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9年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现场实录(附答辩结果)
投票结果前十名
(以下顺序不代表票数顺序。此结果不作为最终获奖结果,仅作为特等奖学金评选的参考材料提交校务会议,最终获奖名单将由校务会议审议确定后在校内信息门户公示。)
答辩风采
以下按答辩顺序排列
张博涵-人文学院
答辩语录:成为一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学家是我大学以来不断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张博涵的推荐人侯旭东老师说道,张博涵最让他骄傲的就是不甘落后的奋斗过程。从并不理想的高考成绩、薄弱的专业基础,到最终名列人文班第一,张博涵的经历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事例:只要自己不放弃,落后、普通也可以成就自己。
大一大二时,张博涵曾接受了严苛的中国传统史学训练。他抱着“把青春献给双行小注”的信念,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加倍努力,积累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献学基础,奠定了“征往训来、考世定制”的传统中国史观底蕴。
大二暑假,张博涵前往耶鲁大学暑期学校学习冷战史。在此期间的经历使他立志“冷眼向洋看世界”,从事西方史学研究。为了缩小与西方同学在西方历史知识上的差距并逐步赶超,他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最终收获导师的赞扬。
大三时,张博涵作为清华大学英华学者前往牛津大学访学欧美历史一年。当他对自己产生怀疑时,支持他坚持奋进的是大学以来他在史学上的收获和成长。
在历史学习外,张博涵注重学科通识,对政治、经济、古文字等跨学科领域也有所研究。这些都使他的历史思维和积淀更加开阔广博。
“我在清华所磨砺出的中国史学背景是我研究西方历史最坚实的骨架。在这副中国史观之骨架上灌之以西方史学思想与西方史观之精神,再加之具体西方历史史实之血肉,能够开创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具有中国底蕴的世界史研究范式。”
个人简介
张博涵,人文学院人文6b班,前三年推研成绩班级第一,曾任人文学院人文6班长、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获得国家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人文学院院长奖学金、英华学者奖学金、大成国学奖学金。担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美关系课题组”研究助理,参与中美关系的研究并撰写报告;作为清华大学“英华学者”前往牛津访学。
赵文亮-自动化系
答辩语录:明心知往,力行求至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赵文亮在数值分析与算法课上获得了几乎满分的卷面成绩。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赵文亮每个周末组织集体自习,考试前,同学们也收到了他专门编写的大物期末总结,不愧是班级的学习委员。
高中时,赵文亮想到了这样一个创意——魔方闹钟,当闹钟响起时,必须复原魔方,闹钟才可以停止。他带着这个想法参与了新生创意大赛,入围总决赛,获得了三等奖。后来他从辅导员那里听说了兴趣团队,加入了天空工场,开始使魔方闹钟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并把这个项目正式命名为“智能魔方”。
采用霍尔元件加磁铁的方式进行转动检测,借助低功耗蓝牙将数据传到手机客户端,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智能魔方”项目综合应用了软件,硬件,通讯等技术,最终获得清华大学第36届“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赵文亮也入选了星火计划第十二期。
赵文亮还达成了组织者与选手双肩挑的成就。在赵文亮参加挑战杯的那一年,初选前夕发生了极大人员变动,分管挑战杯部的科协副主席、挑战杯部部长纷纷辞职,整个挑战杯部只剩下两个人。这时他临危受命担任挑战杯部部长,一边作为选手完成他的智能魔方,一边还要作为部长组织答辩活动,在预答辩中甚至作为主持人给自己报幕。下一年里赵文亮担任系科协副主席分管项目组,完成了科创引导会,挑战杯、星火报名和推进,ATOM计划等工作。在挑战杯和星火的报名阶段,赵文亮七次通过微信逐一取得有意向同学的选题情况。寒假期间,赵文亮还带领部员每周督促参赛选手的进度。最后,相比去年,自动化系多了两个二等奖,获得了优胜杯,星火计划入选人数是去年的两倍,这是项目组努力的结果。
个人简介
赵文亮,自动化系自64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星火计划”第十二期学员。参与的“智能魔方”项目获得清华大学第三十六届“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曾任自动化系学生科协副主席、自动化系学生科协挑战杯部部长、自64班学习委员。曾获蒋南翔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高通奖学金、综合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高天宇-计算机系
答辩语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推荐高天宇的老师提到他“更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工作”,而他的经历也在一直践行这句话。
