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亚财富汪静波:告别非理性繁荣,拥抱标准化资产的星辰大海
2019年下半年,经历了承兴国际爆雷事件后的诺亚财富,宣布主动停止占2018年募集量超2/3的非标类固收产品线,并以此为契机向标准化产品转型。
这一举动在财富管理行业掀起轩然大波。有业内人士评价:“三方财富行业赚钱主要靠非标”,诺亚的决定,对于自身来说是“重启赛道”,同时也是作为行业龙头,对行业痛点问题进行了一次“吃螃蟹”尝试。
不少同行都在等诺亚转型的结果,期待能为自己战略规划提供借鉴。
这种转型效果已反应在诺亚财富2019年年度报告所披露的经营数据中 ,但对此市场反应不一。有声音认为其经营数据萎缩、在努力“过冬”,也有声音认为这样的数据超越预期、开端良好。
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诺亚财富CEO汪静波进行了专访,就诺亚转型得与失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诺亚财富最新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92亿元,同比增长3.11%,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
营业利润方面,公司2019年的数据为人民币8.26亿元,同比下降4.43%;计算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19年该数据则为人民币7.40亿元,同比下降1.18%。上一次营业利润增速下滑,是2015年。
2019年各项经营数据的下滑,主要由于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之后,一方面,对已有业务的经营数据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公司内部决定取消非标类固收产品投放,开始“非标转标”的模式。
非标类固收业务的取消,对诺亚财富2019年下半年的经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冲击。
2019年Q3,部分由于承兴国际事件导致管理费用上升,诺亚财富在财富管理板块营业利润下跌较大。同时,非标业务的取消,使得公司2019年Q3交易额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47%,为2015年Q1以来历史最低。
2019年Q4,由于产品转型继续,诺亚财富4季度募集量同比降低48%,财富管理业务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同比双双下滑。
对于这样的经营数据,汪静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讲,我是满意的。因为我们2019年碰到‘承兴618’这么大的事件,对我们的品牌影响很大。另外,以前我们的业务70%是非标类固收,现在突然降到0,就像苹果公司忽然不卖手机了,但最后年报数据出来,我们营业收入还是保持了3%的增长,所以我对这个数据是很满意的,它代表我们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汪静波认为,2019财年最后的审计数据出来,其实超出了她的预期。“营收数据增速我本来认为是要降的,很多国际长线基金经理也认为我们是达不成(正增长),但最后结果出来还是基本达成了。尤其是现在非标类固收业务彻底为0,立刻喊停,实现了完全转型。”汪静波说。
2019年,诺亚财富踩雷“承兴618”事件一度成为市场焦点。汪静波称,“2019年公司在品牌和经营上饱受冲击,导致公司内部也有冲突,高管团队和理财师之间产生不信任,很多客户也对公司有质疑。
“但是如果没有这次事件,彻底转型根本不会这么快发生。”汪静波说,“非标转标”的战略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如果要说忽然停掉这块业务,首先管理层就不会同意,然后是理财师坚决反对,客户也会流失,因为这是市场上最主流的产品,是客户最大的需求,这个推进的过程非常艰难。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过去几年的财富管理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目前,对于包括“承兴618”在内的爆雷项目,诺亚财富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小组,全职处理相关事件。汪静波说:“‘对于风险项目事件,我们一定是追求真相,通过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路径,去推进,同时持续和客户沟通,分享进度。有很多项目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诺亚服务客户的态度,永远是“友善、负责任、讲道理”,客户需求永远是对的,达成客户需求的方法,是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第二,对于业绩不达预期的产品,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团队持续跟进,寻找最优解决方案;三、我们反复强调,不刚兑不代表不负责;汪静波说。
汪静波称,目前有关网上舆论谈及的诺亚爆雷项目,有些已经处理完毕了,还有一些在进展中。因为经济情况并不理想,有些确实需要更长的时间。
“通过诺亚配置的客户资产规模,大约7000亿左右,其中不到100亿左右业绩未达预期,占比1.5%,我们总体还是满意的。但是因为财富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当产品业绩不大预期,对每一位客户来说,就是100%,因此客户不满意,我们是感同身受的。作为渠道和管理人,我们自己压力也很大,内部不断地反思,培训、交流和改进。同时我们也希望投资者能理解,确实投资不是存款,投资有风险,我们只能选择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算需要花费1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修复部分投资者的信任,但我们有信心,一定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回信任,我们会坚持不懈。”汪静波说。
