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丨热点丨军事丨为农
这里,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这个主要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历史观,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视角,而视角不同,对“世界大战”的定义就不一样。
我们长期以来不由自主的接受的是“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因为历史书和别的媒体上就是这么说的,总觉得战争没打到欧洲就不算是世界大战。而抛开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来看的话,第三次世界大战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已经开打了。中国、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在二战结束以后几乎是立刻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战争并且取得了胜利,只不过我们是取得了完全胜利,印度只取得了部分的、不完全的胜利,导致结果大相径庭。但是性质是一样的,这场斗争的结果是世界上高达五分之二的人口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虽然印度人走得磕磕绊绊,但是人家也是在走的,这个你要承认。整个地球五分之二的人参与的战争,为什么不算是“世界大战”?紧接着西亚、非洲、拉美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大量远殖民地获得了独立。现在有很多声音将这场斗争污蔑成“殖民者的仁慈”,把它描述成殖民帝国的主动撤退,这纯属是扯淡:即使以印度的标准你也不能说是英国殖民者“主动”撤退的,而是大量消耗其资源、导致殖民行为入不敷出造成沉重财政负担之下,殖民者不得不放弃殖民地。哪有什么“主动撤退”?到现在尼日尔人还在往外赶走法国殖民者以及他们的买办代理人呢,直到1954年法国人也赖在越南不走,是越南人用枪把他们赶出去的,从来就没有什么“主动放弃”这一说,殖民地都是付出了代价才从殖民者手里夺回自己的家园的。到冷战后期殖民战争的正面战场基本上取得了胜利,第三次世界大战转入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斗争。随着苏联的帝国主义化,冷战的天平开始失衡,苏联从反帝反封建到沦为帝国主义帮凶,背叛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殖民地阵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殖民地阵营开始分裂、败退。这一点非常重要,随后的斗争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历史学家的重视,是因为其被“经济殖民”所替代了,没有刚开始战场上的真刀真枪明显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实质性内容更加的丰富。苏联拉起来的“经互会”并没有有效起到组织起殖民地经济体系运行的作用,反而沦为苏联满足一己私利的工具,是导致接下来一个阶段反帝反殖民反封建斗争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也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性原因。看这个经互会的宣传招贴画,你发现其中缺乏了什么吗?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明确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被各种原因排斥在经互会之外,就注定了这个组织最终的结局。经互会的失败,以及苏联的最终解体,导致第三世界国家在接下来的斗争中痛失经济、政治和文化阵地,再次沦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这话在中国现在看来是个玩笑,但是在90年代可不是用来搞笑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到了前殖民地,用公司、电影和金融工具完成了第二次占领。这次占领因为没有大规模动用军队而不大引人注目,但是并不比第一次仁慈,也不比第一次软弱。他们扶持起买办代理人,用合法而温情的外表伪装起新殖民主义,实际控制力度却远比第一次殖民战争更强:政府、文艺界、军方、经济命脉,全都是我的人,你怎么玩?很多人对于90年代、2000年代国内“公知”群体的崛起与猖狂记忆犹新,但是对其根源却知之甚少,流于表面,实际上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次阶段性反扑,是前殖民者和帝国主义者在前殖民地扶持的买办代理人而已。不只是在文化领域,实际上经济与政治也是有涉足的,也有买办代理人。这次反扑,如果你从这个角度理解,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大家也比较熟悉,我就不再浪费笔墨。重点要指出的是帝国主义这次反扑成功不能完全怪在苏联的失败,虽然这确实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刚刚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自己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建设还非常的薄弱。