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记忆 | 三届“十杰”琅琊榜,尽揽清华奇英才
【五爷按】一卷风云琅琊榜,揽尽天下奇英才。随着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火热展开,清华园内的麒麟之才竞相上榜。每当此时,五爷总会想起,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清华“学生十杰”,也是这般独领风骚!今天,就让五爷带领你回顾一段短暂而精彩的历史,唤醒一段如今已鲜为人知的清华记忆。
可见,当选“学生十杰”是一份巨大的荣耀。
据说,从前一年底开始,清华“学生十杰“的评选活动就会成为清华园中的热门话题,历时半年的评选活动将会学生、教职员工、校友等近万人参加投票。
那么,“学生十杰”究竟是怎样评选产生的呢?他们又何以获得如此的影响力?
下面就以第三届“学生十杰”评选过程为例,让五爷带领大家来看看它的评选制度。
第三届“学生十杰”评选活动分提名、初评、终评三个阶段。
提名阶段历时约三个星期,由各学生组织、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广泛提名,经认定后产生第一轮候选人。
初评阶段历时约三个星期,由评委会对第一轮候选人进行全面审查,评议,投票产生第二轮候选人。
终评阶段历时约五周,在全校范围内对候选人进行广泛宣传,最后由全校师生投票选出“学生十杰”。
是不是和我们如今“特奖”的评选很不一样?整个评选过程中既有院系和各个组织的参与,也有评委会的审查与评议,当然还有全校师生的投票,才会产生最终的“学生十杰”。
这样产生的“十杰”,真可谓是清华园的风云人物。
李晓春,本科毕业于机械工程系,同时获得了应用物理学士学位。随后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于2009年成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机械工程及材料科学终身教授。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纳米工程材料制造中心((NEMPC)主任。
在校期间,李晓春于1994年获评了第一届“学生十杰”。出国深造后,他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科研能力,分别于2002、2003和2008年获得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美国机械工程学会Jiri Tlusty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和美国铸造协会(AFS)Howard F. Taylor奖。
李晓春在块体纳米材料制备和生产、微/纳米制造系统、介微观快速制造以及激光微材料制造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近些年,他主持了一项一千万美元的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家项目,目标是实现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商业生产。
张佐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她曾是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是清华首届“学生十杰”之一。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自动化系本科辅导员、自动化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自动化系副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自动化系党委书记、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现为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张佐与清华大学结缘31载,31年以来都一直是学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双肩挑”的杰出代表。
学术上,张佐的敬业,在自动化系师生员工中是出了名的。2010级研究生学生陈洪昕曾告诉来采访张佐老师的记者,张佐老师在6字班同学做毕业设计期间,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安排同学们分组面谈,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每次面谈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两位。“张老师非常严谨,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小到单词、大到结构她都会作细致的批注。学生们都知道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主楼开始工作了,中午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我们都很受感动,在张老师的敬业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业。”而张佐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叶德建已经是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双聘教授”。
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多年,自动化系“公正、公平、公开、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和她密不可分,她更是与自动化系行政领导一起积极推动学科建设,该系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2011年先后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31年前,1984年2月16日,上海微电子技术应用汇报展览会,13岁的李劲坐在电脑前演示。一位老人站在他的身后,微笑着看着李劲的演示——这个老人就是正在上海视察的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和蔼地抚摸着李劲的头,对身边的领导干部们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也改变了李劲的人生。李劲从此以后更加热爱计算机学习。他从高一连跳两级入读清华,并在清华发愤读书,用2年读完本科,并用2年读完硕士。23岁时,李劲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娃娃博士”。
