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联合完成了瑞德西韦的药物研发环

王宇歌 博士 Hanson临床科研 2022-03-15
“点击↑↑↑,关注医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病;瑞德西韦;药物研发

这几天大家再次热议瑞德西韦,因为最新分析超过预期。在几个群里,大家在感慨瑞德西韦由一个“埃博拉病毒治疗的完败者”,到被奉为“人民的希望”之神药,尘埃落定于“治疗急性病毒感染,比较理想的结果”。

很多朋友也在问,瑞德西韦是怎么和新型冠状病毒链接上的?
更多的问题是,自己如何应用这种老药新用的策略?

在此回顾一下瑞德西韦治疗COVID-19的最关键的4个研究,这些研究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如果拼接在一起,这4个研究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瑞德西韦的药物构效关系-药理学-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FDA批准的药物开发链条。

1. 构效关系: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解析了瑞德西韦与SARS-CoV-2 RdRp复合物的结构。


该研究应用Cryo-EM解析了RdRp脂蛋白形式的2.8A分辨率结构,并解析了RdRp与50bp RNA模板引物及与瑞德西韦复合体2.5A结构。复合体的结构表明,部分双链模板引物RNA插入了RdRp的中央管道。在复制起始的碱基对处,瑞德西韦共价能够掺入引物链中,从而终止了RNA的延长

这篇研究论文本月正式发表在Science杂志。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2/779


2. 体外活性: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利用Vero E6细胞系模型评估了瑞德西韦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这个研究是最早指向瑞德西韦可能有效的关键研究。

该研究发现在所有筛选的repurposing drug中,瑞德西韦活性最高。其在Vero E6细胞系中抑制SARS-CoV-2活病毒EC50=0.77uM。

见: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中,哪个最可行?
这篇研究论文在3月份正式发表在Cell Res杂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

3. 临床前研究:
NIH/NIAID RML报道的恒河猴临床前模型首次评价了瑞德西韦的体内活性。

研究发现瑞德西韦并不降低肺泡灌洗液(BALF)中病毒载量;但可以降低BALF中病毒的感染力,其病毒滴度低于对照100倍以上。而在上呼吸道(鼻和喉)以及直肠拭子中,除了感染后第4天喉拭子中瑞德西韦组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感染后第7天,肺组织中瑞德西韦组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而瑞德西韦组肺组织中无法分离出传染性病毒。这一综合结果提示,瑞德西韦具有抗病毒效果,但效果更多集中在下呼吸道。

该研究还没有正式发表,但是目前在bioRxiv可以看到原文,有可能发在Nature杂志。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5.043166v1

4. 临床试验:
NIH/NIAID的临床研究ACCT-1,评估了瑞德西韦治疗进展性COVID-19的疗效。

研究发现,瑞德西韦治疗患者的中位恢复时间为11天,相比之下安慰剂为15天(rate ratio for recovery, 1.32; P<0.001);瑞德西韦治疗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 = 1.5, 95% CI 1.18-1.91, P = 0.001)。应用统计方法Kaplan-Meier估算,接受瑞德西韦治疗后14天病死率为7.1%,安慰剂为11.9%,因此瑞德西韦可一定程度降低病死率。
这篇论文显示,ACTT-1研究结果实际上也达到了最初设计的主要结局指标,结果比之前报告的要好;并且也提示,后面很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随访和分析,从而形成ACTT-2的研究报告。

见:【NEJM】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研究再统计,结果呈现重大改变。
这项研究已经正式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7764


Hanson解读:

已有的研究,从结构生物学,细胞试验,猴子试验和临床试验都证明了瑞德西韦有效
但活性可能还是不够高,因此100mg的剂量可能还不够;另外对于进展病例,15天的观察时间也不够,需要更长时间如28天时评估。
瑞德西韦是抗病毒药物,这意味着及早就诊、及早用药更容易获得好的疗效;但目前瑞德西韦通过紧急使用授权用于住院(重症)患者。所以后面最关键的是,瑞德西韦获得正式批准用于COVID-19及其适应症(所有COVID-19,还是只能用于重症)。这也会受制于吉利德公司及其授权生产公司的产能,以及瑞德西韦的定价。

【快讯及解读】瑞德西韦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治疗COVID-19


已有的研究结果也给了在研研究更大的信心
正在进行的6,000名重症COVID-19受试者的研究中,主要结局指标已经由最初的14天时脉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比例,调整为14天时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的比例。而有1,600名中度COVID-19受试者的研究中,主要结局指标则由14天时出院的比例,调整为11天时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的比例。

这些研究也展示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长足进步。
鉴于中国的总体科研水平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台阶,我们更需要客观对待我们的不足,尤其要重视支持科学研究,以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

学术界没有重现2003年SARS研究的尴尬

【NEJM】三国五位学者重新审视曹彬教授等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论文

没有科技,只有科学和技术


医生发现了老药新用的迹象,怎么做?

合作。比如从类似武汉病毒所的体外试验开始。从模仿,到超越。


作者简介:

王宇歌 MD, PhD,一直从事病毒新药研发,Dr. Fauci(福奇教授)是其在NIH的实验室主任。


声明:

本公众号推文仅为学术交流,不构成对临床诊治的意见。


编辑:Henry,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也欢迎医生和生物医学研究者加入我们的临床科研群。


既往推文

直接申请到美国绿卡,对于中国医生和生物医药研究者其实很简单

医学生物SCI论文本土语言润色五一优惠,免费查重

首个新冠病毒研究论文大数据分析

【Cell】近期得过这类感冒,50%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应答
【Science】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灰暗未来

Science: 新冠病毒全面攻击人体的主要脏器

【NEJM】新型冠状病毒在公共环境中能存活多久?

【JAMA】新冠病毒会分布在患者房间的哪些地方?

如何筛选出最合适的SCI论文投稿杂志

破除“唯论文”,不能只会给科技部鼓掌


更多经典论文解读及专家述评,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