招生及教学动态

公众号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