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我的身体被虚拟空间围绕,用自身的轨迹去对抗一个浩瀚虚幻的宇宙,我在那里伸展和挥动我的臂膀,试图在虚拟空间里去占有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展览名称为“永不闭园”,正与展厅所打造出来的景象一致——“园”指的是公园。观众在展厅就能看到公园的标配:大栅栏铁门、喷泉与雕塑。展览前言引入了奥斯卡·王尔德《巨人的花园》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所含有的巨人、小孩、冬天等元素也暗合了人类、疫情、自然等命题。故事只是个引子,而颜石林想要诉说的是另一则叙事。另一则更不易察觉、更向内探寻的情感作为内在驱动力的艺术家的矛盾所在。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关于“对抗”与“共生”的个人化叙事。如果观众足够细心,这些情绪在作品中其实处处可见。对作品细节的注意将会是观众获取更大信息的索引。“这种工具要求你更加相信你的直觉,更笃定,或者说,你愿意把你的痕迹,你的不完善勇于暴露出来。”
雕塑《美惠三女神》是观众一进入“公园”后最先注意到的作品。
大体量的亮黄色雕塑除了夺人眼球,也向公众宣示着颜石林最新的创作方式。《美惠三女神》的灵感来源于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图示“美惠三女神”。颜石林用VR软件中喷笔绘画的方式保留身体直觉性的创作痕迹,让三位女神的造型更加随性自由,并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虚拟空间中形象转换为现实空间中的雕塑,实现对经典的重新认识和个性化再现。2018年,颜石林接触了全新的工具VR,并采用软件里的喷笔输出“条状物”进行创作的方式,用时下的语言可称为“在线雕塑”、“赛博雕塑”。这种工具的特性在于,它可以记录你身体的轨迹。就像拿着毛笔在平面上绘画,墨水记录着你的行动轨迹。只不过一个发生在二维平面,一个发生在三维空间。“所以如果旁观者看到我的创作过程会觉得很像跳大神。”“作品就可以直接体现出‘身体性直觉空间叙事’——身体的动态与痕迹。由于喷笔功能的限制,每一笔衔接笔触好像工业的泡沫膨胀剂,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的条形块状柱体结构累积拼合在一起,组装成立体的身体结构。也正因为工具的特性,试图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占领和对抗虚拟空间,并以此来记录自己在运行中的停顿、迟疑、反复、以及思考。”由工具引发出来的,对身体和空间对抗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身体性直觉空间叙事”的觉察和记录的美妙迷人之处可能就在于它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所以在这种创作过程中,很像是在空中去占有一些‘空间’,用喷笔的方式在空中‘占有’,然后进行搭建。这种行为势必像一棵树一样,延伸、延展,并且所有的运动轨迹都被保留下来。当你怀疑、思考或停顿的时候、这些也都被记录了下来,并以不同的形态显现。甚至,它也能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趋势。传统的雕塑方式,用泥巴累积塑造的方式会掩盖掉很多直觉性的东西。这种工具要求你更加相信你的直觉,更笃定,或者说,你愿意把你的痕迹,你的不完善勇于暴露出来。”“我的作品一直在呈现两种或多种力量的角逐与较量。”
除了《美惠三女神》,我们在剩下的人物雕塑中可以看出一些古典雕塑的形态或样貌,这正是颜石林极力想要“对抗”的部分。“古典雕塑形象”象征着一种学院式的教育,传统的范式和对艺术家创造力的规训。学院出身的颜石林早期创作中带着这种原生的印记,但他自愿成为一个反叛的楚门,跟试图收编他的体系发生对抗。倒不是因为在体系中“受了挫”,反而是因为在过往体系中太过顺利。2014年之后,“以前的东西都可以放下,开启下一段旅程。”反经验、反惯性、反技能、反系统和体系、反制性。全都需要去打破、重建。2016年开始脱离惯性,“从表面开始破”,当时仅仅是对形体和材料进行改变。2018年,VR工具的出现完全契合了他的思路。这是从0到1的质的变化、全新的起点。跟自己对抗、跟体系对抗、跟空间对抗、跟过去的惯性对抗,多种力量的角逐,多种力量缠斗的经历已经成型。这是打破即定惯性的最好时机,重建新的工作方式便开始“不可阻挡”了。仔细观察,这种内在的冲突,巨大的矛盾性,在作品中处处可见。我们看到作品《不可阻挡》中,小人物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和脸庞,被缠绕着的条状物所包裹。
