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1年购物中心建筑规划设计趋势
“THOUGHT LEADERSHIP | CRTKL洞见”
分享CallisonRTKL作为行业引领者,
对于城市、建筑、产业、生活方式等不同维度
进行的深度思考、趋势探索和前瞻性研究。
作为零售商业地产的重要一员,购物中心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饱和、竞争激烈、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口味,以及猝不及防的疫情。
2021年伊始,我们试图对未来一年的购物中心建筑规划设计趋势,作一番探讨性的预测,抛砖引玉,以启发设计师、规划师、地产商以及购物中心运营者。我们更期待这些探讨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从而去积极应对挑战。
先让我们把目光暂且移回到过去。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对商业的影响尤甚。悲观者认为是疫情减少了人们去购物中心的次数。然而,我们回头看时,多年前消费者减少线下购物其实已经发生了。这恰恰是缘于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一些纯粹的购买行为,可以通过网购,而不一定非要去线下的物理空间。
尽管如此,购物中心仍以蓬勃的节奏在各城市生长。经历过电商的冲击,购物中心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去购物中心,除了买东西之外,与朋友约会、家庭聚会、浪费时间、娱乐、吃美食、了解时尚、甚至看展览等等成为更重要的目的。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人们对第三空间的体验越来越重视(“第三空间”是指除居住和办公之外的空间)。
因此,当预测2021年购物中心规划与设计的趋势时,我们把眼光放到了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宏观视角即“用城市规划的思维切入购物中心设计”,微观视角即“以人为本提升体验感”。从这两个视角出发,我们观察到了以下九个趋势。
趋势
01
业态的界限变得模糊 综合体变“融合体”
购物中心不再是纯粹购物的场所, 将成为最常用的“第三空间”。传统购物中心的运营思维空间组织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兴的消费与生活趋势。零售业态的空间可能会相应减少,而社交、娱乐的空间会增多,餐饮和亲子业态会越来越多出现在购物中心里。
以往综合体的设计,酒店是酒店,办公是办公,商场是商场。除却遵从基本的流线模式和功能区别,未来各功能之间可以有更紧密的融合。办公、酒店或公寓里有商业元素,而购物中心里也可以有办公或其它元素。
我们提出“融合体”这个概念,来取代过去的“综合体”概念。融合体更能体现生活方式融合、业态融合、空间融合的趋势。融合体不仅限于物理空间,更多体现在公共空间、社交场所,以及以人为本的感受上的融合。同时,融合的出现,也为满足顾客求新鲜、求变化的心理和愈加挑剔的口味提供了更大的灵活度。
趋势
02
购物中心设计融入酒店设计理念 提升体验感
购物中心区别于线上购物,在于其社交体验和服务体验。因此,从设计伊始,就要把服务考虑进去。这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好看的设计不难,把人性化的考虑融入其中,才更有挑战。
酒店行业是最懂服务的。未来购物中心设计的趋势之一便是与酒店的跨界,借鉴酒店的经验来提升购物中心的体验。所以,在设计购物中心时,越来越多从人性化角度切入。植入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或服务便是一种方式,比如在入口尝试采用星级酒店级别的门头或落客方式,用大雨棚来展现酒店般优雅周到的服务。
另外,除了做场景化或者创造新的空间,提升体验感还可以体现在细节的提升,给顾客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感受。比如卫生间和母婴室的设计人性化、周到,大到休息区的位置安排,小到镜子的摆放,让顾客有春风化雨般的舒适。
王府中环将细节做到极致,被TimeOut Beijing评为拥有五星级卫生间,被顾客誉为拥有“北京商场最棒的母婴室”。
这种跨界,将更多体现在思维方式和做法上。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购物中心的设计者与酒店团队一起头脑风暴。
侨福芳草地的入口,让顾客有星级酒店般的服务体验。
趋势
03
越来越大VS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疫情导致人们不愿或无法长途出行去消费,家门口附近的社区商业有可能成为主流。传统上购物中心的建筑形式,一般是裙房加几个塔楼。而社区商业中的购物中心,受限于物理空间与地段,面积会减少,但功能却不能少,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在建筑形式上,不一定拘泥于裙房加塔楼的样子。有可能外面看起来像一个盒子,里面则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也有可能,购物中心不再明确区分哪个是裙房哪个是塔楼,整个建筑的空间分布比较随机,成为一个被包裹起来的“立体城市”。
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小型购物中心的发展方向之一。此类购物中心,在规划设计初期,定义会比较模糊,不严格限定是商业或是办公。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时间的变化,在遵循一定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去调整,依靠空间的灵活多变来吸引顾客。在城市更新和存量改造的各类项目中,这种趋势会愈加明显。我们在伦敦就见过不少类似的例子,相同外壳里面装的东西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推门进去则别有洞天。
2018年,著名的伦敦千禧穹顶O2局部进行改造,增加了购物方面的体验:伦敦市中心首个奢侈品牌打折购物中心 Icon Outlet出现在O2。Icon Outlet巧妙地把O2里面体育馆装备变成了购物中心的一部分。
图为Icon Outlet所在的O2实景,图片来自伦敦Icon Outlet官网。
趋势
04
更大胆的设想,商业向上:空中的大堂
