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徐华强:国内实验室硬件已堪比世界顶尖,甚至有所反超

冬青子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22-05-06

“科研允许犯错——哪怕导致撤稿,但不允许造假。”


在参加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与上海市科协联合举办的《WLF议题大会——科学共享新生态》圆桌会议并留下上述之类的金句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主任徐华强接受了我们的会后采访。


徐华强研究员:

科研创新的突破,需要量变产生质变

在采访中,作为有着丰富美国留学与工作经验的他感慨,如今国内的科研环境非常优秀,回国的科研人员明显增多。“国内实验室,比如上海这边,一些硬件条件甚至比国际一流实验室还好。”他说,“如今国内学生的水平也有不少提升。”他认为,这些因素都吸引了更多海外学者回国做科研。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信息,2019年我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

徐华强研究员  图|受访者提供

徐华强研究员已在Nature、Science、Cell、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世界一流科研杂志发表论文19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20000次,并获得专利十余项。上月下旬,他又在Nature上刊发了一篇与大脑神经递质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当被问到发展原始创新能力有哪些突破点时,他认为:“科学突破没办法做顶层设计。”他补充道,科研中有些问题的提出,是灵感一现带来的,没办法预先安排。但是,“随着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参与科研的人越来越多,量变到质变,这也是一个过程。”他表示。


“我们国家对科学的重视,做得比很多西方国家都更好。”他十分认真地说道,“包括在对科学家的尊重上。”此外,他还建议可以多拍摄一些国内外历史上杰出科学人物的传记类电影,在社会上进一步宣传,引发新一代年轻人对科学的关注,激起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延伸阅读


1. 19位一流高校教授受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
2. 如何打造新型国际一流期刊?来听听当下中国学者们的意见
3. 机不可失,诺奖科学家领衔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大量招人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