“苍蝇不叮无缝蛋”,你自身不够强,当然就容易被趁虚而入。进入21世纪之后帝国主义也意识到军事占领得不偿失,明火执仗的统治,给了殖民地人民一个明确的斗争目标。但是经济殖民、政治控制和文化洗脑则不同,要隐蔽的多,而且有很强的欺骗性,站在台前的都是所谓“同文同种”的殖民地代理人,是理论上一个民族的人。冷战结束后“阶级史观”遭到全方位的围剿,在各种层面上“阶级叙事”都被描述成了洪水猛兽,只要你提到“阶级”就一定会有无数的人冲上来骂你,恨不得食汝之肉、寝汝之皮,为什么呢?阶级叙事实质上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阶级大于民族。宋美龄在台湾的时候气急败坏竟然向美国人申请用核武器“消灭中国”,这个时候她跟你是“一个民族”更亲,还是跟美国人是“一个阶级”更亲?亲不亲、阶级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当然有宗教和民族的干扰,但是一旦落实到利益层面去,宗教和民族划分就失去了意义。犹太人金融资本家,跟犹太人定居点里的平民,是一个阶级吗?很显然不是。前者是策动现在巴以冲突的罪魁祸首,后者只是他们的工具人。他们当然害怕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真相,因此才会如此的忌惮阶级叙事。但是事情是会起变化的,前殖民地里有个异类,就是中国。从民族叙事、信仰叙事、阶级叙事三个角度来看,中国都是不同于以往的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颠覆性意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转折点的关键。民族叙事上,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古国,生命力有目共睹,不存在被污蔑为“野蛮人”的可能性。即使90年代公知群起而攻之的搞了一波“酱缸文化”舆论浪潮,所谓的“劣根性”进攻,结果到了今天也是烟消云散。很明显这种短期内的舆论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带来的厚重沉淀,随便抽点什么东西出来就可以把他们这种叙事砸个稀巴烂。信仰叙事上,中国的普遍信仰就是无神论,中国的宗教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宗教大相径庭,是一种实用主义为主、埋藏着深厚反抗精神的信仰体系,这也是当前无神论、唯物主义是中国主流信仰的文化根源。如果说“文艺复兴”是欧洲摆脱宗教桎梏的运动,那么中国的“文艺复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阶级叙事上,中国当然是坚定的第三世界国家,即使在未来也没有蜕变成苏联的可能性,中国走向世界本身依靠的是产品而不是空洞的意识形态,一件商品卖给亚非拉与卖给G7并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现在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东盟国家,这种阶级立场上的坚定是确切的。中国又有巨大的体量与完善的工业体系,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整个产业链没有任何位置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至此,军事上、文化上、信仰上、经济上,中国都是帝国主义无法攻克的堡垒。可以说中国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啃不动的堡垒,是经济与文化上无法征服的“斯大林格勒”。于是中国自然而然的担当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冷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经济反攻中的转折点,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来类比是恰当的,战局在这里转向了。为什么要拉拉杂杂说这么多呢?因为转折点之后就是反攻。可以把2010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看成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略相持阶段”,美国本身的衰弱以及整个10年代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蹉跎,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文化上的势均力敌,是本次战略相持阶段的特征,帝国主义的反扑在中国被顶住了。现在非洲国家一系列政变、巴以冲突、俄乌冲突都是这种局部反攻的某种体现。非洲国家政变是赶走殖民者的代理人,推翻帝国主义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夺回资源控制权;俄乌冲突则是俄罗斯作为苏联的遗骸做出的绝地反击,对围困围剿的突破;巴以冲突则是长期被打压的伊斯兰世界对残留的殖民占领的反击,是最血腥、最直接的斗争。当然,帝国主义不会坐以待毙,面对局部反攻,现在是他们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关键时期,谁都知道火在刚刚烧起来的时候最好灭,如果能够在现在这个阶段就扑灭反抗的火苗,那当然是最好的。