大一时一场关于视觉和语言的辩论,让他打开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大门,并确定了关系抽取的研究领域。他从外部知识、少次学习、自我监督、领域迁移四个方面研究如何更少监督的关系抽取,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会议AAAI和EMNLP等上发表/被录用3篇学术论文,并入选了校内未来学者计划。
除了论文方面,高天宇还介绍了和学长一起开发的神经网络关系抽取工具包OpenNRE,力图打造更开放、更友好、更务实的学术生态。提供标准化的研究环境、加速同领域相关研究、为初学者提供学习工具、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创建该项目的初心。该工具包在GitHub也得到了1900星标(相关领域项目星标数一般在两位数)。
最后,他回顾了由自己定义的清华生活。他制作了校会相关歌赛的宣传串场视频,参与并组织了计算机系的学生节,以科协副主席的身份举办了新生知识竞赛、ETC量化交易大赛等一系列科创活动和赛事。
他以2016年清华招生宣传片主题“iTsinghua”作为结尾,并告诉我们:
“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看清脚下的路。”
个人简介
高天宇,计算机系计64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会议AAAI和EMNLP上发表/被录用3篇学术论文,与实验室学长一起开发了开放的神经网络关系抽取工具包OpenNRE,在GitHub上获得近1700星标。入选2019年清华大学学生“未来学者”计划。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计算机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计算机系学生科协副主席,曾获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学生二作),计算机系学术新星奖,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学业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葛霄飞-生命学院
答辩语录:我享受科研带给我的怦然心动,也乐于承担生物医学研究者的责任。我想,若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一项巨大贡献,那我这一生,便不虚度。
在高二保送清华后,葛霄飞就开始在施一公老师的实验室从事多囊肾病研究。大二上学期,她以合作者身份将通道蛋白开闭机理解释的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此基础上,她的团队首先获得了多囊肾病关键的复合物结构,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科研之外,葛霄飞在大一下、大二下和大三所有文化课程均是A/A-。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葛霄飞对“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使命的铭记。大一上,她就加入了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队伍,并一举摘得比赛金牌。大二时,她和她的团队构建了防泄漏正反馈系统,拿下了最佳信号处理项目提名。
谈及对未来学术道路的思考,葛霄飞决定在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期待以合成生物学手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这些都来自竞赛和暑研的经历:大三暑假,她相继前往普林斯顿和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进行了相分离相关研究,并收到了在其Director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
在繁重的压力下,葛霄飞经常三四点才睡觉,然而她风趣地表示:“我曾是散打队员,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饮水思源,行胜于言。葛霄飞更不忘记回馈学校,回馈社会。大一时,在“答疑坊”的志愿者们帮助下,高中数学基础薄弱的她将微积分(1)的C+,提升到微积分(2)的A。于是她在大二时也加入答疑坊。在红会支教部,她组织二十余次支试讲,累计献血超过一升;此外葛霄飞还担任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共参与了七个提案;她还担任了星火计划十二期的理事,组织开展了sparkday等活动。
葛霄飞的介绍老师说:“肩负使命,追求卓越,她是清华学生的典型代表。”
个人简介
葛霄飞,生命学院生63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五,生命科学学堂班成员,“星火计划”第十二期学员。曾任学习发展中心答疑坊志愿者及队委(获五星志愿者)、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星火计划"十二期理事、红会学生分会支教部成员,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2017(iGEM)金牌,团队项目;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2018(iGEM)金牌,最佳信号处理项目提名,团队项目;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团队项目。参与论文分别被《Science》(影响因子41)和《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2)收录。曾赴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进行暑期科研。曾参加优秀新生暑期牛津项目、中日友协“第24届中国大学生访日团”、星火“感知中国力量”实践、院系“白衣生命力”实践。曾获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蔡雄奖学金、答疑坊志愿工作优秀特等奖、唐立新奖学金等。