1988年9月,李劲刚入学时,清华大学电子系刘润生刘教授基于李劲的具体情况,向张孝文校长提出一份报告,为李劲特别制订了一个三年完成普通学生五年学业的计划。张校长本人持反对意见,但并没有专横地否定这个方案,而是召集了一个由校长、教务处长、系主任、指导老师参加的专门会议。两小时后,大家达成共识,同意刘润生教授的报告,并特别批准李劲为可任选指导教师、进任何系、选任何课、进任何实验室、进任何阅览室的超级学生。
三年里,李劲不敢说所有的课程都考第一,但大部分课程都是前三前五名。细算的话,是7门主课100分和若干个99分,其余大部分都在95分以上。李劲是当时清华恢复高考招生以来功课最好的学生。
在论文答辩时,由北大、清华等图象教研室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认定,李劲的本科毕业论文已达到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水平。事实上,当时李劲的研究生课程也只差两个学分。半年后,李劲把余下的硕士课程全部读完,顺利拿下硕士学位。其后的三年,李劲继续跟从林则刚教授读博士,研究图形压缩编码。
1994年,李劲来到位于美国洛杉矶市的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依然是多媒体领域。两年后,他去了夏普实验室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1999年3月1日,李劲把惠普给他的聘用合同放到一边,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到微软中国研究院上班。2010年4月,清华大学聘请李劲为兼职教授。
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首席执行官、史带全球金融集团资深董事总经理、史带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监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
钮小鹏从清华本科毕业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深造。出国前曾在中信集团工作,出国后曾担任美国国际集团(AIG)高级副总裁、荷兰银行ING集团美国分部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2011年,应美国斯塔尔金融财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之邀加入该财团。
他是格林伯格主席悉心培养近20年的史带重要核心成员,是亚裔在美欧最主流金融界的标志性人物,是史带金融财团最重要的十人决策委员会中唯一的亚裔,是史带金融财团的合伙人之一,是史带金融财团决策核心的唯一亚裔,也是财团最年轻的决策核心成员。
他领衔的史带全球金融团队,与美国近二十个州州长建立了合作或独家战略顾问关系,以中美两大经济体为重点,构建中美两国州省市合作平台,其涉及的合作领域专注于金融、物流、现代农业、食品安全、旅游、房地产、私募基金、能源、生物医药、基础设施建设等,包括中国工业园区国际化,为中美双方提供双向投资的机会,特别关注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程解决方案,已先后成功地领导了中古河南、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战略合作项目。
1993年保送清华大学攻读本科,获得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博士学位后,雷霖留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为期2年的金融与投资方向博士后研究。在校期间,曾担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学生工作组组长、清华大学团委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自动化系团委书记等职务。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雷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是当时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会最年青也是唯一的学生委员,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专业会员,并获美国“Rockwell博士奖学金”。
学生时期学术科研成绩优异的雷霖 ,现在引人注目的身份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清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全面负责清华控股金融投资业务运营和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雷霖曾任职清华科技园,先后担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启迪金控总裁、启迪创投创始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全面负责清华科技园的科技投资与金融服务业务,先后主导设立了8支创投基金,投资超过70家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和经营成果。 至今,雷霖仍在参与并支持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工作。
1996年刚到清华上学时,邱虹云的成绩并不好,大一的成绩甚至排过班级倒数第二。当时的邱虹云感到压力很大,直到大一第一次参加全校“挑战杯”就“意外”获得一等奖,才使他重拾信心,学习成绩慢慢也越来越好了,虽然跟别人比依然不算出众——每次考试他一般在班级里排名中间,但却因为在全校“挑战杯”中每年都获大奖,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被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称为“清华爱迪生”。
1999年,邱虹云休学创业,为清华学生“休学创业”计划树起了第一面旗。他当时以法人代表创立的公司“”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叫做“多媒体投影机”。 2000年澳柯玛投资3000万元建成“视美乐”的生产线。
2002年起,邱虹云开始逐渐退出“视美乐”的经营,并按照自己的规划,返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回到学校的邱虹云选择了在精仪系攻读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后,他又选择了二次创业, 于2008年创建了北京星敏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高性能制冷CCD相机的设计和制造,目前产品已批量生产并出口欧美,覆盖了天文、生物医学以及实验室应用等多个领域。
现任北京市团市委书记的常宇是精仪系1993级本科生、法学院1997级研究生。