殖民地阵营里个别被买办掌控的国家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帮凶;从来不要指望一场斗争能够顺风顺水、一蹴而就,任何斗争都是反复的、拉扯的、曲折的。转折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最终胜利就唾手可得,就可以开始欢呼胜利,还早得很。帝国主义的反扑还会持续,各种缠斗还有很多,胜利的一天也只是露出了曙光。曾经高达五分之二的人口陷入战火,却能够做到“悄无声息”,被定义成了“局部战争”,这是西方掌握话语权的结果,我们没有必要承认这个结果。自二战结束以后一直持续,从军事战场打到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战争,一直都是一场世界大战。当然我们不想看到战争武器杀人,不愿意流血,不希望血流成河,这是基本的人性。然而并不是你善良别人就不欺负你了,这是根本性问题。中国成长为反帝反殖民斗争的核心堡垒不是我们主动争取的,却是我们发展的必然,你想要更好的生活,那么你注定要走到这个位置来,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样,要想更进一步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权和更公平的地位,你也必须要承担起堡垒的作用,这也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情,是客观规律。军事上,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这一点你不要看存量武器、GDP什么的,那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要看可动员人口/工业实力,这两个因素一个决定了能够上战场的人数,一个决定了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这两方面中国早都是世界第一了,在全面战争背景下的军事能力就取决于此。经济上,我们有能力整合大量国家形成一个更好的全球经济体系,包括资源、生产、销售市场三个环节。目前西方国家的经济体系是支离破碎的“全球化”,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也无法做到合理化配置资源,很容易陷入扯皮与国家利益纷争。美国人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努力往欧盟安插自己的人,不光是为了控制欧盟,在经济上也是为了更好的整合欧盟避免纷争。但这个问题在中国本身就不存在,中国拥有完全产业链,产业转移不转移、往哪儿转移、转移多少,中国自己就可以说了算,这一条对于整合别的国家进入经济体系极为重要。文化上,我们是唯一能够扛住西方文化入侵的国家,有足够多的作者、学者、文化人去创作制作足够多的文化作品来满足大众需求,而不需要非得拿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这一点也非常关键。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互联网独立运行不出问题的国家,甚至连欧盟都做不到,俄罗斯更做不到,中国互联网能够产生出足够的内容满足你几乎所有需求,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小姐姐”到哲学讨论。并且中文互联网还有向外扩张的趋势,比如向港澳台、新马泰的扩张,华人世界的扩张,文化外溢也开始出现。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多国家整合进中国经济体系和产业链,更多文化交流的渗透,以及军事上存量武器与现役部队、军事基地、远洋作战力量的增长,要认识到殖民地阵营的力量是在增加的。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脉络,你很容易看出下一步的趋势:1、爆发阶段,二战打碎了帝国主义的枷锁,独立战争风起云涌、势如破竹,1945~1975年,以解放战争、非暴力不抵抗运动为发端,以越南战争结束为末尾;2、分裂阶段,苏联逐渐沦为民族主义、修正主义的帝国,殖民地斗争发生分裂,1975~1991年,以中苏对抗为发端,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末尾;3、战略反扑阶段,喘过气来的帝国主义发起了全面反扑,并由于自身固有的属性被遏制,1991年~2010年,以海湾战争为发端,以美国陷入伊拉克、阿富汗泥潭为末尾;4、战略相持阶段,陷入泥潭的美国无力继续发起反扑,西方世界失去反扑能力,2010~2020年,以美国从中东收缩为发端,以新冠疫情爆发、特朗普下台为末尾;5、战略反攻阶段,从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剔除帝国主义影响,2020~这一阶段的热战增多,只是战略反攻阶段的一种必然的外在表现,剧烈冲突刚开始肯定是会在军事上引发热点地区的反应的,这个没什么稀罕的。不能因此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应该以更为公平的视角,从第三世界国家视角出发,正确认识到:这场大战已经开始快80年了。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龙牙是一名曾西藏戍边数十年的退伍军人,他热爱文学和写作,对时政问题、社会新闻有着独到的见解。欢迎关注公众号“龙牙的一座山”、小号“黄科长锐评”。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名片后台回复关键词,如“精彩推荐”、“中美关系”、“军事”、“毛泽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