黄一洋-新闻学院
答辩语录:有力度地生长,有温度地传播
黄一洋同学的介绍人胡老师说:“他在保持清华底色的同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拍摄大量的纪录片,传递真实和温暖,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黄一洋同学在学业方面,大一大二两年学分绩位列班级第一,三年总学分绩位列年级第二,在14门专业必修课中12门获4.0的成绩。他意识到他所在的新闻学院本科生学术氛围整体偏弱,于是萌生了组建新闻学院学生科协的想法。他当选新闻学院第一届学生科协主席,与伙伴们一起开创了一套全新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他们广泛调研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了许多将新闻传播实务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话题,举办了多场如非虚构写作、文献综述、选题指导等的学术交流讲座,邀请业界大咖与学院老师对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进行学术探索的热情。
在社工领域得到锻炼的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专业上立足。他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拍摄纪录片。他曾拍过一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纪录片,在采访过程中,他深受打动。
“每当夜色降临,我坐在剪辑室的屏幕前反复观看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视频素材,总是一次次流下泪水,那种与病魔抗争的顽强和不屈使我无比动容。”“从此,镜头成为我的第二双眼睛,透过她我看到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灵魂,记录下一段段平凡而不平庸的故事。”
个人简介
黄一洋,新闻学院新闻61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二,“星火计划”第十二期学员。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学术中心组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学术研究协会主席,现任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作为独立作者获得人民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清华大学第三十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二等奖。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论坛中获得了优秀口头汇报的荣誉。创作多部纪录短片,作品入选第二届西湖青年纪录片论坛展映研讨单元,获得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新人单元最佳纪录短片、第十三届大乘杯全国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北方组三等奖等。作品入选201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中期会议影视人类学论坛,并受邀于8月赴波兰波茨南参会。获得蒋南翔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学生科协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王文超-航院
答辩语录:我不是强者,但是我全力以赴。
王文超的推荐老师说:“如何培养领军人物,是国家交给清华的任务。在学生节中,我很荣幸看到飞班的同学们将军人的气质和清华的文化积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王文超就是这样有清华特质的军人。”
王文超和他的飞行班学员在训练场上坚持不懈、斗志昂扬;在课堂学习上团结进步,“31”个人比一个人强;在文体活动上广泛参与,一二九飞班的大合唱、跨年晚会、招飞宣传。
从入学体测不合格、跟不上大部队、单杠双杠双“零”到9项体能考核优秀、8门体育课满绩、到拿下诸多荣誉,这中间是他三年如一日、坚持六点早操、超过2000km的训练结果。
“我不聪明,但以求自强、不愧于心”。从入学成绩倒数、高考成绩低于清华投档线45分,到现在超过半数课程(29门)4.0的成绩,成绩专业第一,王文超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他坚持课堂坐前排,组织学霸讲座、学习资料交流、集体自习最后带领班级同学拿到了好成绩。
服务为本,初心不改。王文超连续三年担任飞班骨干,成为首位航院飞班学生会主席;组织党团活动;在野外生存综合训练担任小组负责人;800m跳伞两次、保障8字班军训。
王文超答辩过程妙语连珠:“空军和清华选择了我,自强不息,永不放弃”,“人民送我去飞行,我去飞行为人民”,“我和我的战机就是最后一发子弹”。
个人简介
王文超,航院航65班,“双学籍”飞行学员。先后担任航天航空学院学生会主席,飞行学员班班长、区队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兼任团支部书记。八门体育课拿到满绩,连续三年参与校园马拉松10KM比赛,两次荣获“优秀飞行学员”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体育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综合优秀奖、清华之友-郑格如奖学金、清华之友-泰豪国防之星奖学金、2018级本科生军训优秀排长、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奖项。