在校期间,常宇是学校的主持人,是《紫荆花开》这部备受瞩目的大型话剧的编剧和男主演,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在创作话剧《紫荆花开》时,作为非戏剧专业学生,为了弥补在戏剧专业能力上的缺憾,常宇和他的同学在历时十个月的剧本创作中,共查阅了1500万字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10多部话剧作品,采访了30多位校友,从它们的人物构成、戏剧冲突、矛盾设置各个方面归纳抽取优秀作品的精华。这部话剧在2001年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进行了首演,取得了巨大反响,获第一届“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优秀编剧奖、优秀服装设计奖,优秀女演员奖等,也成为当时震动国内高校的一部大学生原创文艺作品,并在此后几年内进行过多次复排。成为那个时期清华学生心中的一道文艺记忆。
在清华读完硕士研究生之后,常宇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了国际经济法的硕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常宇选择了回到祖国,并很快投入到了基层工作中。曾任山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北京市平谷区的多个部门或岗位上工作,积累了丰富了基层工作。2010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新疆和田指挥部党委委员、专职副指挥(副局级)。2011年11月任现职。对口援疆的工作经历使常宇对新疆充满了感情,对祖国的边疆发展十分关心,至今,新闻中仍不时见到常宇在新岗位上为对口援疆工作努力贡献的身影。
于涵1996年进入工程物理系学习,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历任工物系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现任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共甘孜州委常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学生期间的于涵,是一名优秀的清华学生、出色的学生干部、全才的文体骨干、热心的知己朋友,连年获得综合奖学金,在同学中有着很高威望的,全面发展、能力出众、勇于奉献、真诚待人。
于涵在担任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时期的工作给清华师生和关注清华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任后不久,他就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实名认证为“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的微博,经常与网友互动,回答考生、家长、中学老师等提出的相关问题,在耐心解读招生政策同时,也做起了清华大学招生理念和大学文化的传播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任招办主任期间,2011年,清华推出“自强计划”,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这是清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主动选择。“自强计划”一经推出,就以其理念和实施中的理想情怀和社会担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媒体2015年4月公布的数据,当时已累计有超过1000所县级及以下的中学向清华大学提出申请,被清华录取的115名“自强计划”考生来自105所中学,近60位同学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近30位同学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而2011年首批通过“自强计划”被录取的5位学生也于今年7月在自身努力和学校的全方位全过程支持下全部顺利本科毕业,并全部选择在国内外继续深造。
从招办主任的岗位上卸任后,于涵又不畏艰苦条件,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
曾蓓是清华第一届数理基科班学生,也是第三届十杰中唯一的一位本科生。曾蓓出生于国际象棋世家,但直到8岁她的父亲才同意正式教她,13岁拿到了全国少年组冠军,14岁拿到世界少年赛季军,15岁入选国家青少年集训队,16岁夺得全国棋协大师赛冠军,17岁获得全国青年赛季军。1998年,她被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特招,事实上,当年高考她裸分650。这位曾被教练评价为“专业下棋、业余读书”的国际象棋大师进入清华后不仅进入了基础科学班,而且在大二时名列班级的第一名。
曾蓓曾是第八届研究生学术新秀得主,更是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历史上少有的“双料”得主:即本科生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获得特等奖学金,她也是清华历史上同时获得这两项荣誉的三位女生之一。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蓓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并于2009年获得学位。2010年曾蓓成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圭尔夫大学助理教授,当属华人物理学界的后起之秀。
一位90年代材料系21班的同学说,“别的单位在搞流行歌曲排行榜,我们在做学生榜样的排行榜、人才的排行榜,意义深远。这项内容是从来没有过的,给许多同学、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次评选“学生十杰”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14年中,一届又一届的清华学子来来往往,入学、成长、直至毕业。
这,正是五爷想要带给大家的思考。
整理:
肖地闻 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四年级
朱世奇 清华大学机械系本科三年级
张亿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二年级
编辑:
冯哲盈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二年级
林声巧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硕士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