从购物中心的建筑设计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流的来和去。人们是如何到达购物中心的、又是如何离开的。一部分人是开车,一部分人是坐地铁等公共交通。传统上,客流都是从下而上,先来到地下或地面,再逐层往上流动。然而,另一种可能是,在城市中心密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购物中心如果有多个高层塔楼,未来将出现“自上而下”的客流。那么迎接客人的层面就不仅仅是地面或地下了。首层和大堂可能出现在空中。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将助推“自上而下”客流和物流的出现。
这样一来,不同业态之间的逻辑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购物中心的空间形态发生改变。
CallisonRTKL为大商集团设计的城市综合体,对自上而下的客流做了大胆尝试。
趋势
05
TOD购物中心的功能,可以容纳更多场景
新的城市规划场景出现,购物中心也应随之适应。比如随着大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多运用TOD模式(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商业也将成为受购物中心开发商重视的领域。地铁上盖的购物中心,承接了来自四面八方乘坐公共交通来来往往的顾客。再比如有的购物中心处于城乡结合地带,那么有相当一部分顾客乘坐高铁来到购物中心,并在这里转乘去别的地方,“顺手而为”会成为TOD项目购物中心中的重要消费场景。
此时作为TOD核心要素的购物中心,除了店铺、商品、餐饮及娱乐等空间,设计者和运营者们,能否多想一步?比如,连接交通枢纽的、能够方便顾客转乘的大厅或设施;为上班族准备的换衣服的场所、甚至是淋浴房、洗衣店;为突发疫情而准备的消毒场所等等。
这样的设计构思,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逗留的时间,最终将是顾客、商家和业主三方受益。
上海绿地青浦中心是典型的TOD项目,功能上融合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市民观光等多种混合功能,业态丰富多样,增加街区的活跃性并缩短人们的出行距离。
趋势
06
主力店:固态变液态
固态的主力店,意味着传统主力店的业态、位置和面积基本是固定的,招商定位也早就设置好。未来的想象空间在于,传统主力店的概念被打破,中庭成为主力店的一部分,在垂直和水平层面,都是可变通、可调整的,就像流动的水。水平方向上可连通周围的店面,垂直方向上可连通上下的空间。甚至可以将整个公共区域被用来经营,成为一个有趣的主力店,或者几个店铺合起来,形成集合店,也有可能是一种主力店。
对购物中心空间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一成不变。硬性的、传统的物理隔断被打破,无论从视觉、功能还是体验上,都将给用户带来全新感受。这样的构想,决定了在规划和设计购物中心时的巨大想象力、灵活度和可持续发展性。
广州K11在主力店液态化方面做了积极尝试。
趋势
07
模糊室内与室外的界限
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室外空间一直是颇受顾客喜欢的场所。然而传统的购物中心比较抵制室外、退台和屋顶空间,出于难管理、不赚钱、过于依赖于天气等原因。后疫情时代大家对健康、对生态的渴望在增加,更多的购物中心将重新思考如何把自然光线和空气融入到空间中。当然,这需要巧妙构思、对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与分析。把沿街店面与步行街道更深度的融合,中庭与室内界限的模糊,研究风向和空气流动以提高冬季对户外空间的运用,等等。让室内和室外无缝连接、自然过渡,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项目出现。
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的购物中心改造项目--Ballston Quarter,把室内室外做到了完美结合。1980年代的旧商场,变成了社区居民的新生活方式场所。
趋势
08
顺应B端用户需求,做有前瞻性的设计
提升体验,过去大家讨论的更多是购物中心的顾客,即C端用户。其实这几年购物中心的租户类型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有的零售品牌在线上做得很成功,需要在线下开店,用以做品牌广告,提高知名度,吸引融资。这些线上转实体的零售店对可视性、个性形象、门面等细节有特殊要求。另外,购物中心的社交空间、娱乐空间增加后,相应的业态比例也将发生变化。餐饮客户与零售店客户对空间、景观、设施等的要求也不一样。
购物中心的设计者和运营者,需要时刻洞悉商业的变化,从而去做有前瞻性的设计和规划。
“一条”是拥有千万级粉丝微信大号,2018年开辟了线下体验店。
趋势
09
2021年
设计师要用规划的思维去做购物中心设计
设计购物中心的传统流程是,先由建筑师或规划师做规划,然后才是融入室内、景观、标识、灯光等其它步骤。未来,购物中心的设计越来越需要基于整体理念而出发,分析项目的完整的品牌故事和定位。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业主、建筑设计师、交通顾问、室内设计师甚至是政府,多方一起坐下来探讨。从策划、设计到建造、运营的每一个阶段,不要轻易割裂,把整体概念贯穿始终,就像做一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那样,从宏观到微观,一一把握。
对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来说,如果能掌握这样的思维,把自己放到购物中心运营者、使用者的角度,而不对自己设限,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经典的购物中心作品被创造出来。
上面这些预测不一定是结论。这些预测也不仅仅限于购物中心。放眼看去,未来的商业是什么样的?当我们讨论商业,我们真正是在讨论什么?在见证历史的大时代中,传统、迭代、创新、潮流、包容,一个个答案摆在眼前。作为设计师,“不止于设计(beyond design)”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共勉。
作者:
CallisonRTKL副总裁 刘严
CallisonRTKL副总裁 郭凡
*本文首发于万商俱乐部(微信公众号:wsjlb2005)出品的“2021商业不动产设计发展趋势白皮书”。内容有微调。本白皮书由万商俱乐部设计专委会策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