邓佳琦-土木系
答辩语录:我希望你没有刻意为追求一个数字而生活,我希望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十六岁通过国家专项计划来到清华的邓佳琦,刚刚入学的时候略有一些忐忑。在新生团队训练营上写对自己未来四年期待的时候,她写道:我希望你没有刻意为追求一个数字而生活,我希望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集体”是邓佳琦答辩中的关键词。从结62到建管6两个第一集体里,邓佳琦两次担任团支书的经历,均获得系甲级团支部称号。学校的其他社工组织是邓佳琦的第二集体,三年来十份社会工作让她学会了更多的经验。集体更是远方无穷的人们。赴西藏、陕西支教,担任暑期学校辅导员,也让她收获了纯粹的快乐。
“价值是在集体中奋斗成长后,对集体的回馈和贡献”,她完成了自己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跨越,期待着未来从1到正无穷的无限可能。前两周邓佳琦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她跑了一个二十公里为自己庆生,现在再度回首当时写给自己的期待,邓佳琦可以骄傲的说:我想我做到了。
邓佳琦的介绍人也曾经获得过特奖,他提到特奖在清华存在的意义,不只是让我们看到神仙,而是能勉励园子里的每一个人向前再多迈出一步,这正是他推荐邓佳琦同学的理由。
个人简介
邓佳琦,土木系建管6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思源计划”第十六期学员。参与的SRT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曾赴西藏、陕西支教,曾任结62、建管6团支部书记,土木系学生会副主席,“思源计划”十六期理事长。曾获蒋南翔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科技创新优秀奖等荣誉奖项。
成大立-电子系
答辩语录:我希望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不因为短期的功利而丢掉自己的理想,同时将理想付诸行动,突破现实的羁绊,不轻言放弃,不因一时的得失或喜或悲。
成大立在答辩中回忆了自己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四个日期。
第一个日期是2016年11月6日,大一上学期微积分的期中考试后。他发现了自己学习方法上的不足,通过调整在大一上学期得到了系内第六名的成绩。对他来说,与其纠结过去的成败,不如学好当下的课程、做好未来的规划,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第二个日期是星火选拔没有通过的那一天。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光电子与材料器件方面的科研,更加偏向物理和底层。他既热爱物理理论,也热爱实验表征,力图使用光电子器件高效探测神经元,并提高光伏电池效率,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剑桥大学INFOS 2019国际会议。
第三个日期是他成为电子系生权部部长的那一天,因为巨大的科研和学业压力,他被打算出国的同学调侃这么忙是拿不到offer的。不过社工这件事情是慎重考虑后决定的。山东“暖爱”抗战老兵、秦岭山中的实践,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意义,让他坚定的走在院会社工的路上,并为课程咨询、学习环境改善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个日子,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天。他刷着手机,无意中看到了邱勇校长在2015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说的一番话:
“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听从内心的召唤,突破现实的羁绊,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这也将是他一直追求的。
个人简介
成大立,电子系无62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星火计划”第十二期学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剑桥大学INFOS 2019国际会议,以第三作者、第四作者身份分别在ACS Photonics、Photonics Research期刊上发表论文。以第四作者身份获得清华大学第37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10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入选斯坦福大学UGVR暑期研修项目。曾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会生活权益部部长、清华大学学生企业文化协会会长,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会主席。曾以正副支队长身份带领社会实践支队,队伍分别获评2017年电子工程系学生社会实践银奖支队、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银奖支队。曾获清华大学2019年招生工作“优秀招生志愿者”称号。曾获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高通奖学金、新生一等奖学金、第34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A类特等奖。
周冉-机械系
答辩语录:做好机械人的传承工作,我,一直在路上。
周冉的介绍老师王欣,是乒乓球队的教练。当谈及与周冉的初次相遇时,她的话语中透露着惊喜“乒乓球队见到了一个大宝贝,是双打一号种子!”
