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 研究丨薛浥尘——回归身体这座庙宇
薛浥尘
巫色社群主创之一,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硕士。
当代艺术媒体编辑,美学杂志撰稿人,艺术旅行策划,生活美学实践者,多元媒介创作者。
自由摄影师,有13年拍摄经验,为几十位女性拍摄过人像、身体照。
热衷探索智性和灵性整合的修行途径。
现居北京。
社群公众号:巫色
个人公众号:MuteChild
Q:“女性本质”作为一个高频词汇出现在巫色的传播理念之中,可以简单谈一下您对于“女性本质”的理解吗?
A:是的,“女性本质”是描述我们核心理念的措辞。大家在通过语言进入一个概念时,会不可避免地代入自己对于一些词汇既有的认识,这是语言的强大,也是语言的局限。所以这是为什么巫色会大力推出各种线下工作坊与聚会,希望能从作为一个人整体的多维度、多元感官入手,进入语言背后的那个更广阔的、无法被定义的世界。
我们所言的“女性本质”不是一个性别概念,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抽象的能量,一种生命的原动力,其特性是通过感官经验世界、混乱无序和神秘、允许感受和情绪自然流动、注重心和直觉而不是头脑的选择、孕育生命也接纳死亡。它蕴含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中,也蕴含在每一个人类身上。
“女性”用另一个中文词来理解,是“阴性”;用印度梵文来理解,是Shakdi(萨蒂)。就现实而言,女人的女性本质会比男人强,但我们同时会强调,女人身上也有男性本质,男人身上也有女性本质。所以巫色社群非常欢迎男性的加入。
-巫色北京聚会-
Q:在Livinglove工作坊中,提到了女性能量的四种原型——天使/白光、母性、野性/动物、战士。您认为认识到自己的女性能量,对自身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A:这个女性能量的四种原型理论来自澳大利亚的Cynthia老师。她将女性能量比喻为一个光谱,将其分为四大类:白光、母性、野性、战士,这四种特性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彼此融合、共同协作,但同时保有自身的特质和味道。
我认为借由Cynthia老师的理论探索自己的女性能量,有两个意义:一是整全,二是真实。
整全性意味着探索和接纳自身未知、未曾预料的面向。真实意味着精确和校准。
而这两点也可以涵盖Livinglove工作坊之后学员的主要收获。
关于整全性,有女性学员反馈:“充分地感受到了疗愈的天使、包容的母性、野性的动物、热血的战士等几种不同女性能量在我们身体中的冲撞和融合。让我了解到我自身所具备的天然女性能量是什么,也了解到我的内心还有着更多不一样的追求和渴望。”
关于真实,有女性学员反馈:“我原本以为自己是白光更多,但是在工作坊中我意外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女性本质是野性。野性本质是性感的、感官的、调皮的、诱惑性的、玩乐的。我将自己的疑问抛给她。Cynthia说当你越来越成为你的本质,白光也会越多。”
但还是像我上一个问题说的,所有概念的理论,只是一种视角和通道,我们最终步入的,是原本就完整无损的自己。
-2018 Cynthia Living Love工作坊 photo by 小野-
Q: 在大部分人的心里,“柔弱”往往是女性的形容词,女性被认为是“弱势群体”,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在此大背景下,您认为女性该如何获得更好的自我认知?
A:“柔弱”作为女性的形容词,并不是一个普世的现象,更像是亚洲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期待和构建。女性被认为是“弱势群体”,以及女性权利的缺失,也确实是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存在的事实——当我们在反思这样的事实时,首先需要扩展我们对于既有概念的理解。
“柔弱”在现代语境中,似乎是个偏向无力和低卑的词,但其实“柔”本身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比如《道德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对于女性如何在此背景下更好地认知自己,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觉醒于自己真实的本性、臣服于自己真实的内在力量,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刚柔平衡、阴阳彼此滋养。
每个人体内都有柔软和刚强两种力量。无论男女,只有一个人首先全然地成为自己时,她/他才能最大化地做出社会性的贡献。
Q:一些巫色的线下聚会更强调女性的身体感受,可以聊聊您认为的身体和感官之间的联系吗?