“我是一个以情感驱动做艺术的艺术家,情感的驱动是我经营和创作自己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在后期构建作品的时候,我都试图在其中展示多种力量的角逐对抗。”
同时,艺术家对于展台的故意破坏也出于自身的“反经验”属性,“第一,打破它,建立呼吸阀;第二,改变它的作用属性,让它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只用于凸显作品的展台。体现个人对原有经验的再思考和个人态度。”早年在体系中无比顺利,却也无比矛盾。颜石林产生过严重的抑郁经历。头脑中,两个人格开始显现,发生狂乱的斗争。“那种经历是切痛的,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种矛盾性。VR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一方面是跟我以往多年的工作惯性相对抗,一方面是跟整个经典传统的雕塑方式去对抗。除了跟以前的自己背道而驰,我也在对抗很大的一个群体。这个方式便利了创作和输出,更重要的是让我找到了对抗传统的一种方式。我喜欢我的身体被虚拟空间围绕,用自身的轨迹去对抗一个浩瀚虚幻的宇宙,我在那里伸展和挥动我的臂膀,试图在虚拟空间里去占有属于我自己的空间。”与此同时,虽然艺术家在作品中明示或暗示各种力量的角逐、挣扎。但所有内在的冲突并不产生破坏性,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没有攻击感:充满活力的颜色,中性的铝材质,“玩乐”气质的喷泉。并不对观看者构成威胁。走进之后,你才会觉察到这里面内在斗争产生出来的强有力的波动,是情感的波澜。作品《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中,喷泉是从眼里不断涌出的泪水。铝的材质是中性的、有点脆弱、阴暗的对比显得有点忧郁。腔体是空的、不完美的气孔显得有点脆弱。“我在试图表现一些有温度的东西,同时不想让自己泛滥。”“寻找这个通道,实现平衡的过程,就是我做艺术的原动力。” “另外我也会在两个空间中找到一个通道或桥梁,试图对照两个空间内作品的差异性在何处。如果在虚拟空间中看到我做的作品,它很精致、很完美,但是将它还原到现实中,用传统的方式固化成雕塑时,铝的质感,带有的褶皱和孔洞,它一点也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不完美,我才觉得它很像我的现实生活。”
这两个空间,可以是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的冲撞、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的冲撞、虚拟和现实的冲撞、对照。这一个通道,正如作品《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中喷泉的腔体一样,用水可以串联。作品《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将共生系列的其他雕塑作品进行了拆解,重构成了三座喷泉。叠在一起的腔体,通过水流的方式,将腔体贯穿起来。喷泉上附加了一些小蜡人,蜡的作用是在原本的雕塑表面上打蜡防止其氧化,但喷泉的水在贯穿腔体的同时又在不断腐蚀氧化雕塑表面。
颜石林,《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慢视频),2020
小蜡人表现的是吹拉弹唱的欢乐景象。但喷泉是眼里涌出的眼泪、雕塑的灰度显示出的忧伤基调又在和周遭的欢乐进行对比。“那么寻找这个通道,实现平衡的过程,就是我做艺术的原动力。”“关于共生系列的设想,来自于疫情期间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新冠病毒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会伴随我们一直生活下去。在做这系列雕塑时,我也做了各种的调整和尝试,人物身上类似动物形体、团块、条状物、生物等等素材已经分不清楚是身体的哪一部分,但它们要在这个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呈现出来的又是各种力量在较量的结果。我试图寻找让他们统一稳定的点在何处。最终让它们共生。”
“对抗”和“共生”看似矛盾,其实很合理,艺术家不是告诉世人一个结果,更多是提示一个问题或转化一个视角,或者尽可能还原一个过程。如颜石林自己所说:“现在还只是在一个全新起点上的尝试。”意识和观察自己身体的固有模式,用情感作为创作的内在驱动,“记录”着自己对抗的过程,产生了“共生”的结果,依然在不停地寻找“通道”。在颜石林身上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斗争在今后会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