非特长生的周冉在无体育,不清华的感召之下,从跟队训练,到成为球队新人,最后站在了乒乓球比赛的舞台,获得多次冠亚军。
学习上他同样有拼搏的态度,在机械系三年推研成绩总排名第一,38门课程学分绩4.0。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以及蒋南翔奖学金。他也曾因成绩大幅下降焦虑,然而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不懈拼搏下,曾经临近及格,最终触底反弹。德智体学全面发展的周冉,在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业与体育的矛盾时,他表示,自己非常热爱体育,所以给了体育较高的优先级。而自己不是特长生,所以只是利用课余时间,把其他的工作高效完成,抽出时间。
立足社工,薪火相传。周冉参加情系母校招生工作,担任过辅导员,入选过机械系十大人物;担任过机械系团委副书记,致力于社工骨干培养。此外,他还献身公益,为盲人儿童带来希望之声,为留守儿童确立梦想。“孩子们的笑脸,抚慰着旅途的疲惫。”当孩子面对他说出“我也要像你一样,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他就明白了,这就是社工的奉献与传承。
周冉对未来的规划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中兴事件”以及“晋华事件”的余波下,他意识到:芯片等技术至关重要,而光刻机是一个关键点。直博本系实验室的他志存高远,想要制造中国之“芯”,突破国产芯片的困境,继续新一阶段的拼搏。
个人简介
周冉,机械系机械63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三年累计获得志愿工时221小时,当选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海淀区一星级志愿者,情系母校活动优秀个人。作为清华大学校乒乓球队队员,获得“首都高校杯”乒乓球比赛男团冠军、男双第五,“迁安杯”乒乓球比赛混合团体亚军等奖项。入选机械工程系十大学生年度人物。曾任机械63班班长,现任机械工程系团委办公室主任。曾获蒋南翔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体育优秀奖、志愿公益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高隽-环境学院
答辩语录:
我将继续学习,一生致力中国环境事业。
高隽作为全球环境国际班的一员,一直希望学习世界的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利用所学,扎根中国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同时向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这样的环境使命感化为她大学期间的三步行动:学习、传播、行走。
首先是打好专业基础,高隽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通过课程全面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国内外环境治理的异同。大三学年她还前往牛津访学,多门课程取得最高等级,获得学院的高度评价。课本之外,她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研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发展,参与一篇SCI的发表和一本数据集的出版,和生态环境部一本书稿初稿的撰写。同时,在MIT为老师做科研助理和寒暑假在国际组织交流时,学习国外的研究经验,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高隽肩负起了传播环境意识的责任。她先后在8个社工志愿岗位上组织参与环境活动,曾发起清华第一次环保主题的TEDx沙龙,邀请了来自美国和巴基斯坦的专家。她作为核心组织者举办了两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模拟气候变化大会,两年共有来自29所高校的250多名青年参与,活动也得到广泛的媒体报道。同时高隽共策划了4支支队前往中国9个省级行政单位调研中国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效果,行走在中国大地上,脚踏实地去探寻中国环境问题背后的真相。基础扎实,文体兼修;社工志愿,传播理念;放眼世界,扎根中国,这就是高隽大学的关键词。
个人简介
高隽,环境学院环64班,前三年成绩班级(专业)第一。曾参与发表一篇SCI论文;作为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成员共同出版数据集。曾筹划组织中国光伏发展实践调研,在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闻发布会和中国角边会展示成果;曾作为汇报人在iSDG Shenzhen Assembly 2017展示。曾获首都高校第39届艺术体操比赛3球2绳项目大学组第三名。曾任环64团支部副书记、环境学院团委实践组组长、学生清源协会副会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英华学者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社会实践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等荣誉奖项。
魏一凡-车辆学院
答辩语录:集体可以完成重大的事业。
魏一凡的推荐老师说:“魏一凡是新生开学典礼的发言人,他的成绩最好,90%的课程是满绩;科研最好,挑战杯特等奖;社工最好,是车辆学院学生会主席。希望在未来,他可以成为毕业生优秀代表。”
魏一凡把每门专业课当作科研训练。在《震动分析基础》这门课上,他历时两个月,完成2.8万余字、90余页的课程论文,该论文(共同一作)经历十数次修改被APVC 2019接收。GPA排名连续三年年级第一30门课程获得A及以上。
在学术科研方面,他说:“享受每一次探索,永不轻言放弃”。他参加了4项SRT,4次科创训练,2件专利申请,3项学术研究。在基于旋转式电磁超表面波束赋形定向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中,魏一凡和他的团队2次思路颠覆、4次样机修改,在汽研所铁皮房5天奋战,每天10小时接力制作,终于成功。魏一凡相信“集体可以完成重大的事业”。