A:身体是安放感官的庙宇,感官是进入身体的窗口。
Q:在围绕【身体】进行的创作中,您认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A:围绕身体的创作,对我而言分两种:一种是关于身体题材的创作,一种是身体自身的创作。
关于身体题材的创作,包括文字、图像、影像等。这种创作最大的困难是需要去感受,是媒介根据身体创作,还是身体通过媒介创作。比如我有一段时间画身体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把胯骨的线条画得很夸张,但视觉效果就没那么美观。后来我意识到,这些胯骨的线条,不是手画的,也不是脑画的,而是胯骨自己画的。我自己的胯骨线条比较明显,但我中学时期曾长期因此非常自卑,那个年龄还是比较受束于东亚对女性单一的审美构建,觉得身体纤瘦才为美。这几年通过对身体的探索我清理了过去的这些负面印记,所以胯骨就在我画到那个部位时自己跳出来在纸上尖叫和起舞。这样的画对我而言不是为了愉悦眼睛,而是为了成全我的胯骨。
这张画的是我自己的裸体后背照片。四月底我去浙江丽水参加巫色的聚会,一天早晨和两个女孩子一起上山拍身体照。我攀岩时踩空了,摔到石头上,背部划了很多伤口。在第一个版本的画里,我用了正统的颜色:身体是肉色、头发是黑色、伤口是红色,后来我觉得这样好无趣,就全部更换了颜色,而且发现人类背部的骨骼线条好像植物的经络。
另一种身体自身的创作,身体本身就是媒介。这种创作最大的困难是信任。今年八月底我去参加了一个肢体创作项目,当时有一个环节是两人一组,一个人独舞,另一个人对其进行美学转化。这是我近两年重新探索身体之后,第一次被要求独舞,心里非常紧张——当下静心觉察,意识到那是来自头脑的恐惧,而我需要做的,只是相信身体。
后来音乐想起,我深呼吸,让自己放松,把主权交给身体,想象自己化身为春天的水,随音乐的节奏流动。当时的要求是跳一分钟,我刚得知时非常心慌,害怕自己撑不下一分钟而尴尬收尾,事实上到最后我感觉时间太短了,还没跳够!这个经历对我而言极富启发,相信身体是非常深刻的事。
Q:可以分享一个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A:九月中旬的时候,我给自己的身体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我参加上面说的那个肢体项目的作业,当时的主题是“最自由的身体”。我自己受印度的脉轮理论影响,这个理论认为人体沿着脊椎有七个能量中心,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身体部位、情绪反应和关于自我认知的课题。我由此想到“最自由的身体”是每一个脉轮中心都流畅、通顺地绽放出应有的能量。
物质形态的身体,终归是不自由的。但是身体不仅仅是肉身,也是能量体。能量体本就无形,也通向无限。无限是自由的一种形态。
后来有陌生的读者给我留言说:“昨晚朗读了一遍你的身体诗入睡,谢谢你,美好的诗,让我把呼吸带入身体中慢慢去感受…” 让我非常感动和惊喜。虽然是通过诗歌作为载体,但我想其实是对身体的感知引发了其他人的共情。
—
我来自天空
我来自大地
我的双腿是通向地心的管道
红色岩浆在脚下流成一条
肥沃的火焰
我的腹部有一片黑色海洋
贝壳以苍穹为镜
低到泥巴里 孕育珍珠
我的胃部是一堵树皮墙
纹理下覆盖着
岁岁年年的渴望
我的心是一间炼金术实验室
所有的疼和所有的泪
都被加工成爱与光
我的喉咙住着一只憔悴的野狼
对着满月的夜空啼血
垭口之下 密林一同簌簌交响
我的眉心有一口深井
闭上眼睛 却看到更多
万时万空 在水面不息穿梭
我的头是一个宇宙
风起雨落时
发丝跳着星星的舞蹈
我归于天空
我归于大地
Q:您所进行的日常身体练习有哪些呢?通过这些练习您有哪些收获和改变呢?
A:我自己在持续地更新和扩展对于“日常身体练习”这个概念的理解。如果是一年前回答这个问题,我还会说瑜伽、自由舞动这样比较动态的练习。
但今年,我的一个新领悟是,日常身体练习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体的觉知和关照。这并不局限于每天要设置一个特定的活动去练习身体,而是在许多日常行为中,融入身体意识。比如,听音乐、点香、整理房间、烹饪、眯着眼感受阳光,都可以是对身体内部空间的调修。
家居照:熏鼠尾草、在8平米的租房摆拍早餐、和家里的植物,物件们一起晒太阳
*文中未标注照片均由薛浥尘拍摄
女性能量对自身和群体都具有创造性的意义,
日常身体练习,是在生活中保持对身体的觉知和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