汪静波认为,从现在这个时点上看,这次的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她对于“成功”定义的标准,一方面,是业绩超预期地正增长;另一方面,是团队达成了共识,目标非常清晰,内部认可了这个转型方向的正确性。
“转型的问题已经提了好多年了,虽然持续在推进,但也很挣扎。因为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看到客户对于非标类固收的需求旺盛。我还是认为,过去几年的财富管理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这个业务的诱惑,源于市场的需求,也源于我们自己不够坚定。所以转型的难度一直存在,过程是痛苦的。”汪静波说。
但经历过“618事件”,诺亚整个团队达成了共识,都认可了正确的方向,现在疫情加深了团队对于转标准资产方向的认同。”汪静波称。
“我们的转型也是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可。比如去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但是标普维持了我们的投资级评级,也有很多海外长线基金在股价下跌后反而加仓了,他们认可公司的转型。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汪静波说。
由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对公司的定价逻辑不同,海外资本更看重公司长期发展逻辑,而国内则偏向短期业绩驱动。
汪静波称,在近期的在线业绩沟通会上,比较明显的感觉是,外资基金经理更多关注公司转型是否成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转型、对未来的行业怎么看。
海内外市场驱动因素的不同,导致两个市场的资金对公司的关注不同。由于诺亚财富在美股上市,汪静波在应对机构投资者方面的思维更偏向海外模式,也就强调大方向的正确性。
“有些公司快速上市,高估值,同样作为中概股,我心里肯定有压力、有点慌。但回过头去看,该来的都会来,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在有问题的基础下发展特别快,最后全部都要重新来过,对诺亚来说,不用重来就是快,可以积累才是多。”汪静波说。
但是诺亚财富在发展的这些年也并非没有问题,这点汪静波是肯定的。
“客户永远是对的,他们的需求是不亏钱;客户觉得只要投资亏损,财富管理机构就应该要刚兑,这种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符合常识的。作为专业人士,财富管理机构需要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去满足需求还是用错误的方式。回过头来看,过去几年,财富管理行业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满足客户正常的需求,因此造成了整个行业劣币驱逐良币。
对诺亚来说,经历过‘承兴618事件后’,幸运的是我们过去长期坚持的原则,没有任何资金池和期限错配产品,也没有刚兑,因此还没死,还有机会改变。但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修复和调整期。”汪静波说。
三年前,汪静波曾试图用公司好的现金流去孵化一些新业务,来扩张诺亚在行业中的布局。三年后,汪静波称,诺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回归。
“我觉得这3年(2018~2020)其实是越来越难的,公司孵化的一些新业务并不太成功,我自己的反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够专注。”汪静波称,以前行业在风口上,会面对很多诱惑,竞争对手跑得很快,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都要去做。但是当潮水退去,会发现实际上在自己的主战场,都没有做到极致。
“我现在的想法是回归常识、敬畏市场,减少盲点,是一个回归的概念;诺亚15年创业过程,经历多次经济周期,特别是这次疫情,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不用重来才是快,可以积累就是多”。我们会继续聚焦财富管理、资管、高净值客户的综合服务,持续推进公司的全球化,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主战场,是我们继续深耕的重点。以前是想的多、想的快、执行快,现在就变成了敢想,慢定,快做,,但一旦起步了,就要持续坚持,直到取得成功。”汪静波说。
能够印证诺亚财富“放慢步伐”的,是其在资产配置智能投顾业务上的谨慎。
2020年,诺亚财富成立了客户利益委员会,在发力新项目之前,会由公司核心管理层先从客户利益角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上线。
汪静波称,目前资产配置智能投顾业务方面,诺亚会先用自有资金对试运行策略投资,每个季度评估结果,评判优劣,有业绩,回撤,流程和策略执行等多维度评价,首先从客户利益角度思考,之后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上线这个策略,每个投资策略,内部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这样速度会慢很多,但可能更有品质。