魏一凡努力成为有社会胜任力的工科学生。八次国际交流活动,四次志愿公益、五次社会实践,他汇聚更多声音、感悟国民国情。他热爱集体,是车辆6党支部书记、机614班长、汽63班党课小组长,车辆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在家庭的熏陶、清华的培养、梦想的领航之下,魏一凡将继续“初心恒念,扬帆起航”。
个人简介
魏一凡,车辆学院汽63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思源计划”第十六期学员。曾担任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新生发言代表,“白杨计划”四期成员,清华大学校园主持人大赛第三名,2019年清华大学除夕联欢晚会主持,曾任IMUSE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主席,组织来自中美高校的青年代表交流。曾以第一作者身份获第十届首都“挑战杯”一等奖、清华大学第37届“挑战杯”特等奖,第二作者身份获第36届清华大学“挑战杯”二等奖。以共同一作身份投稿论文,被学术会议The 18th Asia 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接收。担任车辆学院学生会主席、车辆6党支部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曾任机614班班长、汽63班党课小组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王力铖-化工系
答辩语录:
科研起步靠的是兴趣,但是更需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坚持,需要关注成果给社会带来的的价值。
王力铖用一学期的时间主编了《物理化学(A1)习题解答》,这是他送给化工系学弟学妹们的礼物。《物理化学》是化工系有较高难度的基础课程,当时王力铖使用三部教材,三部习题集反复练习,把公式挂在床头,每晚进行推导,最终两个学期的《物理化学》成绩分别为96分和99分。这本届届升级的手册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有了更加详细的说明,从2007年的手抄影印版,不完全版,到现在的全新电子版。同时他还在答疑坊负责《物理化学》的答疑,提供更多的帮助。
王力铖的科研之旅大二上就已启动。先后师从两位MIT TR35学者与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沃尔夫化学奖获得者Richard Zare,2018-2019两次申请“闯世界”项目。做科研,要“do something matters”,做对社会有意义的科研,是一个清华工科学生的担当。
材料中,王力铖三年里最大遗憾是没有机会学日语。而面对评委提问第二大遗憾是什么,他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征求过成大立同学的版权,我同样在那年5月31日落选了星火计划。后来我想,可能传统上化工系做电池的同学比较多,但我偏向更交叉的生物方向,周期比较长,出成果慢。”而当被问到如何实践“do something matters”,王力铖表示,希望将来在高校任教,尤其是在清华任教。现在的想法是出国读研,从暑研经历上看,国外还是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个人简介
王力铖,化工系分6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NanoMat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一篇,一项学生第一作者专利已递交申请,以共同作者身份在Nature Catalysis、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赴斯坦福大学,UC San Diego进行暑期研修,并两次获得“闯世界”A+级别资助。担任紫荆志愿者,校团委科创中心组长,曾任系学生会生活权益部部长,分6班班长及学习委员,校学生会生权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A组二等奖,答疑坊志愿工作优秀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崔世博-水利系
答辩语录:
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选择清华,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坚持。
崔世博同学文体兼修,全面发展。大学四年让他从板球小白成长为了校板球队队长,代表中国青年参加三国青年板球交流赛并成功获胜。
在社会实践方面,他选择调研新兴制度--河长制。他带领实践团队通过座谈与采访深入政府和基层,请河长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析效果评估方案,进而形成实践方法论,搭建全国河长制效果评估模型。最终获得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的荣誉,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他坚定了自己的学术方向,选择在博士期间研究流域治理,努力用更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崔世博同学一直坚持在全校第一线服务同学。在担任水利系学生会主席期间,他带领水利体育,屡创辉煌。有运动员曾说:“一转头,看见崔世博学长照常守在东操系旗下,那被防花粉眼镜和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脸,在小马杯临近的日子里,显得异常可靠。”
个人简介
崔世博,水利系水工61班,攻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第二学位,“思源计划”第十六期学员。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智慧水利与河长制高峰论坛”发表会议论文。现任清华大学板球队队长,曾获全国板球锦标赛第五名。现任水利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组织部组长,曾任水工61班班长、校团委组织部副组长、校学生会内联部副部长等职。曾获国家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首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振翎-化学系
