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法大使一句话让欧洲多国破防,此话背后有何隐含?
随后此采访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80多名议员就要求法国驱逐他。有人说外交失误,有人说战狼大使,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卢沙野大使这段话?
其实这隐含着汉唐遗风。
怎么?你以为中国外交官都是文质彬彬的柔弱文人?
这哥们儿叫班超,中国外交史第一猛男,拎着匈奴使团人头跟鄯善国王谈“和平友好”的猛人。他出使西域的时候刚开始受到了鄯善国王的亲切接待,第二天却备受冷遇,暗自一琢磨这不对劲啊,一定是敌国匈奴也派来了使团。于是带领手下区区36个人半夜跑去把匈奴使团给围了,亲手怒斩匈奴使团首级3个当“谈判筹码”。
不得不说这个“谈判筹码”非常有“说服力”,你看鄯善国王积极主动就把自己儿子送到长安当了质子。
还有个傅介子,这回是出使楼兰。楼兰国王是个不晓事的憨货,身为国王却贪恋点儿金银财宝,被傅介子用计哄到边境上,一刀捅死了个求的,随身亲兵要替国王报仇,傅介子说了一句在整个人类外交史上都堪称震古烁今的狠话:
“毋敢动,动,灭国矣!”
你看我亲自跑来宣我大汉天恩,就问你感动不感动?
楼兰士兵纷纷表示不敢动,不敢动。
王玄策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这里重点只是说一下这个猛人在国内的待遇:朝散大夫。
这个一人灭印度的猛男在国内只是给了个“从五品下”的小官,文官第十三阶。这个官儿有多大呢,大概跟个市委副书记差不多,进了京城都要哆嗦的那种。
在外交部的话行政级别还不如卢沙野大使,到今天可能是个代办、参赞一类外交官,虽然干出了一人灭一国这种猛事儿,不过在天策上将、大唐开国第一猛男李老二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何况灭的印度在那时候大唐看来显然是非常不重要的地方,因此事迹很猛、待遇很低,符合当时历史现实。
汉唐的时候中国外交官出使他国,手里要拿一根儿竹棍,这个竹棍叫做“节”,今天我们说“外交使节外交使节”,这里面的“节”就是指的这根竹棍。
就是这劳什子:
这东西的战斗力大概跟完全没有差不多,拿去打狗都够呛,真实威力肯定是不如洪七公的打狗棍。然而真实战斗力惊人,有时候一棍子能敲翻一个国家,生猛得很。
因为它背后是国家实力。
这根竹棍是个象征而已,它象征着一种文明,一种秩序,一种法则。
要我说卢沙野大使这事儿才哪到哪,他有火烧了美国大使馆吗?他有怒斩英国大使人头吗?他一刀捅了你立陶宛国王吗?他有借兵灭了波罗的海三国吗?
这不都没有嘛。
他只不过说了点实话,就让你们跳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还是个非常克制非常礼貌的外交官了,这你都还要不满意,那要不我们换班超来?换傅介子来?换王玄策来?
这里建议“友邦惊诧”的各位好好了解一下中国汉唐外交史,参照楼兰、鄯善、天竺的历史,对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然就知道这后面的含义了。中国讲究一个“先礼后兵”,卢大使代表的是“礼”,温文尔雅的跟你讲道理扯国际法,不要一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贱兮兮样子,最好是跟他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讲道理扯国际法。
因为下一个来的可能就是猛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