尽管汪静波从内部视角认为诺亚财富“非标转标”实现了阶段性成功,但随着财富管理行业越来越成为群雄逐鹿的“香饽饽”,转型后的诺亚财富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压,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我心里觉得还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市场很大、也很分散,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因为行业天花板很高,不可能做到一家独大。对市场和客户的理解,现在看也是越来越清楚了。我们也看到,很多客户愿意找多家机构为自己服务,过程中也不断的在做比较。”汪静波称。
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潜在的竞争者,诸如金融科技公司、券商、外资等机构,汪静波都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金融科技类的竞争者。
诺亚在“非标转标”之后,也通过发展智能投顾业务来参与竞争。业务上的改变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从高净值客户到下沉客户,另一方面在资产端同时配有公募产品、私募股权产品、对冲基金等。
同时,诺亚改变了其定义客户的标准,以前是通过客户的可投资资产划分,现在改为通过客户的投资行为来定义划分。现在诺亚将客户分为3类,即:1)全权委托的超高净值客户或者高净值客户,他们需要投资经理来帮助其定制化服务;2)需要咨询,但是自主决策的客户,这类客户仍然是产品驱动的,目前仍占多数;3)具有一定金融知识的在线自主决策客户,他们能够主动搜索信息并进行投资。
这三类客户对智能投顾具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他们的理财行为也是不同的,决定了他们需要不同的服务模式,而这,也就给了市场参与者更大的服务空间。
汪静波认为,尽管蚂蚁、微众的金融科技走在前列,但和诺亚的客群完全不同。它们的客群量会更大、人均消费更低、更下沉,但诺亚的客群可能是学历比较高的、具备高收入或者高收入潜力的、对投资理财比较认真的客户,他们可能也会在蚂蚁上放钱,但只占他们可投资资产很小的一个比例,大部分的钱仍然放在他信任的财富管理机构里。
外资机构方面,诺亚是拥抱的态度。
“很多人会担心金融开放外资机构的竞争,但其实财富管理端和资产管理端是两个发展趋势。”汪静波称。
首先,外资进来会带来一个科学理性的投资方式。像资管新规,它是从前瞻的角度让金融体系变得健康,外资带来好的经验也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纠偏。
其次,外资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需要一个过程。它们可能在资管端非常擅长,有可能做得很大,但是财富管理是一个很本土化的事,诺亚相较外资来说更接地气,更懂得客户的需求。
“诺亚是一个全球开放的产品平台,我们和最优秀的资管公司合作。诺亚是积极拥抱外资,全球优秀的资管公司,比如黑石,橡树,KKR等这样的机构我们都有合作。”汪静波称。
券商及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竞争者而言,汪静波认为,目前发展得很好,但要实现向财富管理的转型可能并不容易。
“比如说券商,它传统上是一个股票交易驱动的模式,客户也都是交易型为主,首先客户类型上很难去转变为财富管理型客户。另外,目前很多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还是设在经纪业务下面,如果券商能通过交易佣金赚钱,为什么还要去卖理财产品呢?毕竟卖理财产品要承担风险、利润也相对不那么丰厚,这对券商来说是个思维转变的挑战。”汪静波说。
汪静波称,诺亚财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对美国著名金融服务公司标嘉信理财,但目前还是学习阶段。
“不过我们既然被推到了标准化资产的海洋,如果说非标业务规模每年新增1000亿的话,我们未来希望标准化业务规模达到万亿级。
我希望10年后能够退休,退休的时候公司能够靠体系运转,而不是像非标资产一样,是一个产品驱动的、脉冲式发展的、永远无法离开风控会桌子的公司。”汪静波称。
尽管仍然是“夹缝中求生存”,但至少财富管理行业经历了15年的发展,大浪淘沙之后,诺亚活下来了。
汪静波说:“我现在感觉是回归了,穿越到了200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做财富管理的也就银行、券商和我们这批最早的财富管理公司,后面这个行业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但是用了15年,又只剩下银行、券商和我们。”
“行业的发展一度混乱到让人害怕,简直一地鸡毛。但我认为,用错误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的参与者,最终会消失。而且时间越长,这些错误方式积累的风险越大。”汪静波说。
为了适应“非标转标”,诺亚财富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内部奖惩机制方面也进行了调整。
汪静波称,从过去几个月的发展来看,客户的适应度远超公司的预期。“当客户发现不会再刚兑的时候,他的需求也马上调整了,他们理解需要去资产配置,更科学的去理财,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不让资本永久性损失是资产管理人的责任。客户需求变了,也就带动理财师团队变化了。”汪静波说。
首先是产品投放端,以前可能团队有100个人,现在30个人就够了。一方面是“非标转标”,让产品端的人才跳出“投行价值”,开始关注系统和数据价值;另一方面需要覆盖更多的优质资产管理公司,系统化评价资管公司和他们的产品,,诺亚需要更国际化、有标准化资产经验的人才。
另外是公司推行了新的“基本法”,理财师和基金经理的奖金跟客户利益完全挂钩,客户要能赚到钱,理财师和基金经理的激励才会出来。不像从前,产品团队的投行价值大于理财师的咨询价值。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推广
▼点击下列图片了解详情
The end
财富管理杂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