答辩语录:我不仅学习知识,更希望传递知识,创造知识。
四年前,许华平老师在金秋营认识了王振翎。今天在特奖讲台上,他说,“王振翎比我更聪明,他是一个客观并希望世界变好的人,因此他忘我地投入学习。”短短几个月,王振翎就能为教授解决问题了。
王振翎连续三年成绩班级第一。他推研成绩3.93,位列年级第一,此外没有任何课程属于F~B+。此外,他在牛津大学交换,短短一年就学完82学分的课程,同样没有课程成绩属于F~B+。除了化学非常优异,他也获得了数学二学位。王振翎在大一就加入了课题组,研究少有先例的相对论效应对化学键的影响,他也因此入选星火计划。或许除了年轻人身上的桀骜不驯,他可以说没有缺点。
王振翎,可能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生——他不仅仅努力学习,甚至扮演起“小老师”的角色。“我不仅学习知识,更希望传递知识,创造知识。”自从中学开始,他就在尝试;来到大学,他在大一下成为答疑坊志愿者,大二下成为《物理化学1》义务助教,大三上加入小班辅导讲师团,大四上成为《结构化学》义务助教。在今年九字班期中考试来临时,他更成了学弟学妹们的明星讲师。
学业之外,王振翎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认为,音乐可以激发想象力,促进自己的学习。他零基础加入军乐队,现为长号声部成员;在一二九合唱中,他也是化学数学系的最佳学生指挥。此外,他也加入了牛津大学管乐团,在第三学期担任助理指挥。
实践方面,王振翎曾赴华清中学支教,在大二暑期,他担任了科学营科技辅导员,向外界展示清华形象。此外,他也是本科课程咨询委员会成员,完成第二外语,GPA等提案。
个人简介
王振翎,化学系化学61班、数学系数双16班成员,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思源计划”第十六期学员,“星火计划”第十二期学员。曾任学习发展中心答疑坊志愿者、军乐队业务中心负责人、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工作,获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北京赛区一等奖、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非物理类A组一等奖、本科生“一二•九”歌咏比赛最佳学生指挥奖、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板球比赛第三名、清华大学“五星志愿者”等奖励,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以“英华学者”身份赴牛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曾获一二•九奖学金、周乃森奖学金、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
游凯超-软件学院
答辩语录:
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沉迷于别人的故事;开始行动,创造自己的故事。
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教授在推荐游凯超时说:2016年游凯超仅以高于分数线2分的微小优势进入软件学院,而三年后的今天他站在了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的讲台。游凯超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沉迷于别人的故事,并且开始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大一入学虽然高考分数比别人低,但是他非但没有失落自卑,而是奋发学习。大一他发送了100多封邮件向老师请教问题;看了1万多页的学习资料,每天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认真学习,精细学习笔记现在在校史馆展出;看了700多篇学术论文,找到了实现迁移学习的有效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游凯超有36门课程获得4.0的成绩,其中他数学课全部获得了4.0。此外,游凯超的研究拓展了非独立同分布条件下机器学习模型的适用边界,赋予计算机“举一反三”的能力。他的论文收到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研究填补了机器学习领域的空白。
除了学习和科研,游凯超还致力于社工,先后任党课小组长和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还曾赴雄安开展社会实践,为小朋友科普人工智能的知识,启迪了这些小朋友对人工智能的兴趣甚至是理想。未来,游凯超将继续在清华深造,并计划担任新生辅导员,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新生解决困惑。对于未来他自我总结说:“本校直博,为自主技术发展贡献力量;角色转变,舞台受益者到舞台搭建者。”
个人简介
游凯超,软件学院软件61班。大一成绩、大二成绩、前三年推研成绩均为软件学院年级前三。参与了三项SRT、两项学推计划,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VPR论文两篇、ICML论文一篇,是AAAI/CVPR/ICLR/TIP等期刊会议的审稿人。曾前往伯克利跟随Michael Jordan进行暑研,获得“闯世界”计划A评级。曾任软件61班党课小组长、软件学院团委副书记(主管调研与志愿)等职务。曾获一二·九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高通奖学金,获评软件学院科研科创年度人物。
备注:本文来由五爷在答辩现场整理而来,时间仓促,难免疏漏。如有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
实录 | 高丽莹、黎煦茗、万家正、王飞、沈童童
刘思萌、杨维、陈于蓝、鲁方裕、孙博然
摄影 | 刘麓成、冯松超
编辑 | 吕腾飞、高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