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花园调委会扎根基层社区,深入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日前,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系今年获评全国模范称号的湖北省13家调委会之一,武汉市唯一,也是全区调委会首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常青花园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党员常青”精神,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常青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
“矛盾调解工作最难做,容易吃力不讨好。”很多人“闻之色变”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有7万多人居住的常青花园社区,却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在获评“全国模范”之前,常青花园调委会已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百佳人民调解委员会、武汉市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武汉市品牌调解室。常青花园司法所所长、调委会主任罗意被评为武汉市金牌调解员,人民调解员韩秀田被评为湖北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调解员韩秀田(左)耐心解答居民咨询。
“有事就找调委会,解纷就找调解员。”罗意介绍,常青花园调委会成立20多年来,居民已渐渐树立“有事就找调委会”的意识,遇到矛盾和困难都会前来寻求帮助。区司法局指导司法所和调委会,建立常青花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搭建集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来到调解室的纠纷当事人,往往都是‘有备而来’,供应商有采取过激行为趋势,采购方也带来了法律顾问,一言不合就有可能‘打起来’。”有着资深调解经验的韩秀田,请来了法官“坐镇”,先就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明晰并指出争议焦点,再从审判实践角度向涉事企业进行讲解,趋利避害,就双方利益最大化达成初步一致。合作仍想要继续,又怕对方当“甩手掌柜”,新的矛盾出现了!别慌,调委会及时调整策略,出新招了:将“面对面”调解改为“背靠背”方式。通过长达近7个小时的调解,采购方分两期支付尾款,供应商继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成功消除双方后顾之忧,当事人也实现共赢。经此一役,辖区企业对调委会的认可度被广为传播,“常青花园调委会,靠得住!”一直以来,只要小区里发生矛盾纠纷,“金牌调解员”们就会及时出现,积极处理。秉持着“小事不出小区”的理念,常青花园调委会致力于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探索解决潜在矛盾隐患。
居民在常青花园公共法律服务站咨询相关问题。
“金牌调解员”如今已经成了常青花园社区调解纠纷和化解矛盾的精英,成了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建设平安社区的“守护神”。
常青花园社区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性大的综合社区,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租赁纠纷等矛盾屡见不鲜。“一老一小”是常青花园的“宝”,特殊人群又是常青花园的重点关注对象。
调解员在社区走访为居民普法。
“一桩纠缠了2年的离婚财产纠纷案,调委会用一个下午就顺利解决了。”罗意介绍,既要遵守法律,也要权衡道德亲情,这类案子非常棘手,但调委会摸索出了有效经验: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用法律效力打消双方当事人的顾虑。女方和患有精神障碍的男方离婚后,法院判决孩子随女方生活,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罗意分析道,“虽然作出了判决,但实际困难摆在眼前,男方没有经济收入,如何将判决落实到位?这个困难一拖就拖了2年之久,常青花园调委会介入随访,终于找到了破局的钥匙。”男方监护人自愿对女方给予的经济补偿,在调委会的主持下形成调解协议,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确认,出具法律文书确认调解协议的执行效力,压在女方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这是常青花园调委会深入推进诉源治理,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益探索,也是横向合力联调联处的生动实践。
调解员在社区走访为居民普法。
调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常青花园调委会扎根社区汇聚基层综治力量,主动融入辖区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进驻常青花园矛盾调解中心,与综治、信访、公安、社区等多部门加强衔接与合作,强化横向联系,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机制,大力开展基层普法活动,延伸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触角,切实回应群众诉求。
调百家事,解千家难,暖万人心。
与此同时,常青花园调委会多方吸纳专业力量:与人民法庭对接,合力打造无诉社区;与公证处对接,引导居民通过公证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汇集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闭环管理处置机制,让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快速、及时、高效的处置和解决。
投稿邮箱:dxhzzb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